IT时报 -V8 特别报道-
8特别报道
  • ·请回答,那个“买”过70年的你

请回答,那个“买”过70年的你

1949年南京路

现代南京路

1978年蛇口

2019年蛇口图东方IC

  上海这座面朝太平洋的城市,历来以商业繁荣闻名于世。探寻70年的商业发展轨迹,我们不妨先从上海出发,再由南而下到达深圳,这或许是一条不一样的研究路径。
  70年来,从线下买发展为线上买,从粮票购买发展为电子支付;70年来,从物资短缺到全球购,从世界工厂发展为制造强国……商业,作为最能体现发展速度的场景,也最能反映国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IT时报记者李丹琦孙妍IT时报见习记者李玉洋
请回答1949
当南京路上响彻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变成《大海航行靠舵手》时,根植于上海人心中的消费基因却无法被彻底消灭。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开设的秋林公司,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场。而后,这个叫“百货商场”的魔盒便被打开,百货商场逐渐在华夏版图上徐徐展开。
沪淘,了解一下
  在中国百货商场地图上,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城的表现尤其显眼。南京路是上海滩最繁华的商业街,70多年前,这里便集中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丽华和国货6大百货公司。
  历史资料显示,1936年前5家百货公司营业额高达2674万元,远超上海全市700家中小规模零售店的总销售额,百货公司业态彻底主导了上海零售业。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上海:“这个城市不靠皇帝,也不靠官吏,而只靠它的商业力量发展起来。”
  1949年后,新诞生的人民政府提出一个县成立一家百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组建百货商店的热潮,百货商店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相伴随的却是,商业文化的引领力量由消费市场变为计划指令。百货商店的职能除了提供商品和服务,更倾向于按计划分配社会资源。1956年1月,永安百货成为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的百货公司,粮油等日用品被纳入统购统销的轨道,外国商品供给基本中断。
  作为“消费型城市”的上海逐渐褪色,它的另外一个身份变得耀眼起来——生产型城市。尽管上海向内地迁移了数不清的工厂、高校和技术人员,上海仍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计划经济时代消费品牌的制造高地。
  钻石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中华牌香烟……上海制造的名声响当当,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都对上海生产的商品称赞有加:款式新颖、质量优秀、价格合理、假货很少。
  这甚至开启了中国最早的代购行业:沪淘。在外地工作或者插队的上海人,每当回家探亲时,都会接到周围人委托的购物清单,从的确良到麦乳精,从大白兔到灯芯绒,凡是能人肉搬运回来的,都会被抢光。
粮票比钱还值钱
  “来,来,坐在这,爷爷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你从来没有听过的,粮票的故事。”提起粮票,不少80、90后脑海里会闪现小品《粮票的故事》,但他们对于粮票具体长什么样、哪里可以用,能回答上来的少之又少。
  但总有一些人经历过那个“捡到粮票比捡到钱还高兴”的时代,关心“那个丢粮票的人,他这一下子这个月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50后的钱先生,是上海本地人,总是穿着哥哥们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台缝纫机成为老母亲最大的心愿。20世纪60年代,家里咬咬牙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当时我们家的缝纫机是在百货商店买的,属于高档货,要120块钱,我父亲当年的工资只有60多块钱。幸好那时候买了,不然后来就要凭票购买,到时想买都买不着。”他说。
  同样50后的杨女士就没如此幸运了。由于物资匮乏、供不应求,许多商品需凭票购买。“当时的缝纫机票大多由上级公司发放到各单位,单位采用登记排队或摸彩形式发放。”杨女士说,她家里的那台缝纫机是由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张票子买来、邮寄到上海的,至今还保留着。
  粮票流通时期,光有钱可不行,吃饭就餐、买副食品等除了花钱还得用粮票。被称为“购粮证”的粮食供应证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往往被珍藏,因为没有粮本就无处买粮。“捡到粮票比捡到钱还高兴,当时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必须要凭票买。”南京50多岁的李先生说,那个时候粮票还根据地区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和省、市级粮票。
  全国粮票可以走遍中国,地方粮票则只在某个地区管用,比如江苏粮票到了上海就无效。各个地方粮票的单位也不一样,比如江苏粮票,最小的单位是一两,上海则还有五钱、二两五钱的粮票。如果要外出,没有全国粮票是去不了的。
请回答1978
一个人,一座城,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故事。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的命运也是从此时开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第一代打工妹
  从一座小渔村摇身变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改革开放的步伐要从深圳南山区的蛇口说起。
  70年代的蛇口,用贫穷、落后二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这里没有自来水,当地居民只能靠挑水生活;这里还经常停电,煤油灯则成了家家户户照明的必备工具。
  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第一批职工,林晓静曾这样形容当年的蛇口:“全家人最开始住在木棚里,一场台风把木棚全掀了,再盖起砖瓦房,一家7口人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创办了外向型工业区,这座静谧的小渔村正式向外来者敞开了怀抱。同年7月,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在蛇口响起,这震耳欲聋的开山炮标志着蛇口工业区的正式动工,属于蛇口、更属于深圳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故事的主人翁要从一个名叫翁纯贤的女孩说起。1982年,香港凯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蛇口工业区引进的第一家港商独资企业。当年凯达实业经营的凯达玩具厂正式投产,翁纯贤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汕头来到这里,成为国内第一批名副其实的“打工妹”。
  彼时的翁纯贤刚刚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当时,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到生产组工作,另一种则是等着顶替父母的工作,翁纯贤属于后者。殊不知,翁纯贤的命运后来被大街上张贴的一则凯达玩具厂招聘女工的启事而改变。翁纯贤回忆,招聘要求中的学历为香港地区初中文化程度。与大陆相比,香港地区的初中相当于大陆的高中毕业。考虑到香港教育水平很高,冲着这句话,翁纯贤果断地报了名。或许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参加完招聘开始之后没几天,翁纯贤收到了录取通知。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她跟着同龄的一批姐妹坐大巴来到了蛇口,成为深圳的第一代打工妹。
“白富美”
  来到凯达玩具厂的第一天,翁纯贤发现这家港商独资企业的管理人员是香港人。管理者操着一口夹杂着80%的“粤普”与大家交流时,能听懂粤语的翁纯贤自然而然地成翻译,还被管理者任命为车缝组的小组长。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天每个工人都有固定的工作量。尽管工作非常忙碌,但超额完成者还有奖励,在多劳多得的工资机制激励下,大伙儿都在抢着干活。因为努力,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人。“刚来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有80多块,相当于当时父母两个人加起来的工资。”翁纯贤回忆道。
  当时港商属于外企,外企的工资还包含30%的外汇券。翁纯贤一批的打工妹们便将这些外汇券用于给家里购置商品。NEC的电视机,松下的冰箱,友谊牌洗衣机,三角牌电饭煲……只要是能想到的,能买到的,她们都会一件接着一件买,然后不停地往家寄。
  回忆当时的情景示翁纯贤表示,“只要休息,一下班我会去小卖部买东西,买完东西存起来再托人带回去。”在当时彩电、洗衣机还是个稀罕物,而翁纯贤的家里便成为汕头老家第一个拥有这些贵重物品的人家。
  随着打工妹们的物质条件丰富,再加上蛇口和香港一河之隔的地缘优势,身穿在香港购买的潮流服饰和潮流装扮,这批打工妹成为名副其实的“白富美”。翁纯贤回忆,香港工头帮她买了一条裙子售价500多元,绝对称得上是奢侈品。
  1983年,爱拍照的翁纯贤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成为最早接触数码产品的人之一。这是一部82元的日本进口傻瓜相机,简单易上手,可谓是小资的标志玩物。翁纯贤对相机爱不释手,一有空闲她就会拿起相机拍拍拍,十分欢乐。
  1987年,翁纯贤和同在蛇口工业区华美钢厂打工的小伙子吴甦峰结了婚。作为一个港资企业职工,翁纯贤当时的月收入高达七百多元。加上丈夫的工资,夫妻俩一个月的家庭收入有一千多元,算是高收入家庭。结婚时,他们还购置了当时的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同年,夫妻俩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生活非常富足。
请回答1999
1999年被称之为“电商元年”。不少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表示,1999年是最好的年代。曾几何时,在整个行业中广为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个穿着打扮像乞丐的人,在华尔街举着互联网的牌子寻求投资,然后就真有人给他投了钱。在这一年,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数据显示,仅在1999年底,国内诞生从事B2C的电商平台达370多家,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达700家。这一时期诞生的诸如阿里巴巴、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此后的20年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8848:不是喜马拉雅是电商
  如今,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说到网购,不少人脑海中第一个涌现的就是阿里巴巴的淘宝网。阿里巴巴也被视为当下电商网站的领头羊。但实际上,国内首个电子商务平台比阿里巴巴诞生的时间更早,名字叫作“8848”。
  8848的关键人物名叫王峻涛。早在1994年,王峻涛就已经提到“互联网”一词。当时王峻涛是北京连邦软件公司的一员。同年,他出资成立了福州连邦,为了多多销售福州连邦的软件,他萌生出上网的想法。3年后,王俊涛写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页,建立网上软件销售试验点,并将其命名为“软件港”,这个实验网站在诞生第一年的月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上万元。
  1999年,王峻涛说动了北京连邦的董事长和总裁将连邦“上网”,“软件港”便成为“8848”的前身。对于当时的连邦而言,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无论是创办电子商务网站的时间节点,还是线下密布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消费者都成了8848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5月18日,8848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对外发布。随着各种营销手段的推进和业务的铺设,8848一度成为中国覆盖城市最多的零售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初,8848的B2C业务月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元大关,销售能力惊人。
  尽管1999年我国电商平台大量涌现,但是国内的第一单网上电子交易要追溯到1998年。
  1998年3月6日15时30分,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时间。在这短暂的10小时里,他购买了价值166万元的COMPAQ电脑货柜车。几天后这个货物从西安的陕西华星公司运抵至北京海星卓凯计算机公司,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网络第一份电子商务合同这才宣告正式完成。
  1999年8月,哈佛学霸邵亦波带着50万美元回国,在上海的一套两居室内创立了一家名为易趣的C2C网站。或许是应了那个流传的段子,易趣成立的四个月里,邵亦波就拿到了3家美国公司投资的650万美元。半年之后,易趣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拍卖网站。作为易趣的用户,何磊在回忆自己的网购经历时表示,“当时网购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摸索着应该怎么付款,也不确定能不能真的收到商品,更别提对物流的速度有要求。当时只是想着能够完整地收到货就是惊喜了。”
非典“助攻”电商
  互联网美梦来得快,去得也快。仅一年时间,互联网行业在迎来一场黑暗风暴之后一切化为泡沫。受2000年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影响,资本市场对互联网行业避而远之,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迎来“倒闭潮”,电商进入“休眠期”。
  数据显示,2001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增长为3370万,在网上购物的网民只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6%左右。但谁也未曾想到的是,2002年的“非典”成为互联网复苏的“神转折”。
  2003年,“非典“成为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为了及时获取“非典”传播的消息,除了传统的报纸、新闻报道之外,网站也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03年,北京地区的都市报卖得格外快,搜狐、新浪等商业网站浏览量也明显增加。据统计,从2003年4月1日至5月3日,北京本地网络通信话务量比3月份增加了30%;5月1日至3日,北京地区的上网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1倍。”
  在“非典”的作用之下,一些新的消费方式随之产生,比如电话购物和网购。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曾跟家人约定,人多的大超市,能不去就不去;家里日常所需的蔬菜蛋禽由家中的老人每天早上去空气流通的农贸市场进行购买;其余的生活用品则由李女士通过电话订购和互联网进行网购。
  这段时间里,北京多个商家都开通了电话购物热线。一些较大规模的电器城更是将电话购物作为销售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自2003年4月苏宁电器开通电话购物以来,每天可卖出的家电达100台,销售额最多的一天更是达到了50多万元。
  此前火热的易趣电子商务网站点击率增加了30%,当时主要经营图书、影视光碟、化妆品的SOHU网上商城,在北京出现非典疫情之后,第一时间在网上商城里有针对性地将市民急需的商品上架,口罩、消毒液、牙刷、卫生巾等日常必需品的整个订单数量上升了40%左右
  当然,2003年的非典还催生了两家电商巨头:京东和淘宝。
请回答2016
2017年2月下旬,永安和大新百货重又喜提C位,它们的母公司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新零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会员系统打通、供应链整合、支付金融、物流协同6个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一个是塑造上海消费文化的百年老店,一个是崛起于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巨头,新老的两种力量,打破线上线下的圈层结界而“牵手”在一起。作为中国最大的全业态零售集团,百联集团于2003年挂牌重组,旗下的第一百货商店、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华联商厦等百货品牌均为上海本地的著名地标,也是老上海人心目中的品质保证。
新零售打通线上线下
  南京路上的永安百货,从1966年开始,一度更名为“第十百货”“华联商厦”,直到2005年才重新改回“永安”。它是四大百货公司唯一留存姓名的,而昔日老对手大新百货,已经更名为“第一百货”,两家同属上海百联集团。
  随着上海消费版图的扩张,这两家昔日南京路乃至上海滩消费符号的塑造推手,逐渐淹没在不断涌现的新生商圈里。
  传统零售行业在2016年度过了处境艰难的一年,上海成立20年的太平洋百货正式停业,而在这份上海零售业的“关店名单”中,还包括了第一百货、二百永新、华亭伊势丹这样的名字。曾经喧嚣一时的“百货时代”步入了它的尾声,新兴的年轻消费者们,一部分转去了更具特色的K11、来福士广场等购物中心,一部分躲进手机里的购物App。
  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发展势头迅猛的线上渠道非但没有完全战胜线下渠道,反而遭遇了自己的天花板。在2016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他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间,纯电商将会消失,线上线下渠道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新零售模式。
  曾经看上去势同水火的线上和线下选择了握手言和。阿里和京东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将众多线下巨头拉拢到自己的集团中来;而这些在线上渠道“先天发育不良”的线下巨头们,也乐见这种能够带来双赢的合作。
海淘买遍全球
  2015年左右,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的增强,迎来一波消费升级,一时间诸如“中国游客买光澳洲奶粉”“国人韩国大批抢购化妆品”“中国大妈抢购日本马桶盖”等新闻见诸报端。
  得益于日益便捷的网络购物渠道,跨境邮寄日趋便利化,不少人开始“海淘”,不用出国门就能实现全球买。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发布的《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10.8万亿。另据易观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天猫国际排名第一,份额为33.1%;网易考拉排名第二,份额为25.4%。
  随着考拉被阿里拿下,这也意味着,在跨境电商领域,阿里占领半壁江山,成为真正的跨境电商第一站。“海淘”的兴起,也孕育了代购产业链的发展。小美(化名)在南京机场附近的酒店工作,业余也在朋友圈带带货,赚点零花钱。作为专职代购在国内的代理,她处于代购产业链里最底层的一链,每月只能赚个千把块,而她的很多朋友专职做代购,每月至少能稳赚1~2万。小美做代理有两三年了,每天会在朋友圈刷一波图文,主要带货的有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以及包包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很难辨别出她是代购还是微商。
  小美认为,只要办理国际贸易相关证书,依法纳税,代购也能成为一个合法的职业。“只要有客户群,知道哪里买便宜,能过海关,不管是做代购还是微商都是一门好生意。年轻人靠这吃饭,还不卖力,挺好的。”她说。
  海淘是为了提升品位,而现在海淘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生活。其实不少海淘的商品写着Made in China,但它们的质量却比国内同等的要好很多,这恰恰说明我们自己可以做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去做?小美有时会发出这样感叹:“同样的产品,为何内销、外销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检验标准?什么时候能见到国货之光?”
  幸运的是,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老字号新时尚的渗透,国货重放光彩、国产IP重现辉煌,这种期盼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毕竟中国的市场规模是全球最大的。
请回答2020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应用场景门槛的大幅降低,展望未来,到2020年,买买买的场景将更加多元化。
  无人店,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由于人工和租金的大幅上涨、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尤其是5G网络日渐织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无人零售已然具备加速发展的客观条件。
  各种新型的自动售货机,包括占领办公室的自动咖啡机、自动售卖柜等,也将成为新零售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上买菜也将更加普及。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这样的生鲜电商,在很多城市中开设社区前置仓,想吃什么,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