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没有赢家 “二选一”闹剧何时了?
  • ·10月1日起,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被明令禁止
  • ·无标题
  • ·无标题

无标题

  

上接01版
  在中国智造和全球工业4.0浪潮的推动之下,自动化、无人化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
  同时,随着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工博会上诸多走技术路线的展品“赋能百业”的效应愈发凸显。
  同样获得CIIF大奖的上汽集团5G智能重卡在去年人工智能大会上就发布了L4智能驾驶技术,基于5G、V2X和车路协同,实现了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对整车行驶及港区作业的精确操控。
  据上汽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在洋山深水港区,已经实现3厘米以内的停车和定位。“熟练的重卡驾驶员很难保证一次性精准倒车,目前智能重卡能实现平均70秒一次倒车入位成功”。此外,一拖四的重卡队列一般需间隔50米,智能重卡能实现最小17米间隔,把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提升了50%以上。
  在未来的制造业中,人与机器人的协作将是重要趋势。在上海节卡机器人展台,一款获得CIIF大奖的新一代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吸人眼球,融合了无线示教、图形化编程、视觉等机器人技术,革新了人与机器人的交互方式,能智能识别、感知机器人工作场景,提高了人机协作的安全性,大幅提高生产的柔性制造和自动化程度。
上海样板:2022年规模提升至1500亿元
  作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行城市,上海从2017年开始就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上海制造”品牌,也针对“企业数量多、细分领域强、行业分布广、产业链相对齐全”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在政策环境、功能体系、生态合作等方面率先布局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之后,不乏5G、AI和工业互联网交汇的创新案例涌出。
  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直在“快进”,也尝到了转型带来的“甜头”。比如疫情期间,针对已恢复生产的制造企业,上海机床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云科推出了为企业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机床远程体检等服务,足不出户,企业即可对设备状况、库存信息、质量信息及物流配送等信息了如指掌。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向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降本增效,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企业数字化基础好、金融科技发展快以及长三角领军地位是上海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的优势。根据近期上海发布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从800亿元提升至1500亿元。
  或许未来,将形成“新基建+新经济+新制造”的上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