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时报独家-
8时报独家
  • ·改变生活的5G迎来春天的VR?

改变生活的5G迎来春天的VR?

有了VR却在“吃灰”?

  

IT时报记者潘少颖
  3月25日,第26届《东方风云榜》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演,与前几届《东方风云榜》不同的,这是全球首次用5G+8K+VR实现直播的音乐盛典,不管在不在现场,都可以通过VR“穿越”。
  能够让VR实现无延时、无晕眩的体验,5G功不可没。追溯到被喻为“VR元年”的2016年,VR市场被资本、科技巨头光环笼罩,呈现出新风口态势,但是,最终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而是迎来了“产业寒冬论”。
  如今,5G商用近在咫尺,作为被业界普遍看好的5G首批典型应用,与5G关系密切的VR是否会迎来真正的春天,得到规模化发展?
  覃政,蚁视科技创始人,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如今已经拥有不少自主知识产权,也在VR技术防线实现过多次突破,比如折叠式VR、渲染防抖、瞳距自适应等,但是,覃政坦言,目前,VR的接受度还很低,“100个家庭中只有1个家庭有VR设备,没有大众化的应用场景,关键还是在于体验不够完美。”覃政告诉《IT时报》记者。
  VR头盔为什么会成为吃灰的存在?
网速、屏幕依然会导致“眩晕”
  VR领域专家史蒂夫·巴克曾表示,因为一些无法突破的技术限制,也许VR永远都不会成功,他所说的无法突破的技术限制,其中之一就包括VR设备容易导致眩晕的问题。
  在上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吴自清看来,引起VR眩晕的原因很多,从设备的角度看,主要是与头盔的重量和画面延迟息息相关,目前阶段还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选购VR设备,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从转动头部到转动画面的延迟,吴自清不久前体验了VR游戏《绝命战场VR》,结合了吃鸡游戏的规则和VR游戏的强沉浸感让他在体验之初觉得很新奇,比如降落伞落地的一瞬间,VR带来的虚拟失重感会刺激高度紧张的神经。作为一款多人在线游戏,在游戏中面对的也是同样使用VR设备的真人玩家,气氛更加紧张激烈。不过,吴自清也表示,体验一旦超过半小时,还是会觉得身体不适,想摘下头盔休息一会,“VR还做不到无感知的延迟。”
  覃政告诉《IT时报》记者,解决晕眩的技术也是脑科学计算仿真学领域的难题,要从神经学上去解决。此外,网速还不够能支持更高清的分辨率。覃政平时很少玩高清、在线的VR游戏,“除了内容并不丰富外,VR游戏和视频传输量、数据量都比较大,需要4K、8K的分辨率,在线玩会有卡顿,所以我都是先下载到本地。”
  深圳前沿科技创始人吴金忠对此也感触颇深,“我们主要涉及教育和装修领域,在教育平台上,用户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场景全部下载,只能上什么课就下载什么场景,4G环境下非常占用流量,一个场景文件大小基本要达到500M~ 2000M,在家装领域,虽然建材和家具单体的模型文件大小不大,一般10M左右,但数量庞大,如果网络无法跟上,也会影响设计体验。”
真正VR内容几乎很少
  “现在几乎很少有真正的VR游戏和视频。”这是覃政和吴自清共同的观点。
  虽然目前很多游戏、视频都套上了VR的名头,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大部分VR视频频道中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VR视频,更多的是全景式的视频内容或者模仿实现IMAX效果。“全景视频有别于传统视频单一的观看视角,可以360度自由观看。而VR视频是在此基础上,还允许人们在视频里自由移动观看,提供场景中任意位置的360度自由视角。”吴自清解释,另外,全景视频可以是3D的也可以不是,可以通过屏幕观看也可以戴上眼镜观看。但VR视频必须戴上头显观看,且必须是3D的。
  此外,在交互的设计实现上也很有挑战性。深圳玖的科技公司副总裁陆建銮告诉《IT时报》记者,VR中有很多互动内容的实现不仅是局限于内容本身,还要实现仿真。“VR应用不仅要做系统应用开发,还需要做大量的图形及动画开发,如果再结合大数据或区块链技术,开发周期长,拿一条生产线的应用来举例,普通的生产管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数据流转,而VR生产系统需要配合更多的是直观的图形界面,不仅要真实还原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还要将实施数据和逻辑匹配到图形环节中去。”吴金忠告诉《IT时报》记者,很多VR公司是半路出家,比如做动画、做广告、做游戏,更多应用仅停留在展示层面。
研发投入还不够
  目前,VR设备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一体机,所有处理器、屏幕等集中在一个头盔上,另外一种是头盔需要连接主机的,类似于HTC的VR形态,处理都在主机上。
  从价格上来说,VR并不便宜,一套主机+头盔的价格差不多在1.5~2万元左右,比如目前口碑较好的HTC VIVE仅头盔价格就高达1.1万元,再加上主机,整套价格要达到2万元,而用裸眼3D的话造价更高,一般是10万元左右。用这样的价格买回一套使用率并不高或者体验还不够完美的VR设备,估计没有人会觉得性价比很高。《IT时报》记者从蚁视科技、深圳玖的科技等VR企业了解到,目前,这类企业平均每年在VR研发上的投入在三四千万元左右,在吴自清看来,这个是比较基础的投入,从国际上来看,像微软、FACEBOOK这样的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至少翻几番。
  吴金忠告诉《IT时报》记者,除了应用开发周期偏长,开发成本也偏高,一方面是开发周期导致的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是VR领域技术人才稀缺,一个工作1年的UE4研发人员月薪在1.5~2.5万元,而普通的JAVA工程师的月薪在0.5~1.5万。“唯有通过普及来降低成本。”吴自清说。
5G将改变VR体验?
  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5G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场景中,5G更能显示出其独到之处。《IT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乎行业内的企业都对5G翘首以盼,“5G将改变VR体验”能否成真?
大容量低时延云VR更需要5G
  “5G的到来首先会解决传输问题,实现更大的容量、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好的网络,困扰VR技术在移动端应用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覃政说。囿于4G网络环境的带宽限制,用户无法仅靠移动终端来实现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等大型场景的现场直播,即使采用专用级的VR全景摄影机进行视频采集,用户的观看体验也欠佳。根据IMT-2020制定的指导方针,5G将提供1毫秒的OTA往返延迟。当延迟小于10毫秒时,人类就基本无法察觉到画面的延迟。
  “许多平台类应用将真正落地,如装修设计领域的VR应用、多场景交互式教育应用、高精度的临床医疗应用等,模型调用更方便,游戏类应用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吴金忠说。
  “5G技术云VR是未来的趋势,消费者无需自备高规格的PC,成本的降低将为VR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而云也有助于提升设备便携性,不用像现在一样需要连接主机才能使用。”吴自清说,今年初,华为发布《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其中提到云VR、AR是最需要5G加持的,也是最值得使用5G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
  理论上,5G网络的最高传输速度可高达每秒数十Gb,这个概念意味着,一部超高清的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一段超高清的VR全景视频也可以实现实时的流畅播放。
  为了迎接5G时代的到来,不少VR企业也在积极准备。覃政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蚁视已经开始研发制作下一代VR设备,最大的亮点就是颜值。“现在,大家都觉得VR不方便,太重、太大,还要连接,这些都是VR发展的掣肘。”为此,蚁视正在研发的下一代VR重量缩小到100g左右,可随身携带,最关键的是,它有透明显示功能,可以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看到外界环境,避免使用者感知不到真实环境而遇到危险,“VR要普及,必须要实现眼镜式,核心是光学系统的升级以及显示元器件的迭代。”
  对于内容开发者而言,自然要解决目前VR内容稀缺的现状,“我们会发力VR游戏,一种是把已经开发好的吃鸡类游戏加入VR元素,使其成为VR游戏;另外,我们也在SR技术上发力,SR技术可以用在诸多方面,比如天气预报,现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一般采用抠像,用了SR技术后,就可以不抠像,实时合成,体验更好。”陆建銮透露说,现在这项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是成熟的,但如果脱离实验室,还是要5G的加持。
  在吴自清看来,5G是VR产业中的一个基础环境,硬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让头盔等装备更好地结合云VR,而内容企业则要和运营商、云服务平台合作,跟上云VR的趋势,尽快把内容无缝结合到云端。
5G加速VR春天到来
  在电影《头号玩家》里,未来人们只要戴上VR设备,就可以进入虚拟游戏世界“绿洲”,VR头显、触感手套、跑步机和情绪控制器……让人们沉浸其中。
  当5G网络开始全面铺设,信息传递的速度将会是现在的10~100倍,延时是4G的1/50,云、AI和5G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人不得不感叹VR在5G时代的前景值得期待。“我觉得5年后能看到5G对VR的作用。”覃政预计,吴自清则更加乐观,他预计一年多时间就可以看到5G的效应。
  当5G时代真的来临,VR会面临新问题吗?
  吴金忠认为,对于VR来说,5G是增速剂,并不是VR的春天,VR不是独立存在的。“VR的春天在于VR应用本身,只有当VR企业能够真正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优质应用内容的时候,春天才会到来。同时,也需要硬件的升级迭代。”“我相信《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会在5G时代更快地实现,我也很期待。”让吴自清担心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5G到来、VR普及后,人们会不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任何新技术都会带来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