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时报独家-
9时报独家
  • ·“小米们”会扎堆回科创板吗?

“小米们”会扎堆回科创板吗?

  

上接第1版《IT时报》记者比较了三地的上市条件标准,科创板上市的最低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香港主板的门槛是上市市值至少为20亿港元,最近一年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及其前两年累计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纳斯达克有三个分层市场,资本市场这个最低门槛有三套标准,其中市值标准包括股东权益不低于400万美元,发行证券市值不低于5000万美元,公众流通股市值不低于1500万美元,投标询价不低于4美元或收盘价不低于2美元。
  一位券商资深从业者对《IT时报》记者说道,对三地上市条件都满足的中国科创企业来说,还需要考虑三点:监管环境、投资者认同感、市场后期的维护成本。
  据上述人士观察,美国对中概股越来越严格,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对做市商也有要求,但可选择的机构却寥寥无几。港股市场投资者更为专业和理性,所以体量不大、市值低却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估值。
  董登新也指出,中国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本土的监管成本会更低。
  不久前,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在2019年“陆家嘴资本夜话”上表示,VIE架构和红筹股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之后,股民们开始喊话,“小米们”快从港股撤回,回归科创板吧!
  2018年,万众瞩目的小米、“互联网三小巨头”美团点评、巨无霸中国铁塔、默默赚钱的齐家网、互金平台51信用卡等中国新经济企业都纷纷赴港上市。但是,小米、美团点评等公司却连遭破发,上市首秀实为尴尬。
  小米集团于2018年7月9日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为17港元,今年1月10日,小米集团创上市最低价9.44港元,仅仅半年,公司市值就已蒸发3053.39亿港元。3月27日,小米集团收盘价为11.3港元,仍旧没有挽回颓势。
  董登新解释道,201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小米们”在欧美指数冲高之际赴港上市,市场预期过高,于是,随着欧美市场回落,拖累了“小米们”,遭到港股市场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小米们”到底会不会回归科创板?还要跨过一道门槛。在制度设计上,科创板确实为红筹企业从港股回归提供了通道,无须拆红筹直接在境内上市。但是,红筹企业的科创板门槛仍旧较高,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需不低于2000亿元,尚未上市的红筹企业,在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前提下,科创板将门槛降低到市值不低于100亿元,或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元。
“次生影响”或将推进股市健康
  但是,回归科创板并不等于一路通畅,红筹企业需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注册制在科创板落地,未盈利的科创企业上市容易了,但退市也更容易了。”董登新进一步解释,科创板在采用注册制的时候,审核是不对企业的好坏以及投资价值大小做背书、做担保的,只对IPO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至于企业的好坏、投资价值的高低等均由投资者来决定,对于不好的企业,投资者会用脚投票,把它赶出市场。
  宋清辉也认为,科创板会有次生影响,科创板放开了股票的供应,沪深主板、中小板里的垃圾股有可能会慢慢变成僵尸股。因此,开放科创板有利于从根本上抑制投机炒作,抑制垃圾股的估值上扬,A股“势牛”行情或将再次开启。
  打个比方,大学教育普及后,大学文凭不再是稀缺资源,同理,科创板推出后,壳资源不再稀缺,垃圾股可能将纷纷沦为“一元股”或“毛股”。
  董登新预测,不久的将来,注册制将推广到沪深主板和中小板,让中国股市形成真正的市场。
  当然,注册制在科创板落地后是否能形成更有效的价格机制,在向主板和中小板推广时会不会遇到不确定因素,比如投资者素质是否能够应对暴涨暴跌的现象,市场功能能否充分发挥,都有待考证。也有券商从业者对此持观望态度,认为注册制向沪深主板和中小板推广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