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除了新通信,中国电信新推出的应用还包括新连接(双域快网、RedCap)、新算力(5G云电脑、5G边缘算力)、新智能(星辰大模型、智能客服)、新安全(5G量子加密专线、量子密信)、新视觉(5G视联网、5G AR)。
据悉,中国电信已经在“中国电信App”上开设了“5G焕新”专区,用户可申请使用相应的5G新应用。
开放合作扩宽“朋友圈”
在2023年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又一次强调了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强调“推动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推动5G焕新升级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同样是关键词,包括在技术、应用、终端、渠道等多方面。
在技术层面,中国电信携手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创新,为新技术现网落地提供验证。比如在5G NTN方面,将推进空口协议优化、SIP信令精简、芯片一体化、运营级语音标准制定和落地,推动手机及汽车直连卫星芯片、模组、TBOX等商用。而在RedCap方面,中国电信将加快5G网络侧能力升级,并推动端网技术验证和联调工作,进一步推进RedCap芯片模组成本下降。
在应用层面,中国电信希望结合用户场景,通过合作推动5G应用创新。比如在量子安全上,推进办公、邮箱、云盘、视频会议等应用融量子安全能力;在5G增强通话上,利用增强通话交互能力提升客服、营销、保险类行业应用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终端层面,中国电信希望联合产业链推动终端规模普及,并提出了具体目标,比如提出国产TOP手机品牌全面支持直连卫星、国产芯片手机全面支持量子密话、国产TOP IT厂商全面支持云电脑、国产TOP手机品牌全面支持5G增强通信等。
AI成为新功能
今年6月,在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在提出“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5G网络价值”这一课题后,柯瑞文当时也做出回答,人工智能正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这给5G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现在,中国电信给出了详细的“答题过程”,那就是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新动能,把大模型技术加载到云、网、边、端、安和应用,通过云边协同、端边协同,将AI的价值输送到5G用户端。
在5G焕新的过程中,AI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希望把AI作为重要的新动能。”唐珂在大会上表示,“比如在5G网络定制方面,通过引入AI大模型,能更好理解用户意图,匹配时延带宽等参数,做到分钟级生成产品和服务设计方案,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AI已经深深嵌入这些5G新应用当中,成为推动应用普及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在视联网方面,中国电信已经明确提出,视联网摄像头要全面支持AI能力。再比如大模型与个人终端,虽然大模型目前主要应用于行业领域,但随着模型压缩技术的成熟,更大参数的大模型可以在个人所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上直接调用。
也就是说,用户的手机端可以运行个人大模型,个性化的知识库在本地运行,不涉及云端操作,从而更好保证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创造新的价值。“当年,能接入互联网的手机才叫智能手机。今后,只有支持大模型的手机才叫智能手机。”陆良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