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独家-
2时报独家
  • ·又到戊戌,唯“变”不变

又到戊戌,唯“变”不变

狗年十大趋势预测

  

雄鸡唱罢金犬吠来。刚刚过去的鸡年,对于IT业界来说,是值得浓墨重彩去书写的一年,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人类的命运。雄鸡鸣唱,这一年让人“又爱又怕”的人工智能、令人“不觉明历”的区块链、“人云亦云”的新零售、“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等等,火热地无以复加。火热之中也有冷静,经过激烈的战火之后,共享行业已经变得理智许多,还有VR/ AR行业,这一年也少了很多喧嚣。这一年,网红不红了、直播答题红了;这一年,有人起高楼(顺丰上市)、有人楼塌了(乐视崩盘);这一年,吃鸡游戏火了,吃瘪的也不少……这一年,其实有太多事情可以书写。2018年狗年,农历戊戌年。这注定仍是变化之年,经过2017年的沉淀之后,一些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朗,发展会更加快速:这一年,会有更多新零售的业态出现,被验证是高效还是低效,会出现真正有效率的商业模式;这一年,人工智能领域可能迎来新的“奇点”,很可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变化;这一年,物联网无疑更加发扬光大,离万物互联又近了一步;这一年,区块链或许还是让人们心神继续不淡定。2018年,我们会对未来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是一些新变化又带来无限的可能,总之,前景都值得期待。
拔山超海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未来
  原意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狗年新解AI大爆炸将为全球科技、经济甚至政治,都带来难以想象的革命性变化,人类所谓的未来:无论是星际航行、还是成为更高级的“X战警”,似乎在几十年内都有可能发生,所谓拔山超海之力,不过如此。
人工智能演进速度之快令人吃惊,2016年3月,第一代AlphaGo还让李世石扳回了一局,2017年11月经过几代进化后的Alpha Zero,在8小时内成为完胜围棋、日本将棋、国际象棋的顶尖“AI棋王”。
  在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人工智能取得了快速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都被资本市场所热捧。
  不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Alpha Zero走的技术路线都是基于神经元网络。这种技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算力,比如Alpha Zero的胜利是建立在5000台TPU之上,而无人驾驶安全需要海量数据才能对环境进行准确判断。照此发展,人工智能很可能被垄断在少数头部公司手中,留给创业公司机会并不多。
  然而2018年,AI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颠覆。
  2018年,深度学习迎来的第一波冲击来自它的“父亲”。2017年下半年,深度学习之父Hinton放弃了自己坚持了三十年的反向传播和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将同一属性的神经元打包集中到一个Capsule(胶囊)中,当神经网络工作时,只需要部分路径上的胶囊被激活即可。这意味着,得出一个结论只需要少量的数据,这大大减少了对数据的需求,也更符合人类大脑的思考过程。
  如果Hinton的新理论能像深度学习一样成功并且普及,人工智能领域可能迎来新的“奇点”,参与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创业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而这很可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变化。
  2018年迎来突破的或许还有“机器人定律”。在2017年举行的“Beneficial AI”会议上,马斯克、霍金等全球844名AI和机器人领域专家联合签署了“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从科研问题、伦理和价值、更长期的问题等三个方面确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23条原则,希望为了保障人类的利益和安全,在一路狂飙的AI大道上设置一些安全阀。2018年,类似的讨论或者原则将越来越多,并有可能被巨头所遵守,成为机器人共同的“紧箍咒”。
  2018年值得期待的还有AI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Alpha Zero的下一个计算方向是蛋白质折叠,人类很多病症,如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都是因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突变,导致错误折叠而造成,Alpha Zero正用强大的算力提前预测蛋白质折叠的方向,以做到提前对症治疗。而马斯克新公司Neuralink的目标是,通过脑机接口,在人脑中植入AI,让AI变成“自我”的一部分,这听起来很科幻,但似乎离我们不是那么远。
  记者郝俊慧
一泻汪洋
物联网发展跑出“加速度”
  原意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河水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狗年新解从概念提出至今,物联网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不过真正算得上“河出伏流”,在实际中得到规模商用的,还是在2017年。2018年,物联网会进一步成熟,发展会更加快速。
  看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电影的人,想必对原力这个词的意思是了解的。原力是所有生物产生的一种能量场,把银河系的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原力就像是魔法,几乎无所不能。
  物联网如同是原力,它施展了“魔法”,将过去看来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变成了现实,让万物能互联。
  2017年,在政策强力推动和运营商积极布局之下,国内物联网产业“原力觉醒”,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2017年世界电信日期间,中国电信宣布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NB-IoT商用网络,之后又推出了NB-IoT业务资费套餐,快速推进NBIoT的商用化进程。中国联通去年在数百个城市实现NB-IoT部署,并且与BAT在这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中国移动经过一番犹疑之后,去年下半年在NB-IoT网络的部署方面也变得态度坚定,将其作为“大连接”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管部门抛出的政策红利和运营商的积极推进,换来了2017年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年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6%。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已经在水务、燃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毫无疑问,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在2018年将会继续延续。
  这一年,整个物联网产业链会更加成熟、终端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进一步规模化商用。如果说2017年主要是NBIoT在唱独角戏,那么2018年则是NB-IoT和eMTC唱“二人转”。三家运营商在这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比如中国电信已经明确在2018年会商用部署eMTC,中国联通计划在2018年初开启主要城市的eMTC试商用、2018年中开启全国商用进程,中国移动没有宣布明确时间表,不过从其一贯态度来看,对eMTC的态度比其他两家更积极。NB-IoT和eMTC具有互补性,前者在功耗、覆盖等方面具有优势,后者在支持移动性、语音通话功能方面占上风,这两种技术若都能商用,那么无疑使运营商在物联网业务发展空间上进一步扩展,也能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一年,计算能力的提升会助推物联网发展走入更高水平。在物联网的世界里,会产生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非常重要,不同于传统中心化数据处理模式的雾计算(边缘计算)的兴起,使得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升物联网的网络服务能力。
  可以预判的是,2018年国内物联网产业尤其是NB-IoT产业生态体系会更加成熟,网络覆盖会从主要城市覆盖向全国范围广泛和深度覆盖加快推进,业务与应用创新也会更加活跃。
  记者钱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