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时报独家-
9时报独家
  • ·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

  

上接第1版
“期待药物数量翻倍”
  目前,整个医药行业大部分研发都瞄准三个方向:一类是肿瘤,一类是中老年病,尤其是老年痴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症,一类就是罕见病。临床三期的药物研发管线大概70%到80%是肿瘤的抗癌药。
  传统药物发现的方法是,先化学合成成千上万的药物分子,从中再筛选出有治疗效果的分子。“现在我们先确定少数几个可能有效的分子,然后化学合成这些分子、验证效果,效率会高很多。”朱青松告诉记者,如果实验经费不受限制的话,他们可以生产大量的药物分子。“如果原来一年只能推出5款首创新药(first-in-class),今后是不是就能够研发出10款、20款?这是我们对行业未来展望的一个方向。”晶泰科技的AI负责人赖力鹏表示,他们的愿景是成为制药界的研发引擎,去推进药物研发的进展,或者说赋予研发者更先进的工具与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我们的一项技术优势是拥有扎实的跨学科基础研究的背景,拥有调度大量计算资源的能力。随着算法和计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前只能在‘太阳系’寻找有效药物,现在可以在整个‘宇宙’去寻找。尤其是在一些肿瘤等病症上,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靶向药,AI不仅可以加速研发,还能加速靶向药的发现,也就是0到1的过程,社会意义更为重大。”
  根据TechEmergence的研究报告,AI可以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从12%提升至14%,这仅有的2%的增长不容小觑,可以为整个生物制药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同时,还可以省下很多研发时间。
药企下注AI制药
  晶泰科技本身脱胎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一家创立于波士顿的初创企业。2015年,晶泰成立,但是对国内投资人而言,AI+制药还是非常前沿的概念,即使认可晶泰科技的技术理念,许多VC对投资这一领域,仍旧相当谨慎。2015年年中,晶泰开始接触腾讯,并于三个月后在深圳签署投资协议,成为国内第一支AI+制药的初创A轮团队,也是腾讯首次在制药领域有所布局。
  那个时候的中国市场,不仅对AI+制药领域认知布满了重重疑云,公众甚至对AI都没有太多的概念。直到半年后的2016年3月,Alpha Go在韩国挑战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4:1的结果让世人大吃一惊。自此之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概念,才真正成为“热搜词”,走进了大众视野。
  一位专注于医疗行业的投资人王申(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深度学习技术在2012年开始蓬勃发展,Alpha Go 一战成名之后,机器学习再次进入人们视线。
  2015年,默沙东与美国的Atomwise牵手药物挖掘,2016年,强生与英国AI技术开发和应用公司BenevolentAI达成新药研发合作。今年2月,制药巨头罗氏以19亿美元收购肿瘤大数据公司Flatiron Health的全部股份,还与GNS Healthcare达成合作协议。辉瑞除了与IBM合作协助免疫肿瘤药物研发外,也与晶泰科技签订了战略性的合作协议,晶泰科技将为辉瑞研发一个药物分子模拟平台,帮助他们提升在药物设计和发现方面的能力。
  AI公司一时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朱青松对《IT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的A轮融资得到了包括药明康德在内的众多投资机构大力支持。由于额度限制,许多投资人只好等待参加即将展开的B轮融资。”
  今年1月,晶泰科技B轮融资中,除了腾讯外,红杉中国、谷歌也跟投。“接下来,我们还有计划投资相关的企业,”上述投资人士表示,他们目前对AI+新药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下全球七八十家相关企业,“只要有机会接触,都会看。”
分歧:场景和算法谁更重要
  在制药领域,国外药企研发技术相对比较领先,拥有比较丰沛的药物研发管线和较为成熟的研究团队、实验、理论等等。目前全球主流的AI+制药相关公司都集中在美英两国,如Atomwise、Benevolent AI、Insilico Medicine等等。国内绝大部分药企主要方向还是仿制药的研发,相关创业团队寥寥无几,有所动静的仅有晶泰与冰川石头两家企业。
  不同创业团队专攻的领域和方向都不一样。比如晶泰科技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发现、设计和早期开发,国外还有一些团队专门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抗体、疫苗、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方面的研发。此外还有很多技术上的细分领域。走在最前面的创业团队如英国一家名为Benevolent AI的公司,他们研发的药物已经处于临床实验的阶段。
  朱青松表示,与同类型初创企业相比,可以生产全新药物分子的算法是他们的独家优势,不过在投资人士眼里,这部分恰恰不是最重要的。“AI现阶段还处于早期,很难去量化算法有什么效果。”王申说道,他认为实际应用场景最重要,其次是数据来源与质量,最后才看算法的先进性,“应用场景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价值,比如说单个应用场景下需求有多大,能接到多少企业订单,是不是非常需要AI技术作为补充等等。”
  数据的来源与质量,目前是所有AI+制药相关企业面临的行业难题。“算法模型是否有效,也很依赖数据。”赖力鹏表示,一方面利用已经成功药物的数据去回溯验证模型,另一方面,利用算法模型进行预测后,通过实验对这些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对现有的模型进一步优化,算法是他们的生命力所在,不过目前来看,优质的数据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稀缺资源。“行内有一句话‘garbage in garbage out’(计算机领域术语,形容无用输入无用输出),如果训练数据不可靠的话,对结果会有很大影响。”朱青松说道,Insilico Medicine应用的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公开的数据和来自合作伙伴的数据。此外,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医院系统很多合作者也可以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