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40年

40年

藏在记忆中的那些变化

  “商”之变:从一张布票到买遍全球
  “言”之变:从遥寄相思到万里共情
  “教”之变:从教育公平到社会公平“看”之变:从众筹电视机到自己拍电影“食”之变:从出门被“斩”到饭来张口“爱”之变:从QQ陌生人到微信群友“网”之变:从36K到千兆“游”之变:从两天买一张票到日卖车票1300万“行”之变:从拥有到共享“家”之变:从毛坯房到未来屋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40年,白驹过隙,“改革开放”迎来它的不惑之年。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此拉开大幕,束缚了国民经济近30年的枷锁被打破,国门缓缓打开,一个声音在说:中国欢迎你们!
  中国人的生活,由此而变。
  1978年2月,山西的张阿姨考上了电视大学,走出车间,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技术员;1979年,上海浦东的章跃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自行车,上学路节约了一半时间;1980年,上海浦西的曹英先用粮票换了一张自行车票,又换了一张缝纫机票,才凑够结婚“三件套”;1983年,新疆的李传成汽车坏了,排了两天队,才买了一张去沈阳买零件的火车票;1984年底,《上海滩》风靡全国,浙江湖州的菱湖镇上,村民众筹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孙战英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1985年,南昌
的大华小华家终于装了电话,“有事打我家电话”是有意无意的炫耀……改革开放的前10年,时针仿佛转动得特别慢,每一年、每一天似乎都有无数的故事藏在记忆中。
  渐渐,时针转速加快了!1992年市场经济被进一步搞活,变化更多、更快、更令人目不暇接。1994年,中部某省的高三教师张原,第一次在黑板和粉笔之外,用上了新的教具——幻灯机;上海的卜雯倩则成为一名“寻呼小姐”,这是当年备受羡慕的“白富美”工作;1995年,24岁的魏中竑学会了上网,开始与世界各地的网友聊天;上海开始第一批移动电话放号,为抢2万元一部的大哥大挤破了头;小华为了给家里打一个长途电话,在邮局大厅里等待格子间的人出来;1999年,马云成立阿里巴巴,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10年,科技的推动力日益显现,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点点缩短。
  进入二十一世纪,记忆逐渐变得清晰,上网购物开始普及,“万能的淘宝”几乎能买到一切;手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全中国手机加起来超过人手一部;外出吃饭不用怕“被斩”,只要看餐厅有没有被食客评高星;年轻人被外卖“抚养”了;新闻传播学的大学生都在做融合媒体实验,教育鸿沟在被网络拉平,四川喜德县的孩子们可以和成都名校生一起上课。
  2018年12月21日,《IT时报》致敬改革开放,致敬国人40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