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加冕的“襄阳烟火”
代表侠客:杨过
杨过的童年是不快乐的,自幼失怙、父仇难报、恶师霸凌,然而,在等待“姑姑”小龙女回来的16年中,他苦练内功,除暴安良,终于成为江湖中受人敬仰的“神雕侠”。他送给郭襄生日时的烟火,又何尝不是他的“高光时刻”,正如中国电竞,在被喊打了多年之后,终于用一个个冠军为自己加冕。
无论多少年后,回顾中国的电竞发展史,2018年都一定会有痕迹。
这一年,电竞第一次亮相亚运会,成为雅加达亚运会上的表演项目;这一年,中国夺得了亚运会上首枚电竞金牌;这一年,IG夺得《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的冠军。多份荣誉加持下,有媒体甚至将这一年称为中国电竞的“冠军年”。
2018年,潜行多年的电竞终于脱去了他的“夜行衣”,将稚嫩、真实的自己展现在阳光下,从曾经的“洪水猛兽”到如今的“国民宠儿”,蛰伏多年,电竞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
从亚运会首金到IG夺冠
2003年,电竞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技项目,但大众总是习惯性地将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画上等号,十几年来,一代代电竞人不断奋斗,2018年,终于迎来转机。
2018年5月份,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正式对外宣布,电子体育将作为表演项目加入亚运会的大家庭,并且公布了正式参赛的6个项目,分别是《英雄联盟》《星际争霸2》《炉石传说》《实况足球》《Arena of Valor》(王者荣耀海外版)和《皇室战争》。消息一出,沸腾了整个电竞圈。“这是电子竞技被主流接受的标志性一步。”一位电竞从业者告诉记者。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AOV(王者荣耀国际版)比赛中,中国队一举夺魁,将雅加达亚运会电竞项目首金收入囊中。虽然本次亚运会上电竞项目在国内没有直播赛事,却依旧没有挡住电竞爱好者的热情,“2金1银”的战绩在国内广为传颂。在接下来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电竞将首次被纳入正式竞赛项目。
好事成双,2018年11月3日,IG战队以3:0成绩击败FNC获得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冠军,这是中国LPL赛区的战队首次夺冠。当天,IG夺冠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懂电竞的人在欢呼雀跃,不懂的吃瓜群众纷纷询问“IG是谁”。一个个冠军光环的加冕下,属于中国电竞的“高光时刻”,真的来了。
电子竞技初长成
电竞教育在这几年也蓬勃发展起来。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在“体育类”中新增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电竞教育的发展初具规模化。短短两年期间,不少高校均开设了电子竞技的课程。另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以来,就有浙江杭州、重庆忠县、安徽芜湖、江苏太仓、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等地相继加入电竞小镇的建设队伍。
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电子竞技产业报告(赛事篇)》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电竞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7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880亿元,电竞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资本市场早已发现了电竞行业的潜力,其中以腾讯最为敏锐。在本次亚运会公布的六款游戏中,归属于腾讯旗下的占了一半,分别是《英雄联盟》《Arena of Valor》(王者荣耀国际版)以及《皇室战争》。2017年,腾讯提出中国电竞“黄金五年”;今年UP大会上腾讯电竞将“体育化”作为核心,深度布局,并且宣布2018年将从赛事、产业、教育、政策规范及区域建设等多模块进行全面升级。
苏宁、阿里体育已早早布局。2015年12月,苏宁运营的电子竞技联盟SES推出系列赛事,这是第一个由大型电商平台主导的电竞比赛。这之后,阿里体育在2016年3月斥资上亿元推出电竞平台并举办原创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WESG。资本的涌入为电竞注入了不少血液,硬件厂商、主播解说、赛事运营、游戏陪练、电竞教育等一系列电竞生产正在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电子竞技,未来可期。
(丁晓东)
造车新势力:
黑马的“光明顶大战”
代表侠客:张无忌
曾孤身大战武当、少林、峨嵋、昆仑、崆峒、华山六大派高手,一战成名于天下,还成为明教教主。2018年的汽车行业,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谁将集各派之所长,成名于天下,现在正是比武的时候。
不知从何时起,每次逛车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主角,一辆车如果没有一点互联网基因,都不好意思“抛头露面”,由此,一批“造车新势力”诞生。碰到“新生娃娃”,自然需要大量的钱来抚养,这一年更多的热钱进入了造车行业。不过,这绝对是一把双刃剑,风口之下,气球膨胀容易,破裂更容易。
造车新势力们,2018年,过得好吗?
没有资金就会“凉凉”
造车新势力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应该是2014年,那一年,特斯拉向国内首批车主完成了交付,也正是在那一年,蔚来、乐视等加入了造车行业,在汽车行业,传统车企和新兴造车势力显得泾渭分明。作为新生事物,不少企业风光无限。
4年之后的2018年,不变的是造车的热度,变化的是有的仍在坚守,有的已退场,更多的则是涌进这个行业,在2018年有不少品牌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或者迎来品牌的第一次亮相。造车界的“当红炸子鸡”蔚来的10000辆创始版ES8在10月1日前全部交付;拜腾汽车发布了两款概念车型,分别是一款SUV和一款豪华轿车,按照规划,SUV车型将于2019年底实现量产,轿车车型将于2021年推向市场;小鹏汽车的首款车型G3在4月下旬接受预订……看似好消息不断。
造车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而且是一个持续烧钱的行业,虽然全球资源共享让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工作大大缩短了,但后续的研发、试制的核算、工厂建设等都需要更多的资金。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就只能等“凉凉”了。以蔚来为例,立志构建出行帝国的李斌在4年间拉来了马化腾、雷军、张磊、俞敏洪等知名大咖为其站台(投资),蔚来累计融资已超24亿美元,当蔚来ES8还没正式上市的前几年,亏损就已经成为蔚来的“家常便饭”。
或许,造车新势力只有经常“动作频频”地发出一些声音,才能让大众记住它们,才能让投资人看到它们的前景,从而融到更多的钱。
曾有人说,造车新势力的狂欢实际上是资本市场的一场狂欢。有数据显示,经历数轮融资大战后,造车新势力的总体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人民币1000亿元。
发力之年来临
资本青睐背后,造车新势力自身盈利问题、资本能够持续多久才是业内最为关注的根本问题。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企业是不是真心想造车,还是停留在PPT造车阶段,只是在追逐风口。
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产业链很复杂,造车新势力的不成熟导致面临很多挑战,小到零部件大到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等都是挑战。造车新势力互联网思维盛行,但缺少传统造车经验,这也加剧了其量产交付的难度。
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公告:《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此规定被普遍解读为造车新势力的重大利好。为不少造车新势力大大解除了生产资质难以获得的焦虑,同时也催动造车新势力开启真正的市场化较量。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是时候要用实力而不是故事回答谁才是中国的特斯拉了。一旦进入量产期,重点就不再是勾勒美好的蓝图,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力比拼。
实际上,除了造车新势力之间的比拼,传统汽车厂商的入局更为这个市场增添了“刀光剑影”。传统车企们也都加快了电动化的脚步。大众、宝马、奔驰德系三驾马车可谓早已磨刀霍霍,即便是向来对电动汽车不感冒的日系车企,如执着于强混及氢能源领域的丰田也表示,将在2020年将导入奕泽的EV车型,而中国将是首个投放的国家。
有人说2018年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元年,2019年就将是发力之年,加紧交付的新势力、传统汽车厂商,一场正面交锋即将来临,谁能最终解答造车界的终极问题“足够好”? (潘少颖)
拼购:挑战“第一门派”的后起之秀
代表侠客:张三丰
少林弟子张三丰威震武林,造诣已达炼虚合道的至高境界,开创了武当一派,自此奠定了武学大宗师的地位。眼下,各大电商平台无不涉足拼购,拼购成为电商届的“新潮流”。
从成立到美股成功上市,相比京东的10年、唯品会的8年、淘宝的5年,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伴随着3亿用户、千万成交量的神话,拼多多也因此引爆了电商的另一个战场:社交。利用低价策略和微信传播,社交电商犹如一匹黑马在陷入红利瓶颈的电商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流量挖掘新方式。
在2018年的双11混战中,拼购是一个被各大电商门派都高度关注的主题。自今年7月份拼多多成功上市以后,拼购热潮越来越成为电商领域焦点议题。阿里、苏宁、京东、网易严选、每日优鲜等纷纷上线了自家的拼购应用。淘宝在3月尝试性地推出“淘宝特价版”后,终于在8月与支付宝联合上线拼团功能,而苏宁也于“8.18”期间上线了主打正品拼团线路的“苏宁拼购”平台。至此,电商行业几乎所有的主要玩家都已经杀入了拼购这个新战场,今年的双11大促也成为各大电商间拼购模式的大比拼。
面对电商红利的瓶颈,以拼多多为首的平台开始将目光转向五环之外的新鲜土壤,瞄准大批三四线城市网民最重视的标杆:性价比。观察一下支付宝首页的淘宝拼购就会发现,最受用户欢迎的商品都是那些价格比其他渠道有明显优势的品类,例如单价从3.1元~9.9元不等的手机壳、耳饰等,往往让网民们趋之若鹜。在淘宝的拼团商品中,很多都给出了打5折的优惠,其采购成本比淘宝更低,京东和网易严选所推出的拼团项目同样如此。性价比,是吸引大批网购消费者的主要原因。
拼购的盛行既是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需求,也是电商平台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消费者来说,拼多多的异军突起让他们突然找到了一种新的获得优惠的渠道。以往商品的生产厂家缺乏与消费者直接触达的途径,只能依赖单向的展示和推销形式。而拼团的出现,则让个体消费者有机会通过组成群体,依靠团购量的优势来与厂家协商批发价优惠,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性价比。厂家也乐于通过这种途径来节省中间营销成本,大量接触消费者。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渐渐接近尾声,他们急需寻找到新的需求增长动力。近两年来,拼团模式所展示出的庞大需求,让传统电商巨头们立刻发现了新的增长可能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拼购模式,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逐渐走向理性、更注重性价比的必然结果。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巨头的入场下,它们不仅让自身拥有了亮眼表现,还让拼购行业获得了整体提升。从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看,各个巨头的拼购业务都有着显著提升。这也意味着,以布局消费分级市场为目标的拼购,成为当下巨头眼中的“香饽饽”。
社交电商的杀手锏是低价,但低价不等于低质,更不等于山寨货,甚至假货。社交电商自诞生以来,毁誉参半。褒扬者表示,社交电商改变了传统电商的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让消费者体验更丰富的购物模式。而批评者则认为,主打低价的社交电商逐渐沦为“假货、山寨货”的聚集地。
针对社交电商是消费降级的表现,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曾表示,部分社交电商平台低价商品带来的低质问题,让很多人误以为社交电商引领了消费降级,然而从社会领域与行业领域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低价低质并不是社交电商的本质,社交电商最核心的应该是以社交玩法为手段,以高性价比商品为核心的消费升级,品质化将成为拼购的常态以及拼购业务的竞争发力点,即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与商品品质,以此提高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
(李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