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4 新闻产业-
14新闻产业
  • ·创新改变了生活,你感受到了吗?
  • ·IBM发布金融行业首部智能运维“百宝全书”

工博会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创新改变了生活,你感受到了吗?

  

IT时报记者潘少颖摄影报道
“上海推动制造业发展,要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变革,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让‘上海制造’更智慧、更高效、更具竞争力。”在2018年工博会开幕式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这样表示。
  今年工博会的主题为“创新、智能、绿色”,逛一逛科技创新展区,会发现创新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正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巡诊机器人能给患者看病
  身处“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创新之都”中心展区,各个展位用LED灯带做装饰,呈现出酷炫的重金属感和现代空间感。除了颜值出众,“创新科技馆”的展项也属于实力派。
  当你走进餐厅,给你送餐的不是服务员,而是一个机器人;当你走进银行,想要咨询业务并非一定要找大堂经理,机器人也可以回答你……如果觉得让机器人提供这些服务在当下已经不稀罕,那么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如果住院,早上巡视病房的可能已经不是医生,而是机器人。
  由上海大学控制工程系研发的远程巡诊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开始试点,巡诊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巡视病房,在它的“后背”上,放置有体温计、血压仪等基本的医疗器械,当巡诊机器人来到患者面前时,患者可以自助测量身体的基本数据,随后这些数据会上传到后台,在这些基本生理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不需要医生出面。
  即使患者想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反馈自己的感受,巡诊服务机器人也可以完成,在机器人的胸口有屏幕,医生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屏幕和患者交流。“研发这个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医生的一些基本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医生的精力能更多地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虽然机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医生的部分基础性工作,但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传统医院对于这样的模式还不能完全接受,还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
  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到80%。“现在工业机器人已经较为成熟,可以说是红海,而民用的服务机器人还是蓝海,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相当丰富,呈现出能做360行的趋势。但是,虽说是一片蓝海,却非真的遍地黄金,其中有成本、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机器人当起了“送货员”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可以说,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完成简单工作,即使是需要“动脑筋”的工作,机器人也可以胜任。
  由立名科技公司研发的立名智能机器人是一款针对酒店场景的机器人,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代替酒店服务员送东西,主要由座位机、上位机和底盘组成,座位机和上位机联动实现人机交互,底盘则可以控制方向和速度。“比如客人叫餐或者日用品,此前都是要靠酒店服务员完成送东西的工作,现在机器人就可以完成。”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客人喜欢叫外卖,很多酒店都不允许外卖小哥把餐食送到房间,只能放在前台,客人必须自己来取,这很麻烦,这个机器人很好地解决了这点,外卖来了,让它送到房间。为了避免东西被不相关的人拿走,客人需要出示验证码才能取走东西。
  有意思的是,这个机器人还能自已搭乘电梯。“在电梯里装上了芯片,机器人进入电梯后会发指令给电梯,电梯接受指令后会自动按下机器人要去的楼层。”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途家酒店、南航明珠酒店都已经在用此类机器人,“以一个有200间客房的酒店为例,只需要一台机器人就够了,一台机器人的价格是12万元,也可以租用,每月4500元。”
  无独有偶,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一台由上海木木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医院物流机器人,它可以在医院内运送医药设备。和立名智能机器人相似的是,它也可以和电梯进行通信,“医院物流机器人进入电梯后,会告诉电梯‘我要去X楼’,电梯就会执行命令,非常人性化的是,当机器人进入电梯后,它还会告诉电梯‘我进来了’,电梯就会关门。”木木机器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服务机器人可涉及的行业众多,但很多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为城市交通“望闻问切”
  如果说,服务型机器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那么还有一些创新或许不能“眼见为实”,但它们“润物细无声”。
  同济大学在此次工博会上推出了“公交医生系统”,能对城市公交运行、运营与服务状况实时“望、闻、问、切”,一旦发现问题,即可对症开出精准化处方。“车载GPS或北斗数据、乘客刷卡及手机数据、公交班次调度数据、车辆工况数据以及路面交通控制信号数据等,通过智能计算即能反映公交系统健康状况。”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系统包含体征扫描、症状分析、健康诊断三大基础功能以及50余种工具包,充分运用这些数据实现对复杂公共交通系统大范围、连续性的全息感知,并从海量数据中提取能反映公交运行情况的精准化信息,出现异常速度、大间隔、串车等情况,都可在第一时间被监测到。“公交医生系统”基于全国多省市共3000余个案例积累构建知识图谱,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对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找准病症就能对症下药,系统会建议调整公交时刻表、变更站点位置、增减公交专用道等。
  目前,“公交医生系统”在上海、宁波、佛山、长沙等十余个城市进行应用和部署,以宁波为例,宁波公交总公司运用这套系统,公交整体运行速度提升了20%。“此前,宁波对于公交车的运营、调度、应急状况处置不能很好地进行监测,用这个系统规划完善了运营方案,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这位“医生”提供的是一对一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提供线网优化调整、公交绩效监测及补贴、路权分配等决策支持,也能为公交企业提供线路运行监测等数据分析支持,还可为乘客提供公交实时信息发布、乘车推荐等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