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2 掌中乾坤-
12掌中乾坤
  • ·无标题
  •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菩提

  

“当你年老鬓白,昏沉欲睡,坐在炉边打盹,取下这本诗集缓缓读起,梦忆你过去可人的双眸……多少人又曾或真或假倾慕你的容颜,但唯有一个人爱你圣洁高雅的心灵,爱你那铅华洗尽,年老色衰的憔悴……”爱尔兰诗人叶芝在这首《当你年老时》中,以书为引,诵读着心中无望的爱情。电影《缘分天注定》里,直到写了心上人名字的二手书回到主人公身边,才终结了他们多年的别离。2018年的上海书展已经开幕,无论你是否期待七夕这天能够因书结缘,至少可以在书海中安静地品尝智慧的果子。若想不虚此行,那在赴展之前先用下面这些阅读App做好预习吧。IT时报见习记者■李蕴坤
妙读:
一刻钟“啃”完一本书
  你相信妙读可以让你在一刻钟之内“啃”完一本书吗?准确地说,是一本书的精华。被阿里文学定位为“高效学习平台”的妙读,通过提炼原著主要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化书本里的“干货”。这种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掌中阅读的方式,放在拖延症读者身上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挑选书单时犹豫不决的读者来说,他们的选择障碍症也可以迎刃而解,因为无论多可观的书单,妙读都有办法在一刻钟内“解锁”一本。
  在妙读的首页和书馆里,陈列着各种类型的著作,涉及历史、社会、文学、传记、艺术、商业等,同时加入了豆瓣、天猫的图书排行榜以及十余个精选书单。点击书本封面后,即可马上“畅读”,扉页的简介部分已经总结了一刻钟阅读体验中所能了解的大纲,堪比考前划重点的操作方式,确实对提高阅读效率颇有针对性。
  但与其说读的是书,倒不如说是读笔记本,剔除了细嚼慢咽的滋味。在妙读的推荐书目中,展示过保罗·卡拉尼什所著的《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作者在36岁被诊断出肺癌后,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的人生绝笔。妙读将全书浓缩成13页的“速记”,翻页时偶尔会跳出一些原著金句:“教会别人死亡的人,同时也能教会人生活。”读者纵观了保罗的全生,但终究会感到意犹未尽,不知道作者曾经如何跨越了文中那些一笔带过的挣扎和坎坷,就像少年时弃文从医的决定、从医时好友自杀的拷问,还有在最后的时光里教给女儿的事。
  还有一点遗憾就是妙读的书馆比较精简,诸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世界名著都寻不到踪影。妙读与读书之间的区别,也许就像沸水加热的菜肴包和慢火炖煮的主厨推荐。作为预习工具是再好不过,但要成为温暖的枕边书可能还稍欠火候。
网易蜗牛读书:
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
  习惯了薅羊毛的小伙伴若是有心读书,那网易蜗牛读书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首选App,因为每天都有1小时的读书时长免费领,就连二手书网站上曾经卖到脱销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不例外。这样唾手可得的优惠,会不会令你心动?
  书籍页面里分为详情和目录两个板块,前者集结了读者的问答、书评与作者的其他著作。如果读完一遍之后仍然迷迷糊糊,没明白此书到底想说什么,那大可在问答区里请技高一筹的书友赐教。进入阅读页面后,右上角也会一直挂着问答的棕色标签,一旦你对某段话产生疑虑,想与广大书友共勉,就能迅速在该章节下添加问题,也方便了知识储备更丰富的读者随时倾囊相助。
  相较于妙读里常规的图书分类,网易蜗牛读书的维度更细腻,包含译林出版、理想国、果麦、读客等个性化栏目。要是这样还找不到想读的书,那就来参考一下首页的“领读”。领读里有的是图文并茂的书评,不仅文艺范儿十足,而且分享读后感的书友也相当用心,常常全无保留地吐露了阅读激发的一切联想。
  譬如在一篇《少年们想从侧面看烟花》的书评中,因为小说讲的是暗恋的故事,于是自然地牵引出作者岩井俊二的电影名作《情书》,甚至连书评的封面都引用了电影的剧照,想必能抓到不少粉丝的眼球,带他们走进著名导演的文学世界。
  像这样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说不定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读书是如何抵御寂寞侵蚀的,而且不用担心因为沉迷书海而变得“有口难开”。
  可惜,“吝啬”的网易毕竟只送了1小时的免费读,如果超出时限,就得自掏腰包拿蜗牛壳(1元= 1个蜗牛壳)换书了。所以,拿出薅羊毛的动力拼命读书吧。
犀牛故事:
在创作中相遇
  商而优则仕、演而优则导,读的文字多了,自然会有“摩拳擦掌”的冲动。犀牛故事就为读者们搭造了一个分享原创作品的舞台,一边倾听别人的创作,一边读出自己的故事。
  第一次从读者向作者跨越,不少人在犀牛故事里写下了日常里的所见所想,也许有的人文风老练,有的人对创作仍感到陌生,可能还会被读惯了名家作品的书友们挑剔这些文字不够“高大上”,但是作家的灵感又何尝不是援引自生活?
  在犀牛故事里,就专门开设了一个名为“真事”的故事分类。如果暂时还没能点燃想象的小宇宙,那不妨先从真实生活里汲取作家的养分。例如连载中的《大学二三四五六七八事》,初读起来就像一篇洋洋洒洒的校园爆笑内容集锦,吐槽着课堂里、宿舍里的“疯子”和“傻子”。作者将每一帧日常都郑重截取,短短几行文字以日记的风格保存下来,再配上照片和聊天记录。对读者来说,和这些活泼的情节近距离接触,也像是自己往昔回忆的一种复刻了。
  还有的作者,比起描绘生活的片段,对创作怀有更多敬畏之心。一位“犀牛er”(作者别称)因为对李安导演的崇拜,不但常常点开《饮食男女》的片头来解馋,得到电影衍生品的菜谱后更是亲自操刀,把自己最爱的美食电影里的菜都做了出来。其为每一道家宴耗费的心力都浸透在字里行间,而读者在大饱“眼”福之后,多少也能读懂为何作者亲切地将李安称呼为安叔了。
  像犀牛故事这样一个“草根”写手的聚集地,使用体验设置得也足够亲民。如果正在跟踪连载中的巨幅长篇,再次阅读时,App会自动回到上次离开的位置,省去了添加书签的麻烦。想要原创作品,点开“我的故事”,选定封面、标题、故事分类后就能即刻开动,甚至还能向编辑“毛遂自荐”,入选者将会被展示在首页榜单中,等待与更多人在故事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