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时报独家-
8时报独家
  • ·走出贫困走向希望

大山里的大山里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

走出贫困走向希望

时报记者深度走访四川凉山贫困三县看信息通信如何穿透山脊

莫秀英将和爸爸说完的话画成一幅画

  

IT时报记者章蔚玮图张朋
“中国扶贫看四川,四川扶贫看凉山。”中国西南边陲的凉山聚居着彝、回、蒙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这里,拥有广袤无垠的山峦森林,这里,也是中国深度贫困县集中地之一。“凉山,荒凉的山。”一座连着一座的高山阻挡了这里通往外面世界的路,也阻挡了这里脱离贫困的希望。
  10月23日到10月28日,《IT时报》记者跟随中国电信集团扶贫采访团深入这片土地,驱车1100公里,见证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如何跨越地理限制,帮助大山里的人走出贫困,走向新生活。
让孩子“触网生情”与父母、名师天涯咫尺
  “爸爸!我要与你约法三章:不要喝酒、不要抽烟、不要与妈妈吵架!”看到电视屏幕那边一直抽烟的爸爸,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五年级小学生莫秀英担心地说道,这是她今年第三次和爸爸“见面”。今年9月,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为五道箐乡中心校的爱心小屋安装了100M宽带和可用于视频连线的IPTV电视,莫秀英终于可以在春节之外的时间看到远在福建莆田打工的爸爸妈妈了,想他们时,只要点击电视桌面上的“想家”按钮,就能直接用电视和手机通话。
  “你也要答应我,要好好学习,要勇敢,保护身边的同学,不要自私,要学会分享……”相隔千里之外的父亲,隔着屏幕对女儿谆谆教导,这幅借助互联网实现的画面,让在场的不少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五道箐乡中心校,像莫秀英这样的留守儿童有1200多人,以往对外出打工父母的想念只能留在心里,如今,通过IPTV的“想家”功能,孩子们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变成了一周一次,而在凉山州内,类似的爱心小屋已达260个。对于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将不再是远在天边的念想。
  在凉山州,中国电信正在不断加快光纤入县、入村的建设步伐,而孩子通过网络,与外面的世界开始同呼吸。
  走进喜德县瓦尔学校高三(1)班的教室,50多名学生正在上数学课,他们面前的课堂有两个——半面墙大小的电视屏幕里的虚拟课堂和近在眼前的现实课堂。正在直播的画面中,中年老师语速飞快,思维敏捷,讲台前,年轻的教师不时补充解释。一快一慢之间,是教育均衡化在瓦尔学校的创新应用。
  喜德县,是与凉山州州府西昌相邻的贫困县。要脱贫,抓教育,2006年,当地政府在距离西昌最近的边界处设立了这所瓦尔学校,目的是让喜德县的彝族娃娃能离优质教育资源更近一些;8年后,参与扶贫建设的中国电信为这里接通了高速光纤宽带,这里的孩子与成都名师之间只剩下咫尺之遥。“从平均水平看,这里的孩子距离成都学生至少有200分差距。”一场奋力追赶缩小差距的互联网教学实验在这里拉开序幕——瓦尔学校与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石室中学结对,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共享400公里外的优质师资。“同一节课,我可以观摩石室中学16届、17届、18届三届老师的不同上法,吸取他们的长处,融汇在我的教案中。”瓦尔学校青年彝族教师孙资伍各莫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的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交流,也少有机会近距离地向名师学习,现在可以随时观摩名师的视频课件,跟着“前辈”走,学着系统规划知识板块,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如今,这里高中阶段的6个班级全部配备了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提供的100兆独立高速光纤、65英寸大屏幕教学电视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可双课堂教学的课程已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等9个科目,全校110名教师均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备课,设计教案。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8年,126名毕业生的二本预科以上录取率高达90.42%,学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学校”。“想来读书的学生太多,我们的招生名额又有限,只能让学生们凭实力来考。”据校长李长义透露,今年高一已经扩招了两个班,接下来计划高中阶段每个年级都能开设3个班,满足更多学生寻求优质教学的愿望。
  目前,喜德县已有三所学校在用网络远程教学,享受远方优质教学资源。
让农民享受网络红利将美景、美食送出大山
  在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后,记者终于来到了掩映在群山峻岭背后的藏族自治县——木里。凉山州幅员辽阔,山地众多,而木里县是州内面积最广阔的县之一,占凉山州总面积22%,高山、山原、峡谷在这里聚集。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压在木里人民身上有三座大山,墨盘山、小高山、棉垭山。
  杨肚基,木里县利家咀的蒙古族居民,他生活的利家咀是木里县内唯一母系部落所在地,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在今年之前,杨肚基只能骑着摩托车漫山遍野寻找手机信号,“和游客用微信联系,聊不上几句就断了。”
  今年,中国电信在利家咀开通了光纤宽带和4G网络业务,全村400户人家都用上了高速通信网络,杨肚基家的家庭旅馆也开张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了网络,再修了路,来利家咀旅游的客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被高速带宽“送”出大山的除了这里迤逦的风景,还有产自大山的特产。过去,有好东西却卖不出去,是木里县农民最大的苦恼,这里盛产的羊肚菌,2015年前,300斤要卖上几个月,如今,网络通畅之后,加上国家农业部主办、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承建的益农信息社,这里农产品加快了出县、出省的步伐,仅羊肚菌一项,年均销量能达到550万元。
  今年,益农社还设置了线下服务网点,这里的专职工作人员不仅能帮助村里农民网购火车票,在线缴纳电话账单、保险费,还能帮助农民自主开网店——把自家的农产品拍成照片上传销售。据了解,在木里县落果村,每天都会有7-8种农产品上线销售,最近,不少农户趁着彝族年即将到来,加紧出产了猪肉和香肠上线销售。据不完全统计,网络销售相比线下销售,售价平均上涨5%,销量能翻一番。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随着光纤宽带接入一个又一个村落,互联网为大山里的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致富选择。
  一位来自木里的民营合作社负责人李群星告诉《IT时报》记者,松茸、牦牛、藏香猪、青稞酒这些木里特产的美食,如今是电商平台的香饽饽,在过去几年间,他们合作的农户从300户增长到了1万多户,农户种植的羊肚菌也从过去10亩增加到3000亩。“最多时,养殖藏香猪的农户一天能斩杀100多头猪,一年就能销售400吨到500吨腊肉、香肠。”这位负责人透露,去年一年整个合作社的收入达400多万元,利润率达到20%。随着网络销路的打开,木里还在不断增加菜籽油、花椒等新经济作物的种植产量。
  截至2017年底,木里县29个乡镇实现光网100%通达,到明年7月,将实现木里全县村村通网络。与此同时,木里县内的贫困村也在逐步退出贫困行列,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2.4%。
让种植过程变得透明将“互联网+农业实验”进行到底
  距离喜德县150多公里之外的普格县是农业大县,也是深度贫困县。全县2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8.5万,但传统农业耕种没能为这里的农民带来财富。互联网能否改变这一现状?这里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互联网+农业的实验或许很快会有答案。
  今年,普格县落果村种植的新品种“巧克力草莓”在天虎云商平台上线了,这是当地用物联网培育的草莓新品种第一次在网上公开销售。
  借助200M高速带宽的连接,这里物联网的推进速度并不比全国其他地区来得缓慢。在木里县落果村的草莓种植大棚内,用于数据采集的智能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立于大棚中央,这些看似笨重的仪器,可以完成实时采集大棚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大气压力等11项数据,上传至智能农业云平台,不仅能科学掌握种植、施肥、浇水、收割的周期,还节省了十几名人工。
  物联网让种植流程变得公开透明,在天虎云商的预售平台上,预订草莓的购买者都可以获得一个二维码,通过这个二维码,他们可以实时查看“预购草莓”的种植进度、施肥原料以及大棚的实际种植场景。
  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业在凉山州内并非孤例,在木里的高原农牧场——鸭嘴示范牧场,由中国电信开发的NB-IOT小牧童物联网监测试验正在为牧民带来效益。长期以来,这里的牧民都是利用人工方式监测母牛发情,但奶牛发情时间大多在夜间,牧民们很容易错失最佳配种时间。如今,利用佩戴在奶牛身上的智能项圈,可以实时采集大数据自动预测母牛发情状况,并最快速度推送给牧民,帮助牧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养殖质量。
  鸭嘴牧场牧民扎西说,“过去养殖牦牛,没有科学手段,牦牛一发情,没有隔离手段,很容易就近亲繁殖,导致牦牛品种越来越差。如今有了数据监测,到了发情期,我们就引来外来品种,降低了近亲繁殖率,提高生育品质。”记者手记
让网络的力量穿透山脊
  7天的采访行程,最深的感受是,“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当今这个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去利家咀村的公路尚未修好,车队只能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严重颠簸了20分钟才到达母系部落所在地,一下车,却发现这里的年轻人正拿着手机刷抖音,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外面世界比我们更高效地“抵达”了这里。
  曾经的贫困县,因为网络,与外面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里的年轻人与山外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不同,他们录直播、上微信,他们把外面的客人请进来——在利家咀村,一栋栋木结构客栈已经搭建起来,他们相信,一定会有人因为热爱这里的文化,热爱这里的景致,远道而来。
  2003年以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作为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承担了四川大凉山地区国家级特别贫困县木里和盐源县的扶贫帮扶工作。15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在“盐木”两县系统开展网络扶贫,持续投入专项资金加速“盐木”两县通信网络建设,两县光纤宽带端口超过6万,4G基站达到200余个。
  信息公路的畅通让大山里的人向外打开了大门,盛产苹果的盐源县,通过网络让全国知道了这里的苹果,崎岖山路上,来自全国的大型货运车摩肩擦踵,不远千里而来。曾经隐居在山坳的贫困县,如今热闹繁华,一批人已经致富,更多的人即将脱贫。他们是这里最早一批的互联网受益者。
  未来,网络的力量还将继续穿透山脊,让这里更多的美景美食焕发新的光彩,也为这里的人们带去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