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新闻产业-
7新闻产业
  • ·老板的“化学课”:与“云端”SAP的化学反应

老板的“化学课”:与“云端”SAP的化学反应

自动车间的吊挂系统

德国进口的自动枕套机

  

上接第6版
梦想二:让所有人体面地工作
  之所以一门心思扑在设备技术改造上,一方面源自吴永惠对新鲜事物、高科技产品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另一方面则是童年妈妈在昏暗灯光下蹬踩缝纫机的身影,让他对在家纺业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中辛勤劳作的工人,充满天然的同情。
  2015年,家纺全流程智能生产车间建成,林洁(化名)觉得自己一下轻松了。在没有吊挂系统之前,林洁要不停地按10条一扎从车间管理员那里领料,做好的床单、布料、被子,围着缝纫机工位堆放在地上,夏天一到,身上全是痱子,加上要不停地将棉料搬来搬去,一天下来,胳膊好像不是自己的,抬都抬不起来。
  自动吊挂系统上线后,林洁只需坐在工位上,等着面料从前一道工序转过来,做好后,它便晃晃悠悠自动转向下道工序,每天上班时间还是9个小时,但完成的工作量却多了三分之一,林洁的收入也比以往提高了15%。“我就是想通过不断地技改,让工人干活越来越省力,钱越赚越多,幸福指数越涨越高。”2017年初,新世嘉启动了海安新工厂的建设,吴永惠在对未来的规划中,首要一条便是全自动化,“一定要让工人干得更加轻松,让工人们也能有双休。”“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是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在联合国看来,持续缺乏体面的就业机会以及投资和消费不足,会侵蚀最基本的社会契约,即“进步所得,人人有份”,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社会各界需创造条件为人们带来高质量的工作,让他们能够体面的工作。
  林洁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是体面的。
  但吴永惠觉得还不够,他清楚地知道,让所有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只有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通过多样化经营、技术升级和创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生产力。在他看来,未来的工厂中,传统的缝纫工、搬运工这些低附加值的工种都应该被机器替代,所有的流程都应该被数据化,并通过信息化系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撑,“并不是我们刻意在淘汰这些工种,而是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没有人愿意做这些事了。”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的中国新一代,知识结构和对世界的认知与父辈完全不同,他们不再甘于做单纯的体力劳动者,更希望将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的进步绑在一起。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的新变化,与吴永惠的设想不谋而合,机器没有替代人,它只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由工业化、数据化组成的未来智慧企业。
  2017年底开始,为了实现自己对智慧工厂的构想,吴永惠将主要精力投入海安新工厂的智能制造建设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上,此时,他遇到了SAP。当“极客老板”和世界顶尖管理软件公司相遇时,对技术极致的追求,让新世嘉企业管理项目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化学反应。
无人投诉的项目
  一切都刚刚好。
  对高科技天然没有“免疫力”的吴永惠与IT结缘甚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黑龙江创业期间,便自己“攒”了一台兼容机,并用起了当时时髦的单机版进销存软件“管家婆”,“当时,很多大学生都不会用电脑。”谈起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吴永惠仍觉十分得意。
  2000年以后,吴永惠的企业逐渐走上规模化道路,到2004年新世嘉成立,更是成为当时南通少有的信息化软硬件都相对完备的家纺工厂。2013年之后,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加入,MES(制造企业执行系统)系统率先上线,通过MES,每个工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耗费的工时、用料都清清楚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新的烦恼又出现了。对于订单型出口制造业而言,如何根据订单准确安排生产资源,尽可能降低库存,仍是最大挑战。每周五下午4点后,新世嘉10楼产销协调办公室便会成为整个楼层动静最大的地方,一周一次的“产销协调会”上,计划、产品开发、车间主任等几个部门的老大,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下周就要交货了,原料为什么还没到?”“干了两天才发现辅料少一半!”“不是说货早就到了吗?怎么没找到?”
  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降低,家纺企业的出口毛利不断下降,因此接到订单后,工厂的管理者必须明确知道,这一单有多少盈利空间?库存是否能满足生产?生产中,诸如机器折旧、材料成本、水电煤等间接费用,又该如何快速计入生产成本?单单依靠原有的财务软件,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成本可控,缩短内部价值链。怎么做?一定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早些年,新世嘉用过一套国产ERP,但这套系统擅长财务管理,对于生产资源管理、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的数据整合、远程移动管理等等新需求,便有些力不从心。
  在向多名行内朋友咨询后,吴永惠亲自打通了SAP的电话,这家全球最大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良好的口碑和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早在几年前去欧洲考察时,便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SAP没有让他失望。“到现在为止,没有人来找我投诉。”从2018年7月选型,到10月SAP S/4HANA Cloud上线,仅仅用了9周的时间,新世嘉便成功实施了SAP云系统,上线3个多月来,没有一个部门因为系统问题过来找吴永惠投诉,而原先喧闹的“产销协调会”更是变得和风细雨,大家不再“拼嗓门”,而是直接打开电脑,让系统说话,吴永惠对此非常满意。
云端SAP:可以快所以快
  奇迹的发生总是有迹可循。
  新世嘉年产值约在4亿左右,产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业务结构相对标准化,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家纺制造企业,属于典型的中端市场。加上南通地处苏中,IT人才储备相对较弱,因此,SAP一开始便为它选择了云产品SAP S/4HANA Cloud。
  “9周实施成功,并不是为了快而快,而是因为可以快。”怀思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是此次新世嘉ERP项目的实施方,其SAP事业群中心执行副总裁徐云斌认为,SAP S/4HANA Cloud的“井形”架构和“最佳业务实践”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所谓“井形”架构,是指系统可以支撑多维度的企业管理体系。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大多是树状的,公司总部、工厂、仓库等实体部门自上而下,但企业实际管理中,往往还会建立一些虚拟关系,比如各个事业部、关联公司,这种多渠道、多维度的管理模式,需要系统对所有数据设定不同标签。这样,无论数据索取者处于“井形”结构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迅速将所需数据从系统中抽离出来,形成适合每个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
  “最佳业务实践方案”更是SAP的独门秘籍。1972年成立之后,作为全球老牌ERP厂商,SAP为全球425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世界500强中更是有80%公司都是它的客户,47年间,SAP积累了大量优秀企业先进的信息化项目经验,并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将这些经验根据细分领域在软件中固化。如此一来,同行业的企业再进行信息系统改造时,不仅可以快速根据标准化产品进行部署,同时将头部企业的管理精华“灌输”到中小企业中,从而使整个项目实施更加敏捷。
  秦巍则对SAP专家的服务赞不绝口。此次新世嘉项目采用的方式是云端企业管理系统,是SAP 2018年开始在中国大力推广的新产品,对实施商而言也是比较新的产品。因此,新世嘉使用了SAP原厂服务部门Digital Business Ser
vices的S/4HANA Cloud价值保障服务包,在实施过程中,SAP专家可以提供明确指导,而客户则既享受了云产品实施周期短的优势,同时也规避了项目风险,保证了项目质量。
  “S/4 HANA Cloud其实是在帮企业做一场革命。”作为专业的企业系统实施专家,徐云斌对此深有体会。
一起踏上“新长征之路”
  这场“革命”已经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而新长征路上,SAP是最好的同行者。目前新世嘉已完成实施的SAP云项目主要聚焦于供应链,使用模块包括SD(销售分销)、MM(采购库存)、PP(生产模块)、QM(质量监管)和FSCO(财务),可以实现销售、采购、仓管、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管理和质检到财务的集中管理,实现采购和生产计划的总协调性。在吴永惠设想中,这只是开始。海安和美国新工厂的规划,吴永惠完全按照工业4.0的标准做了设计,比如,他要求所有机床上的马达工况须实时可见,所有设备的数据接口也必须开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数据,比如家纺、织造、印染的MES、仓储WMS等生产系统都要与SAP云系统做全程对接,同时,SAP云系统也必须能根据大数据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为此,吴永惠甚至果断叫停了第二次选型时已进入实施阶段的某系统,“因为它根本做不到。”
  反观SAP的智慧企业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集合多种前沿科技,例如机器学习、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实时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状况。尤其当进入智能制造阶段的企业,通过传感器把企业的产成品、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消费者等所有相关环节连接在一起后,SAP的云可以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云端以大数据的方式进行运算和分析,这些强大功能都直击吴永惠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期系统实施,吴永惠发现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增强了,SAP严谨的工作思路,也让内部管理团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以软件为基础,整个企业的效能得到极大提升,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加强。这对准备加快国际化道路的新世嘉而言,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