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坚持“有温度”“有场景”的数字之都建设
  • ·高通宣布未来10年规模增至7000亿美元

2021上海“智慧工匠”评选活动落幕

坚持“有温度”“有场景”的数字之都建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给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一等奖获得者秀出获奖证书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11月13日,2021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评选活动(以下简称:评选活动)落下帷幕。
  经过现场展演、评委打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化工程所所长毕道伟、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林晖、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新等10名选手获得一等奖;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海里、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蔡氧、上海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革等1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另有四名选手获得三等奖。
  作为一年一度遴选上海数字城市优秀建设者的“重头戏”,本次评选活动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以“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化建设及相关技术领域,甄选一批拥有工匠精神、一技之长和突出成果,充分体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者
  2021年是“智慧工匠”选树活动举行的第六届,始终坚持以赛促评,赛评结合,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参加决赛的24位候选人中,既有专注信息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大拿,又有致力于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提升的实践者;既有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又有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
  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样本,在本次“智慧工匠”竞选舞台上,多名建设者讲述了他们为这场“国际数字之都”建设所做的贡献。
  获得一等奖的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郭志,负责构建智能运维平台的核心闭环赋能体系,确保千万上海市民能准点乘坐地铁出行是他的初心。2020年,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772公里,他带领团队更新的一号线控制系统硬件设备,运行三万多次“零故障”,打破了进口设备技术垄断,实现了1500万设备资产延寿运行。
  获得一等奖的上海电信总师室教授级高工董斌,一直以来从事通信领域研发一线工作,负责移动业务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专业领域的技术规划。上海网速已连续多年都是全国第一,近年来,更是上海“三千兆之城”建设的主力军。他参加的“智慧10000”等项目,在疫情期间,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12345市民热线快速解决了积压订单。
  获得三等奖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孔子祥,是万达信息技术研究院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他所负责的项目和每个上海人都有关,包括随申办市民云、上海健康云等政务民生、医疗卫生项目,研发建设的上海市政府秒批秒办“减环节”,实现了上海政务服务的革命性流程再造,20秒即获审批意见,率先实现了7×24小时全程网办。
2技术和应用并行跨界选手增多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应用、场景的驱动力同样重要,因此,从去年开始,“智慧工匠”总决赛的舞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选手。
  获得一等奖的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新是“智慧工匠”评选活动举行六届来,参加比赛的第一位高校教授。他带领团队打造的5G+IPv 6校园网,是全国首个落地的5G校园专网、首个实现跨域的校园专网。王新说自己既是名“教书匠”,也是一名“信息化人”,“高校信息化人特别需要这样的舞台(智慧工匠评选活动),让大家了解校园信息化IT人的风采。”建筑行业正在进入老龄化,4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3,女性劳动者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解决劳动力缺失的痛点。获得二等奖的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海里是一名桥梁工程师,也是一名产品经理,一名以价值为导向,以改变行业生产方式为目标,跨界集合行业资源的路桥建造数字化的产品经理,“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最擅长的是找出那些在传统路桥建设过程中最适合数字化的环节,然后通过数字化改造,赋能提升整个路桥建设的生产方式。”黄鹏程被誉为“最神秘的选手”。他是一名上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在紫砂壶这门古老的艺术上浸淫逾20年。疫情期间,传统紫砂壶商业模式受到沉重打击,为此,黄鹏程组织团队做起了“直播带货”。为了适应互联网电商模式对SKU的要求,他改良了紫砂壶的传统生产流程,通过3D打印,将一个新壶型的研制过程从1个月缩短到2~3天。如今黄鹏程在6个直播间,每天直播6~7个小时,购物小黄车里可以放200个各类壶型,大大适应了互联网消费者对于产品求新求变的需求。
3“有温度”“有坚持”的工匠精神
  和往年一样,此次评选出的“智慧工匠”是“上海工匠”蓄水池。经过信用审核、公示等程序,最终将产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10名,“智慧工匠”提名奖10名。根据相关条件要求,择优向上海市总工会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或“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择优推荐并直接参加“上海工匠”选树活动的终评。
  获得二等奖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市民云)中心常务副总裁吴健理解的工匠精神是“择一事,终一生”。他给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是:每天使用产品3次,提出3个优化意见;每周深入2个城市,解决难题;每个月解决一个市民的堵点痛点,通过日常一点一滴的“精雕细琢”,让市民云用数字化给人民的城市带来温度。
  获得三等奖的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维工程师吴文源是一名运维工程师,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很朴实,“使用更高效的工具和更好的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获得一等奖的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林晖坚持的工匠精神,是对未知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不断尝试。多年前,林晖从国外回国创业的初衷便是科技赋能教育,通过AI让教育变得更加的公平和普惠。
  现场致辞中,张英为参赛选手点赞喝彩,“感谢你们,在城市经济发展、生活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为打造城市数字基座发挥的积极作用,感谢你们,用自己的实践,构建未来的数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