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来,全球网民,WiFi万能钥匙要送你一个“星座”
  • ·拿着押金的ofo,请“别把我卖了”!
  • ·信用卡未按规定还款,不再简单认定为非法占有
  • ·无标题
  • ·无标题

来,全球网民,WiFi万能钥匙要送你一个“星座”

  

■郝俊慧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是什么?《三体》里,云天明送给程心一颗星星,现在,连尚要送给全球网民一个星座。
  11月27日上午,在飞往北京的万米高空中通过飞机Wi-Fi登录互联网时,我绝对没有想到,下午要参加的连尚网络发布会,竟然发布的是一个同样与卫星上网有关的消息。
  这是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计划——“蜂群星座系统”,到2026年,由272颗卫星组成的双层轨道星座,将为全球70多亿人口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而且,这不是一个PPT计划,首发卫星的发射计划已经确定,2019年6月,“连尚一号”将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心被长征系列火箭送上太空。
  卫星Wi-Fi上网是最近几年全球互联网巨头都在做的事情,Google、Facebook、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SpaceX旗下的Starlink(星链)都希望通过卫星网络实现快速、经济的网络接入。但中国企业,尤其是像连尚这样并不算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宣布进入这个领域,依然令人震撼。
  在太空中打造一个星座,听起来就是一个浪漫而又烧钱的事。据连尚网络卫星团队首席科学家安洋介绍,连尚蜂群星座系统将由272颗分布于中、低轨道的卫星和数据处理应用中心组成,整个“蜂群星座”系统建设完成后,初步估算需30亿元。
  这是一笔乍看很多,但实际算算似乎又可以接受的费用。想想看,只用了两年时间便由盛及衰的共享单车,单个公司的融资额至少都在百亿元以上。
  在国际通信领域,打造整套卫星网络,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的浪潮之巅,备受资本青睐。连尚对标的是美国互联网卫星公司——OneWeb,这家从创办开始便立志要打造一张卫星宽带网的公司,A轮融资5亿美元,此后软银又开出了10亿美元的支票。2017年2月28日,软银公司再次宣布将向全球第一大卫星运营公司Intelsat注资17亿美元,此后OneWeb和Intelsat合并。
  连尚网络轮值总裁王小书坦承,“蜂群”计划将独立融资,但在资本寒冬的当下,即便这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计划,但想要让投资人掏钱,意味着连尚必须为“蜂群”讲一个靠谱而又能看得懂的故事,毕竟2014年便想做卫星联网的谷歌至今还没有太大进展。
  首先,这必须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信息基础设施历来被认为是国家战略基础,受政策影响也最大,毕竟频谱是稀缺资源。不过,政策风向对民营商用卫星十分有利。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60号文,“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明确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强调“撬动社会资本”的重点工程之一即为“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从政策面来看,社会资本入场商业航天,正在被鼓励。
  根据频谱分配原则,有“星”才分配,因此对频谱的争夺,实际上取决于你有多少颗星。某种意义上,这是国家战略资源的竞争。
  现实情况是,美国对民营航空公司的扶持不遗余力。FCC很早便批准了OneWeb的72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而Space X得到批准的卫星数量更多,加上最近刚被批准的7000多颗,星链计划中一共有11900多颗卫星。
  此外,全球范围内,商业卫星发射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一颗卫星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昂贵,尤其是低轨道卫星。近几年,国内民营火箭发射创业公司也十分活跃,一枚火箭能够承载的卫星数量在不断上升,这将大幅降低发射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5年之后,随着商业卫星制造业产业链的成熟,整个行业成本相信会有量级的下降。
  其次,这必须是一个可以盈利的计划。连尚给“蜂群”的定位是让全球免费上网,这意味着在C端(用户端),连尚是不收费的,所有的收入将从B端而来,也即企业级服务。
  这的确是片蓝海。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统计,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卫星的常规应用除了军事和公共管理领域外,主要在通信服务、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三方面,根据测算,商业航天经济的投入产出比是1:7—1:14,收益非常可观。
  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增多,新的应用和需求将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产业应用等方面,技术驱动的市场将越来越广阔。现在已经有保险公司通过卫星提供的数据预测保险的赔率,或者为市场预测粮食的价格走势。
  最后,这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案。对于卫星发射公司而言,首星发射只是开始,更难的是建立一张环绕全球的连接网络。在太空中相距3900公里的两颗卫星如何精准连接?如何应对在太空中遇到的问题与故障?如何适应超过200度温差的太空环境?卫星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如何回收?
  据安洋介绍,这些问题都有所考虑,每颗卫星内都有一个小机器人,用于实施检测,预先判断卫星运行状况,及时预警和排障,同时给每颗卫星都穿了一层特殊的“外套”,用于抵抗太空温差。大卫星的设计寿命是5年,小卫星的设计寿命是两到三年,15年后会自动在大气层燃烧销毁。
  更关键的是,连尚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卫星研发队伍来保证计划的可持续推进,连尚网络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航天院所总体设计单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核心人员国家重大航天项目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4人,平均具备15年卫星研发经验。
  当然,横亘在这个星座前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用户体验与卫星数量密切相关,连尚每颗卫星的带宽是5G,272颗卫星一共提供的容量也只有1360GB,单个接收终端的带宽为50M-100M,对于全球用户而言,是否够用?要知道马斯克的规划可是近12000颗卫星,下载速率要超过1G。再比如,目前受技术限制,手机无法直接搜索到卫星信号,只能靠接收器转换成WiFi信号,但接收器的成本和普及,需要强有力的地推团队,这方面连尚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当然如果卫星联网成为主流上网方式之一,技术实现量级突破,适合手机的卫星接收芯片出现,是最完美的结果。还有,还有……
  总而言之,连尚的“蜂群星座系统”计划,初看是一个很“科幻”的计划,再想似乎“噱头”十足,但仔细分析后,却觉得未必只是梦想。
  希望,这个送给全球网民的浪漫礼物,能像云天明送给程心的那颗DX3906那样,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