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中国“芯”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 ·紫光展锐“同步谷歌” 发布Android 11版本更新

中国“芯”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芯原董事长戴伟民讲述“中国芯片IP第一股”往事

  

IT时报记者李玉洋
  从“隐形冠军”到“中国芯片IP第一股”,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原”)用了19年时间。8月18日,芯原正式登录科创板,发行价为38.53元/股,开盘后股价暴涨到150元/股,涨幅289.31%,目前市值达440亿元。“国外公司需要中国市场,中国需要国外技术。”芯原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伟民在参加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人物访谈时表示。
缘起:从张江出道的中国芯片IP之王
  作为中国芯片IP龙头供应商,芯原是和中国半导体一起成长起来的。2000年,中芯国际落户张江,其位于半导体产业中游制造环节,面临着设计芯片最基础的标准单元库短缺问题。对于刚诞生的中芯国际来说,是严重的发展掣肘。
  标准单元库空缺这个问题,很快被戴伟民发现,2001年他决定在张江创立芯原(当时名为“思略微”),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提供芯片标准单元库的公司。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萌新”的芯原与中芯国际开展合作,前者为后者提供包括标准单元库在内的标准设计平台,解决中国芯片代工企业所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
  这拉开了中国芯片IP发展的序幕,近几年,芯原、寒武纪、灿芯半导体等一大批中国IP企业脱颖而出。
  所谓芯片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在芯片中可以重复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的设计模块。当前,半导体IP的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EDA工具捆绑型的半导体IP供应商,如铿腾电子、新思科技等;一类是提供专业领域IP的半导体IP供应商,如芯原、CEVA、Imagination等。
  经过近20年的成长,芯原已初长成。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IPnest发布的数据显示,芯原成为销售收入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供应商,全球市占率约为1.8%。
  在先进工艺节点方面,芯原已拥有14nm/10nm/7nm FinFET 和 28nm/ 22nm FD-SOI制程芯片的成功设计流片经验,并已开始进行新一代5nm FinFET和FD-SOI制程芯片的设计研发。芯原平均每年流片超过40款客户芯片,而国内一般的芯片设计公司,每年流片不过4~5款芯片。“我们是第一批进入张江的芯片设计公司。”提到上海的营商环境,戴伟民表示上海市政府答应的事情会尽早落实,而且丰富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所形成的综合软实力也是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势所在,容易吸引更多人才来沪。此外,科创板在上海落地也非常重要。“投资半导体,前10年不是比谁赚的多,而是比谁亏的少;高科技的特点就是需要钱的时候量很大,投资半导体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所以,科创板意义非常大。”戴伟民说。
机遇:与其弯道超车不如换道超车
  新基建的号角已经吹响,上海也在抓紧科创中心建设。借助新基建的东风,上海半导体将会迎来怎样的机遇?
  在戴伟民看来,我国每年进口芯片比进口石油和粮食还要多,说明我国芯片产业很奇缺,发展潜力很大。“上海要从产业链出发发展本土芯片产业,比如上海拥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汽车电子芯片是上海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机遇;此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也是芯片应用的实验场景。”
  芯原此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18.6亿元,远高于起初计划的7.9亿元,预计将投入开发智慧可穿戴设备、智慧汽车、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云平台IP应用方案项目等。
  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新赛道,戴伟民认为除了弯道超车,也能换道超车。早在2015年,芯原就已涉足AI领域,只不过当时AI还未像现在这样火。戴伟民认为,发展AI一定要有场景,要能落地,比如当下要实现自动驾驶比较困难,但可以在港口、校园等特殊场景实现自动泊车、送货等功能。
  根据Compass Intelligence报告,2018年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排名中,芯原位居全球第21、中国上榜企业第三。目前,芯原的神经网络处理器IP已为30多家客户的60多款芯片所采用。“中国的庞大市场造就了多元的试验场景,AI需要数据,而中国人口众多,上海要根据自身优势,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戴伟民说。
脱钩:不可能完全脱钩中外彼此需要
  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但近来美国运用政策大棒以遏制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近期关于“脱钩”的话题也多了起来。“部分脱钩有可能,但不可能完全脱钩。现在全球化已经连在一起,脱钩对双方都不好,国外公司需要中国市场,中国需要国外技术。”戴伟民指出,以往国外公司购买芯原IP,加上自有IP,做成新品卖到中国,一旦脱钩,这些成品可能就卖不到中国。
  戴伟民把制造芯片比作盖房子,以前别人是盖好房子卖到中国,想要避免部分脱钩,我们就要先造好房子再去买装饰品,但前提是我们盖房能力差不多。“如果盖出很差的房子,给我一个好IP不就浪费了?”他说。
未来:看好RISC-V和边缘计算
  目前,芯原拥有GPU(图形处理器)、NPU(神经网络处理器)、VPU(视频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五类处理器IP,共14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可以说,除了CPU(中央处理器),芯原几乎拥有所有芯片领域的IP。
  为了补上CPU短板,芯原瞄上了RISC-V。早在2018年,芯原就牵头成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
VIC),戴伟民也曾经说过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新机遇,开源指令集的RISC-V对中国来说相对安全、可控。
  尽管看好RISC-V,但芯原并不打算自己开发。作为中国RISC-V产业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芯原已投资中国第一家专业RISC-V IP公司芯来智融。用戴伟民的话说,通过帮助联盟形成开放的生态,也能减轻芯原自研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戴伟民介绍,在物联网碎片化环境中,RISC-V架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华米、平头哥、汇顶等公司都已推出基于RISC-V架构的智能手表、智能门锁等产品。
  到2019年,RISC-V已经吸引了谷歌、阿里巴巴、三星、华为、英伟达、西部数据等全球500多家企业参与研发,每年芯片的出货量达百万颗。
  云端AI重训练,边缘端AI重决策,随着5G边缘计算的发展,AI在云端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改变?戴伟民指出,随着智能音箱等各种智能终端在生活中应用,隐私问题日益显现,等边缘计算发展后,边缘端也可以进行分散数据训练,但要注意数据加密问题,要形成一种数据加密的生态。此外,把边缘端的计算能力发挥出来也要进行技术调整,比如解决终端计算省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