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6 电视先锋-
V16 电视先锋 下载阅读 上一版 |
16电视先锋
  • ·十三岁越过山丘

十三岁越过山丘

成长不值钱,青春付了狗

  

12月7日,中国院线有两部新片新上映。一部是著名华裔导演温子仁的《海王》,一部是中国内地著名导演曹保平新作《狗十三》。DC和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中国票房上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海王》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类电影,复刻了同是正义联盟成员《神奇女侠》的票房神话,上映三天票房超6亿,票价高昂的IMAX场次也几乎爆满。在《海王》光辉伟岸的形象下,《狗十三》好似“郁郁不得志”。影评人的有口皆碑,公众号卖力刷屏吆喝,都改写不了票房惨淡的既定命运:上映五天,《狗十三》收账2000万,尚不及《海王》零头的一半。
IT时报记者■戚夜云
一条狗引发的战争
  李玩是一名13岁的初三女生,父母早年离异,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爸爸和继母有了弟弟,不敢告诉李玩。先送女儿一条小狗,李玩取名为爱因斯坦。当爱因斯坦与李玩感情渐浓,爷爷一次遛狗时丢了。在找狗的过程中,爷爷骨折了,继母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狗,逼李玩承认这就是爱因斯坦,李玩不接受半夜继续找,奶奶因为担心出门找孩子,结果自己却迷路了。李玩爸爸就此爆发,“重新买了狗还不懂事,不体谅爷爷奶奶”,暴打了李玩。就在李玩重新接纳爱因斯坦2号时,弟弟打狗被狗吼哭了,爸爸当即把狗送人。最后,李玩不仅在爸爸的饭局上吃下了狗肉,在重遇爱因斯坦时也选择了不相认离开。《狗十三》的故事微小而残忍,里面充斥着一套成人世界逻辑规则对孩子单一维度世界的压制。李玩发疯似地找狗,家里人在意的不是丢了狗的事实,而是李玩“闹事”的态度;在李玩不接受假狗时,家人看到的是李玩“不要狗”的动机,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对错;在李玩和弟弟不小心伤到爷爷奶奶,李玩被暴打一顿,弟弟却被爸爸哄着,所谓“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的中国式逻辑,在家长的权威下,逼着李玩“懂事”,一次次妥协。
  或许是让观众想起家里的宠物,又或是自己被丢掉心爱的玩具,夭折的友谊,因为“内容过于真实”,影院里藏满了小声啜泣的人。因为父母是爱自己的,对于李玩这把伤害的刀子拔不下,只能“算了”淡忘。由此滋生出隔阂也早已横跨在李玩与爸爸之间,中国家庭无数的子女与父母之间,他们“家和万事兴”的门联,其实贴在了一块充满裂纹的玻璃门上。
女主的家庭是幸福的吗?
  比起青春片的标签,《狗十三》在记者的影库中,更贴合李安《饮食男女》般的存在,就是通过电影语言,对中国式家庭关系进行解构。然而不论是对标李安的三部曲,还是曹保平过往《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等作品,《狗十三》观察维度的单一,戏剧冲突的刻意,使得影片表达力度犹如隔靴搔痒,不及曹保平的平均水准。但是在众多的差评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李玩家庭是幸福的”的论调,他们认为“家境富裕,成绩优秀”“爸爸就打她一巴掌,还哄她,爷爷奶奶爱她”。“比起大多人,她生活已经很幸福了,这一切难道不是女主作的吗?”让记者颇为意外的是,载入这样的观点的帖子,收获了上千人的认同。
  记者想起了一则小故事。我喜欢吃苹果,你却送我一车梨,你问我感动吗,我却没回答,于是你向众人诉说你为我付出多少我却冷漠,但大家看到的是你对我好,却从来没人问过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李玩的家庭问题在于,从未真正关心过李玩要什么,她对物理的热爱、爱因斯坦以及2号的感情、天文展的兴趣,她在乎的东西无一例外全部被忽略了。反而是李玩,为了爷爷奶奶,接受爱因斯坦2号,为了爸爸的面子,喝下一杯杯红酒,吃下狗肉,为了爱因斯坦好好生活下去,不去相认。
  一位13岁的中学生,内心的痛苦已然溢于言表,仍有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那些提出观点的人,要么自己生活下限远远低于李玩家庭,要么已经僵化成为李玩的父母那一类人。无论哪一类人,都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他们固有的逻辑在伤害孩子而不自知,他们的子女或多或少正在或者未来重蹈李玩的痛苦。
  “中国的家庭单元里,父辈和子女之间有着非常复杂难以言说的情感,只是这些情感我们经常会选择忽略或者遗忘,而这是最有意思最值得拍的。”曹保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拍《狗十三》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式家庭关系,闷着头老往前走,总不如回头先看看,再走,可能会走得更好一些。
  遗憾的是,“明月照了沟渠”。当持他见的观众去与之辩驳,发现楼主只与观点相同的留言进行互动。人们总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狗十三》观影者也不例外,不愿回头看。作家刘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来的请举手》,里面说到一个笑话,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没来的请举手”。这样的悖论普遍存在于《狗十三》的观众中,主动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其实都没有去看的必要,而需要看的观众,观后却依旧读不懂的电影的内涵。
豆瓣短评
  indicent time:“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大奇特(Grinch):狗是引题,13是成长,狗13是伪善的成人世界。家长不知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拿狗出气,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新狗代替老狗去死,女孩意识到狗狗回来受罪不如在外人那好吃好伺候着,这是她向成人世界的妥协也是她逐渐迈向成人的成长。
  木卫二:当动物不再凶猛,温良而顺从,这个国度那套深入到骨髓的,父权威严不可抗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吸收消化了。
  水怪:我们曾经有过不错的“青春”片传统,包括《站台》《十七岁的单车》《十三颗泡桐》等当代成长类型片,他们都有着观众可以切身体验到的阵痛感,而《狗十三》《我的影子在奔跑》甚至《万箭穿心》等也都难得地继承了这样的传统。IP视频或许能留存数据,但电影史会记载作品。收视路径:IPTV看点
  天翼视讯-曹保平电影《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