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特刊-
2特刊
  • ·聪明着呢
  • ·以猪御冬

以猪御冬

  

狗年,在一路狂奔之后,互联网科技行业放慢了自己的步伐,“寒冬”之中,大多数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而在这一年中目睹着一个接连一个大师的离去,更让人唏嘘造化弄人。尽管狗年中互联网让我们感受到一些不美好的事情和情绪,但我们始终相信,科技互联网会不断向前发展。生肖“猪”也许就代表了度过艰难日子的最佳寓意。猪的体重代表稳健,猪皮能够抵抗风险,猪蹄代表强壮,猪的肥膘代表宝贵的利润,猪的生活态度代表了乐观。以“猪”御冬,将是猪年科技互联网的主旋律,对准备过冬的公司来说,业务要稳健、财务要踏实、应用要丰满,要活得“猪”一点。己亥猪年临近,明年的科技互联网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局?看《IT时报》编辑部的十大预测。
互联网继续拥抱AI成语大红大紫原意形容非常受宠或受欢迎,十分走红。猪年新解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政府报告重点,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互联网巨头、硬件企业、电商平台、芯片厂商和大量的创业公司蜂拥而至。上至国家战略,下至衣食住行,AI大红大紫,BAT继续拥抱AI,创业公司中也涌现出更多“独角兽”。狗
  年深秋,黄浦江畔,2018年世界
  人工智能大会在此汇集了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共同讲述智能时代人类将翻开的新篇章。人们对于AI的诸多疑问,几乎都可以从这场大会中找到答案,而那些已经落地的人工智能应用也都在这场大会上被集中展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这一系列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不只停留在想象,AI浪潮已经席卷全球。
  狗年的AI世界,有喜有忧。比如Uber无人驾驶测试车撞死行人、同传译员揭发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再比如五角大楼向AI研发领域投资20亿美元、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建立AI学院、2018年中国继续在AI领域保持主导优势……
  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AI产业规模扩大到1万亿美元。在扶持AI初创企业方面,中国处于领先位置,不仅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蚂蚁金服等中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慧领域的投资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的AI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云知声、同盾科技……CB Insights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AI初创企业获得的资金占该领域总投资的48%,而美国同类企业只占38%;Elsevier报告则指出,中国即将超过欧洲,在未来4年内成为全球AI研究的最大支持者。
  根据公开数据,已有14家中国AI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商汤科技、优必选机器人、寒武纪、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地平线机器人、碳云智能、出门问问等均成为“独角兽”。截至2019年春节前,AI巨头科大讯飞的总市值接近600亿元。中国在AI方面的发展,全面开花。
  AI创业公司从刚出生时的默默无闻到如今让巨头们瞩目。2018年,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宣布收购深鉴科技,这也是首起中国AI芯片公司被收购的案例。另一个被AI催熟的是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音箱梦”,2018年的双十一,消费电子行业冠军首次花落智能音箱行业,而非过去以手机为主的传统消费电子产品,阿里、百度因补贴销售迅速占领市场,让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场。
  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带来的海量训练数据是中国在发展AI上的一大显著优势,但AI技术还未形成颠覆性的市场效应和商业模式,AI创业公司仍然集中在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从消费视角来看,它们成就了智能驾驶、机器人和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等AI产品大类。
  在狗年生机勃勃的AI,猪年将风头依旧。从芯片角度而言,不管是自动驾驶、手机还是AI音箱,AI芯片会继续挑战过去以CPU为核心的通用芯片;从应用场景角度而言,5G和AI的结合才刚刚开始,两者都已不是空谈的话题,随着AI应用被嵌入设备、网络边缘和云,5G将承载和传输海量的人工智能数据,两者结合还会不断拓展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从AI人才角度而言,AI的高速发展将带动整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激增,从2017年至今,AI人才一直是稀缺资源,即使2018年陆续有企业和学校联合培育AI相关专业学生,AI人才仍高薪难求,在AI人才的数量上,中国也与美国有一定差距;从用户隐私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是数据科学,企业仍将围绕数据竞争,而伴生的隐私问题会依然存在,人类的伦理道德和AI是一对“矛盾体”,关于这一“矛盾体”的讨论,即使在2019年,相信仍难得出最终定论。
  记者:吴雨欣成语登高望远奔跑的5G既要“快”也要“稳”
原意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猪年新解2019年是我国5G预商用之年,临时牌照将发放,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将率先实现大规模组网,5G终端成熟度将继续提升。国内通信产业在内生动力促进下,将全面走向5G引领的新时代。但在我国5G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有着一颗冷静、理性的心,因为5G发展是长期工程,目光放远一些,基础夯实更牢一些,我们的5G发展会更健康、更强大。2
  018年,是全球及中国5G发展过程
  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一年,全球5G产业中发生的最大事件,无疑是独立组网5G技术标准的冻结,加之早前完成的非独立组网技术标准,意味着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新阶段。随着第一版5G技术标准的完成,几年前看起来还是空中楼阁甚至是炒作题材的5G,真正有了变成现实的基础。
  这一年,中国5G产业的发展非常快速,在政策加持、技术试验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国连续出台了多项重磅政策来推动5G发展:发改委启动了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推动5G规模组网;工信部启动了5G应用征集大赛,广泛征集5G应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推出了“头三年免费、后三年优惠”的5G频率占用费政策,为运营商发展5G减轻负担;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3.5GHz频段上分别获得100M带宽资源,中国移动在2.6GHz和4.9GHz上共获得260MHz带宽资源,这有力地保障了运营商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为运营商开展5G试商用铺平了道路。
  在技术试验方面,从2016年开始的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在2018年全部完成,通过最后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的测试,结果显示,5G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均可支持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主要功能符合预期,已达到预商用水平。
  在猪年,5G一触即发,试商用将会落地,5G应用崭露头角,尤其是5G与垂直行业的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
  新的一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运营商5G试验和5G试点试商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试商用将会拉开帷幕。前不久,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9年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预计到2019年下半年,真正能够具备商业使用的终端产品,将会投放市场。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2019年上半年,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而普通用户想要用上5G服务,需要等到下半年,这时支持5G的手机终端以及其他终端会陆续上市。而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5G大规模商用,这点毋庸置疑。
  展望2019年,我国5G发展的基调应该是“快”和“稳”,一方面加快推动产业链更加成熟、5G应用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是保持“稳”字,推动技术、网络建设、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协同发展,防止过快、过热。
  前段时间,美国和韩国运营商各自宣传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5G商用服务,但是我国并没有“跟风”,仍是按照自己的步伐在走。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主管部门在有意控制节奏,按照之前的预期,我国是在2019年发放5G牌照,但现在的情况表明,今年我国发放的只是“临时牌照”,而且是“若干个城市”。
  一项新技术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关乎技术本身,也和市场需求是否旺盛、应用是否成熟紧密相关。换句话说,5G的健康发展需要靠技术和应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之前就表示,5G现在炒作过热,科学技术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会需求已经产生,他不认为现在5G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因为需求没有完全产生。
  从这点来看,追求“全球首个5G”等这些名头,其实没有必要,尤其是到了5G发展的关键时刻,要祛除虚火,要练好内功,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的能力都提升至新的高度,这样才能登高望远,成为最后的赢家。
  记者:钱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