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新闻产业-
7新闻产业
  • ·汾酒,如何酿一坛数字化好酒
  • ·飞力达:选择IBM不因为“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

飞力达:选择IBM不因为“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

飞力达首席信息官顾海疆

  

飞力达联手IBM部署SAP S/4HANA平台
  飞力达是一家与中国制造一起成长起来的综合型物流供应链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PC产业的辉煌,到当下互联网浪潮下的智能制造升级,每一次中国制造业的飞跃和变迁之中,飞力达都感同身受。
  这厢,工厂提出货物需求,飞力达最快1个小时之内就能让货物出现在生产线上,即便通常情况下,也只要2-4个小时。物流行业的竞争正大踏步进入“分秒必争”的时代。
  在飞力达首席信息官顾海疆看来,智能物流是为智能制造服务的,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是紧密啮合的两个齿轮,要想让齿轮转得更快,唯有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选择IBM:不为“高大上”,而是“接地气”
  毗邻上海的江苏昆山,是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这里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也孕育了飞力达。目前飞力达已成为深交所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年营收26亿元。在IT电子制造业物流管理领域,处于领跑者的位置。
  早在2014年,IBM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SAP业务负责人陈智辉就接触了飞力达公司,他发现,飞力达与国内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即在公司实现一定规模之后,很难有进一步突破,业内营收超过100亿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如何突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帮助企业成长,成为陈智辉和顾海疆探讨最多的话题。
  事实上,飞力达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从1993年至2007年间就已经自主开发并完成了第一轮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那时还处于无序状态,头疼治头,脚疼看脚,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在哪里做系统。”顾海疆回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有体系的局限性再度暴露。
  是重新自主研发,还是选择国际成熟的产品?如果选择IBM+SAP这样一个较为大型、高端的组合,是否适合飞力达这样规模的企业?这些问题曾经一直纠结着顾海疆,为此他走访了很多同行和客户来寻找答案。“选择SAP S/4HANA,是因为它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已经推出了物流版块的应用模块,符合飞力达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顾海疆坦言,在实施服务商方面,飞力达曾评估过外资、合资、本土等高中低各个档次的团队,“在所有评估对象中,IBM对企业管理和运营的诊断最为中肯,开出的药方也与实际情况非常契合。”“虽然IBM是国际一流的公司,往往给人感觉是高大上的。”顾海疆说,实际上,“我们选择IBM是因为,IBM的方案是最接地气的,可落地的。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奔着具体目标去的。”
系统上线:每次都一次性成功
  从2016年5月,至2017年春节,由于业务面复杂度很高,IBM和飞力达的团队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了系统的上线。
  据悉,飞力达应用SAP S/4HANA系统上线的模块和系统非常多,还要与50多家不同企业对接,“有些仅上线财务、HR管理体系,有的要叠加国际货运代理模块,还有的是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模块,所有这些企业辐射华东、华南、西南,大半个中国的分支机构都要一起上线,管理协调难度非常大。”顾海疆说,双方组织了很强的实施团队,制定了很多预案,最终保障了每一次上线都按计划一次性成功。
  陈智辉透露,飞力达总裁亲自挂帅,每周召集项目组开会,了解项目进展问题、讨论解决方案,推进改进措施落地,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保障。“虽然在制造业、消费品行业SAP的产品较为领先,但是如何在热门行业做出有深度、有差异化的方案,保持对用户的洞察,也是非常关键的。”陈智辉说,对IBM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系统实施,而是根据飞力达的行业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据悉,IBM和飞力达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此次系统实施仅是第一步,“IBM总是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远远地站着看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陈智辉说。
管理提升:IT系统也可以倒逼管理升级
  飞力达,究竟“飞”向何方?从去年开始,飞力达开始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公司提出了“业务倍增计划”,新的计划对企业组织和运营管理提出了很强的支撑要求,飞力达也在思考,究竟该怎么变,向哪里变。“我们希望在可见的时间内,实现大的突破。我们自己要成长,不是简单地追求企业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而是要思考未来我们将变成一个怎样的企业。”顾海疆说,对成长的强烈渴望促使飞力达需要将架构体系和业务能力嫁接起来,要把整个业务贯穿管理好。
  通过信息化提升管理,对飞力达来说,是一个“摸着石头飞渡大河”的过程。陈智辉介绍,国外的模式是,先进行管理咨询,再对症下药,做大规模系统实施,上马信息化项目。但中国市场不一样,国内企业希望在包括管理水平的各个方面追赶海外企业,他们会“奔跑”得更快。
  顾海疆想得很清楚:“我们可以系统先落地,信息化工具先行,倒过来带动管理思想的改变。”他认为,管理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企业管理在不断向下延伸的过程中,会发现没有支撑、被架空了,这就提醒企业原有的技术平台落后了,“我们选择的方式是,先将新系统带来的管理模式固化下来,再优化,等到管理水平提升了,我们再做咨询,再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每一次迭代都是对企业管理方式的提升和转变,这样的体系可以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