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鹅! 鹅! 鹅!”一件羽绒服的三次鉴定
  • ·《电商法》下,代购真的“死”了吗?

“鹅! 鹅! 鹅!”一件羽绒服的三次鉴定

网易考拉所售“加拿大鹅”真伪被质疑 鉴定结果两次反转

加拿大鹅第三次官方回应:第二次(由网易考拉)送检的衣服不是鹅正品。

前两次发给加拿大鹅官方的同一件衣服却得出不同结论

  

加拿大鹅第一次官方回应不是真正的加拿大鹅商品
IT时报记者孙妍
  网易考拉“假鹅”事件多次反转。此前,消费者曝光加拿大鹅官方出具的网易考拉商品的假货鉴定,1月8日,网易考拉又出具了加拿大鹅官方的正品鉴定。1月9日,消费者向《IT时报》独家爆料,加拿大鹅官方在1月7日已经推翻了网易考拉出具的正品鉴定。那么,网易考拉卖的到底是“真鹅”还是“假鹅”?
  不久前,消费者线女士在新浪黑猫平台投诉,质疑在网易考拉买到的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羽绒服是假货,并且给出加拿大鹅的官方鉴定邮件,邮件中,这件羽绒服被鉴定为“非正品”。
  1月8日,网易考拉发布声明,称已向加拿大鹅官方邮件二次鉴定,但结果是“正品”。
  这样一波三折的剧情,让各路旁观者都“懵圈”了。到底这“鹅”是真还是假?
  1月9日,线女士独家向《IT时报》记者爆料,她第三次向加拿大鹅提出质疑,最终官方1月6日给出的结论是,两次送来鉴定的羽绒服均为“非正品”。这意味着,加拿大鹅官方又推翻了此前向网易考拉出具的正品鉴定。
  让线女士不满的是,1月7日上午,她已经将第三次鉴定意见反馈给网易考拉客服,但在网易考拉1月8日中午发布的声明中,这次结果并没有提及,而是依然坚持称是“正品”。
  在1月8日的声明中,网易考拉表示,“鉴于加拿大鹅官方给消费者和网易考拉出具的鉴定结果不一致,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网易考拉将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将商品原件送至加拿大鹅总部进行实物鉴定,并尽快公布相关结果。我们也将尽力与品牌方沟通,争取能有机会和消费者一起到现场监督和见证,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
  但在网易考拉1月9日向线女士出具的书面说明中,邀请消费者去现场监督鉴定,网易考拉承担所有费用却有前提:这件商品被鉴定为假货,如果鉴定为正品,消费者需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
  此外,据《IT时报》记者了解,截至1月9日,该商品原件仍存放于杭州市东方公证处,并没有送至加拿大鹅总部进行实物鉴定。
三问网易考拉
  Q1:邮件作为证据为何被以双重标准认可?
  线女士告诉《IT时报》记者,当她拿着加拿大鹅官方鉴定为假货的邮件回复,向网易考拉要求赔付时,网易考拉并不认可,并表示一封邮件并不能作为证据。但1月8日网易考拉向公众公布的正品证明,却同样是以消费者“Ivy”的名义向加拿大鹅官方求证的邮件回复。
  线女士想问:为什么在证明正品的时候,网易考拉可以通过邮件鉴真伪,并采纳结果,而消费者不可以?
  Q2:以检测为由要回商品,为何实物至今未送检?
  1月3日,网易考拉以实物送检为由,让线女士将涉事羽绒服寄往杭州公证处。由于线女士身在北京,因此提出希望在北京公证处公证,但网易考拉表示,担心北京公证处无法在两日内预约,耽误实物送检。但当这件衣服在杭州公证处完成公证后,根据网易考拉1月9日出具的书面说明显示,实物还在杭州公证处。
  线女士想问:为什么网易考拉以实物检测为由要回商品,却没有第一时间寄给加拿大鹅官方?
  Q3:为什么要消费者道歉?
  在网易考拉向消费者出具的书面说明提到,如果实物鉴定结果为真,线女士需要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所有费用。但在线女士看来,这一要求非常不合理。
  事件起初,当线女士提出假货质疑后,网易考拉要求线女士将羽绒服拿到加拿大鹅中国官方售后维修部,如果对方拒绝维修,就证明这是假货。但线女士向加拿大鹅中国官方客服咨询后得到的答案是,加拿大鹅中国没有验证真伪的途径,需要向加拿大鹅总部咨询。
  当线女士按照要求向鹅总部咨询后,两次得到了来自鹅官方的假货证明。从整个流程来看,她不仅不是过错方,反而根据网易考拉要求,尽到了自己作为消费者举证的义务。就算最后结果再次反转,也不应是自己承担责任。
  线女士想问:网易考拉,你是真心想解决问题吗?
网友评论
  @大树:看来网易真心不适合做生意,这服务态度拒消费者于千里之外啊!@吴昌毅:很有可能产品是真的,但或许人家不想给考拉扯上关系,其实就是没有建立官方承认的渠道。@曹伟:也许货是真货,但渠道不是正规渠道。加拿大鹅为了自己的利益,于是有了这番“前后矛盾”。@loneranger:主要问题还是加拿大鹅造成的,仅凭图片就能随意下真假结论,呵呵,我大淘宝都不会这么做。@少侠和小侠的麻麻:网易考拉真是霸道啊,对外公关声明称:将和消费者一起去加拿大证伪,但没告诉公众的是,有前提条件,“如果证明是真,消费者要承担所有费用而且公开赔礼道歉!”难道不应该是你提供所有授权证书向消费者证实自己没售假吗?而且这种前提,颇有恐吓之意,倒也符合此司一以贯之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