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科创板来了
  • ·时报调查
  • ·聚焦5G

科创板来了

上海“BAT”会从这里出现吗?

  

中国版“纳斯达克”对科创企业开闸 股民呼吁优质互联网公司“回归”
IT时报记者孙妍
  科创板开闸10日,已有17家企业拿到“准考证”。
  3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3月27日晚间,第二批受理的8家科创板企业名单新鲜出炉。从注册地来看,只有一家是上海的企业——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结果在诸多金融专家看来都颇为意外,原以为上海的企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目前看来,科创板抱有更开放的心态。
  拟上科创板的企业集中在风投器重的行业内,科创板为资本寒冬带来了第一缕曙光,为VC提供更高效的退出机制。当然,上海不会错过科创板这个好机会,将人工智能高地、科创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一同做大做强。
  留给科创企业的问题是,面前的选择多多,科创板、纳斯达克、港股,到底选择哪一个市场IPO?留给已经境外上市的“小米们”的问题是,科创板对红筹企业张开怀抱,要不要回归?
上海企业蓄势科创板
  哪些上海企业将来争夺科创板“第一股”,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IT时报》记者统计,除了晶晨半导体一家拿到“准考证”外,目前已有8家企业“官宣”拟申请科创板,其中经上海证监局披露的两家科创板辅导企业是优刻得和泰坦科技。
  此外,蜻蜓FM、点融网、深兰科技和极链科技回应《IT时报》记者,都将科创板作为上市计划的一个重要选项。
  明确短期内没有上市计划的包括陆金所、商汤科技、喜马拉雅以及刚在美股上市,暂时不参与科创板的流利说。此外,没有明确回应的有依图和寒武纪。
  科创板甫一推出,行业里便出现了一种声音:人工智能企业或成最大赢家。
  对上海来说,科创板不仅夯实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科创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从智能上海行动“AI@SH”口号的响起,到2020年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目标确立,上海前后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其中就包括深兰科技、极链科技等有意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
  日前,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正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为科创板建立企业培育库,并开展企业上市培训工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透露,“科创板对掌握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是一大利好,也能引导更多的风投资本进入科创企业,因为科创板使风投资本有了更快的退出渠道。”
  举办上海首届人工智能大会的徐汇区更是对入驻企业提供了优惠条件,给予落地项目建设单位不超过项目总投资50%,且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贴。此外,松江区等已经启动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名单收录,浦东新区与上交所成立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拟上市公司提供培育,为已上市公司提供优化、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
  可以看出,为了抓住科创板带来的机遇,上海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科创板的设立,可以助力上海产业轻型化,从汽车、港口、化工等重化工业转型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科创板的落地,对上海一些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而言,多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不排除其中能出现下一个比肩腾讯、阿里的行业巨头。”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IT时报》记者认为,科创板可以为上海培育下一个BAT。
中国版“纳斯达克”门槛不低
  有上市意向的中国科创企业都会思考一个问题:科创板、纳斯达克、港股,应该选择在哪个市场IPO?
  因为对非盈利企业开了闸,而且同样立足于科技企业,科创板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但其在定价、交易等环节上,又与港股市场接近。
  科创板的进步在于首次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允许同股不同权、VIE架构及红筹股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上市;定价机制采用询价机制,交易规则进一步放宽。这些条件的放宽,给中国科创企业募资提供了又一个选择。
  从市值规模门槛来看,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会比纳斯达克、港股更高一些。打个比喻,对创新型企业来说,纳斯达克和香港市场更像是孵化期的天使投资人,而科创板则像是加速期的VC,倾向于吸纳已过初创期、正在成长期的企业。
  下转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