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8版
据此前统计,顺风车占总单量10%左右,而且是盈利项目,它的暂停,对滴滴营收应有较大影响,而受政策影响,不少司机在退出滴滴,这也可能直接导致可运营的滴滴车辆减少,进而影响单量和收入。
董毅智告诉《IT时报》记者,因为网约车在朝着合规的方向走,为了保证日常的运营,滴滴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来吸引合规司机和车辆,考虑到合规成本等综合因素,司机整体合规的意愿不强,很多司机选择观望或离开,滴滴不得不持续投入补贴以维持供给。这导致供给端的成本也明显增加,下半年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大。
另一个原因,应该是滴滴在还“快速扩张”欠下的账。2017底,程维对滴滴未来战略的思考一是国际化,二是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因此,滴滴涉足行业非常多,包括金融、网络安全、二手车、云计算等领域,还投资了国外几家网约车公司。2018年,滴滴开始涉足芯片、云计算、网络安全等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投资金额不低5亿美元(约30亿人民币)。在资本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跑马圈地,固然春风得意,可一旦形势不好了,这些公司就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此外,据《IT时报》记者了解,导致亏损的隐性成本——交管部门的罚没款也不是一个小数字。2018年下半年,多地对网约车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苛的监管,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交管一天抓了54辆所谓的“黑车”,每辆罚款1~1.5万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滴滴快车,而这笔赔偿是由滴滴出的。一位滴滴司机告诉《IT时报》记者,在人车合一的情况下如果被抓,滴滴会承担赔偿。“这一块的赔偿是很大的一块运营成本,需要滴滴准备好充足的备付金。”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滴滴的运营成本在网约车平台中算高的,去年仅短信费用一项的成本就接近9亿元,在出了安全事件以后,滴滴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史无前例,大数据、软件升级、增加录音功能、服务器扩充、成立庞大的人工客服部门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记者观察
裁员之后,滴滴能自我造血吗?
估值缩水、上市计划搁浅,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和承担企业社会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今天滴滴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自我反思的课题。“滴滴裁员是共享经营模式的必经之路。迄今为止,无论是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雨伞,至今尚未实现自我造血,而且配套规则缺失。这两点若无法突破,这个行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将不仅仅是裁员。”董毅智告诉《IT时报》记者。
在朱巍看来,裁员是一种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一定不好。“我觉得商业模式没有问题,客观来讲,滴滴抽成20%以上已经很高了,每年中国有上万亿元的出行市场,这依然是一个好市场。”朱巍表示,之所以造血能力差,主要是因为政策原因和利益冲突,作为传统行业的出租车不能这么快被冲击,要采用避免休克疗法,给传统出租车行业一个喘息的空间。所以,政策对网约车要么不明朗,要么比较压抑,而几起安全事件也暴露了新产业隐患,整个行业都处于压抑中。
但是,董毅智对滴滴的未来并非太乐观,“共享模式本身有很大瑕疵,想通过垄断提价、盈利的模式很难操作。”但实际上,论文的著作权是很多论文作者一开始就忽视的权利,因为,发表一篇论文,通常情况下,不仅得不到稿费,自己还要支付版面费。
在中国高校中,期刊论文与很多东西挂钩。以湖北某高等学校2018年9月30日在学校官网发布的《2018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为例,评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条件,均与科研成果挂钩。比如评教学为主型的副教授在业绩与科研成果这个条件中必须具备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须含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外语、音乐、美术专业至少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且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的教材)1部。
除了教师评职称,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在期刊上发布论文也是硬指标或者与奖学金直接挂钩。“我们学校有国家奖学金和省级奖学金,分别是2万和1万,但评定奖学金除了看成绩、是否参加全国性比赛之外,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论文。如果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就没有参加国家奖学金的评奖资格。”一位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向记者表示,知网上有期刊的影响力分子,学校也会向师生罗列期刊是否是学科领域的核心刊物。通常情况下,刊物评分越高,需要花费的价格就越高,甚至有些期刊发论文还需要排队,“通常情况下,不同期刊的价格也有差别,以我了解的传播学领域期刊来讲,想要发一篇论文的费用在600-1500元之间。如果想要更快见刊,还需要更高的费用。”该学生道。
目前,知网已经间接成为评价一个人学术能力的标准,如果没有期刊,脱离了知网,似乎论文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知网垄断背后是“唯论文”数量评价体系带来的问题,“如今评价一个人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是看有无论文、发表多少论文以及论文发表的期刊档次,这把大家的精力都引导到撰写、发表论文上,因此,检索论文发表的平台就变为重要依托。尽管国家提出要打破唯论文论,但难度很大,最关键的是我国目前缺乏学术同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