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这里发明了上网本、深度学习、Hadoop
  • ·蝉游记下线,旅游UGC洗牌完毕

这里发明了上网本、深度学习、Hadoop

  

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贡献了2000项专利
  IT时报记者王昕
  难以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CPU将会怎样。
  2018年7月18日,曾经被作为CPU代名词的英特尔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在3个多月前,大家从媒体上看到英特尔庆祝诞生50周年的活动,但是上次的活动是完全内部的。这一次我们的开放日,希望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上一次大家没有来到英特尔共同庆祝英特尔50周年的遗憾。”在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炬口中,10月25日的2018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技术开放日,英特尔向所有人展开了另一扇大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教授表示:“作为世界一流的工程研发中心,英特尔亚太研发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工程研发能力。期待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和实力,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进而能引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精英工程师。”
  1985年,英特尔进入中国,成立了第一间办公室。1993年,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的前身在上海漕河泾成立,名字叫——英特尔中国架构开发实验室,那也是外企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研发中心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2005年,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与紫竹科学园在同一年正式成立,而且成为第一家大型企业进入紫竹园区。“目前我们拥有大概2000名正式员工,其中90%左右的员工是研发工程师,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贡献了2000项专利,我们的工程团队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我们涵盖了几乎所有英特尔业务部门综合性研发机构,在中国乃至亚太区都是最大的,同时我们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深度学习、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视频计算等方面拥有世界级的研发实力。”卢炬对研究院信心满满。“许多人并不知道,正是这里的工程师在英特尔开发体系中第一次提出了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概念。”卢炬表示,这些都是英特尔亚太研发公司的强项。
  据介绍,一开始,英特尔亚太研究院前身主要从事美国总部派发过来的外包工作,附加值并不高;2005年以后,研究院逐步积累了人才优势,开始引领最新的技术方向。卢炬表示,“我们没有什么老的负担,敢于拥抱新技术机遇,大家熟悉的上网本、学生电脑、云计算的Hadoop也是从这里发明出来的。”
  当天,英特尔亚太研发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共同推动合作研究、教学共建、人才培养和生态系统构建等各项工作。英特尔还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价值超百万元的、最新人工智能软硬件设备,用于合作科研并为科研成果拓展产品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