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走出贫困 走向希望
  • ·“相互保”能大口“吃螃蟹”吗?
  • ·携程订酒店机票,企业比个人更贵?

“相互保”能大口“吃螃蟹”吗?

支付宝欲打造互助保险“爆款”但法律缺失不容忽视

  

IT时报见习记者刘慧莹
  “0元加入月付数元,最高可获30万元大病保障。”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向蚂蚁会员推出的“相互保”赚足了公众眼球,短短9天,用户数量即过千万。用户只需满足芝麻分650分及以上,投保人年龄在出生后30天到59周岁之前,就能免费加入到“相互保”当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网络互助平台模式,加上传统保险公司的背书,支付宝用零元参保后端赔付的低门槛,欲打造国内互助保险的第一个“爆款”。在全球相互保险市占率约四分之一的环境下,中国的相互保险才刚刚开始。
  作为第一个大口“吃螃蟹”的相互保险,“相互保”能给保险业和参保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相互保险未来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主流险种,但不能忽视伴随相互保险而来的法律适用条款缺失、商业模式是否可复制等问题。
送给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
  0.1元,30万,这是在“相互保”营销文案中两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相互保”官方承诺,“单一出险案件,每个用户分摊不超过1毛钱”,而用户初次确诊重疾时若年龄不满40岁,即可获得最高赔付金额30万元,超过40岁则为10万元。确诊患病后,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后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事实上,“相互保”中“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保障形式与互联网互助平台极为相似,参与者累计分摊的赔付金额即为“相互保”的参保金。相比每年数百元的商业保险,《IT时报》记者曾在水滴互助平台加入“中青年抗癌互助计划”,222天,7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均摊只有14.81元。根据相关人士估算,“相互保”最多需要每年百元左右的分摊金,即可获得等同于数百元商业保险费用的保障额度。
  与仅凭《互助协议》进行互助金发放的互助平台相比,“相互保”的基因中植入了更多监管元素。2015年2月,我国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为相互保险铺设了制度基础。2015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修订《保险法》的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提出“相互保险公司”的概念。2016年6月,保监会(现“银保监会”)批准筹建首批3家“互相保险”机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
  此次与蚂蚁金服共同推出“相互保”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初始运营资金为人民币10亿元,是三家相互保险机构中初始运营资金最高的机构。银保监会监管与蚂蚁金服的信用体系为“相互保”的刚性兑付提供了双重背书。
  网络互助平台夸克联盟创始人翟亮告诉《IT时报》记者,“相互保”的当前模式,正是过去网络互助平台不断探索和试图达到的目标——建立一个互助机制,解决当前中国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情况。他认为,支付宝在过去网络互助平台和国外相互保险的基础上,将芝麻分等机制嫁接其中,或将保障这个计划更加持久地经营下去,甚至能够深刻改变老百姓的大病医保情况。翟亮坦言:“‘相互保’一定程度上帮助网络互助平台完成了用户科普,未来整个行业会乐享其成。”
  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同样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互助行业将会是多寡头格局,能够存在很多玩家。当前水滴互助会员约4813.4万人,仍处在互助行业头部领域。沈鹏希望能在这个市场足够大、场景足够多的互助领域做大蛋糕,协同新入局者共同教育市场,使每个“玩家”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下转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