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4 特刊-
14特刊
  • ·“十问”未来

“十问”未来

  

未来改变你拥抱未来的姿势
世界的迭代速度正快到令人窒息,当互联网成为国家和城市的基础设置,AI、5G、云、大数据、IOT们粉墨登场,人类成为万物互联世界中最特殊的高级生物节点。先别急着说下一个时代的事,就在不远的明天,人们该如何融合、参与、主导这个新型的网络化社会,是一道每个人都关心的预言题。谁也没有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但我们坚定地向那些可能掌握部分答案的人们发问,希望通过我们对未来的“十问”,能触动、改变你拥抱未来的姿势,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那个新思想也许正在你的脑中萌发。
手机形态的下一次重大改变会是怎样的?手机将被“拆分”,屏幕语音功能分离答者孙燕颷(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
  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子?就像时尚圈几十年一个轮回,想要永不过时,就复古吧。
  手机也在走“复古风”,折叠屏之于翻盖手机,自动升降镜头之于滑盖手机,手机外壳之于“小彩灯”(跑马灯)……前几年人们热衷于讨论全面屏,现在人们期待可折叠形态,但折叠手机技术还未成熟,现阶段的量产只是柔性的初级形态,要普及可能要等到2021年。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遵循“以人为本”的演进准则,手机形态的创新也会基于“视觉效果更好”“语音沟通更顺畅”两大中心展开创新。
  在折叠屏普及后的2022年,人们可能会见到屏幕语音分离式的手机形态,耳机和手机最终形成一个“组合式终端”。比如屏幕可以像手表那样戴在用户的手腕上,接听电话不用拿起手机,如果思维再拓展一下,未来手机可以多屏化,也可以无屏化。
  因为手机带给人们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沟通信息,强交互性,无需屏幕,语音AI就能满足大家;另一种是海量信息的收集,这时候大家可能需要屏幕。不管怎样,未来仍是语音的世界,这从目前无线耳机的销量、语音AI的发展、万物互联趋势中可以见到端倪。
  手机形态的重大改变会不会带来价格的震荡?答案是不会,参考苹果的定价以及苹果高端机的降价,未来高端智能机的价格会在万元以内。
5G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吗?5G将支持全球GDP长期可持续增长答者夏旭(IMT-2020 5G应用组副组长)
“快到飞起来”,是人们对于5G速度的感知,同样5G也在发挥经济引擎的核心能力。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智能手机最先受益于5G,其将拥有极致体验的速度和数据,而且随时切入云端。从产业角度来讲,5G发展把之前无线通信没办法涉及的产业也涵盖了进来,比如工业当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制造等。毋庸置疑,5G的潜力是巨大的,它可以把大数据、数字经济和众多智能化连接设备等巨大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5G从提出伊始,就不再仅为人服务,重点是连接物与物,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而运营商将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5G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结合研究和试验。比如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触觉互联网、车联网、5G无线通信应用、无人机、电网等方面。5G时代,运营商也将聚焦于5G基础业务、5G通用业务及5G垂直行业应用三大类业务进行拓展,打造可以满足相关需求的解决方案以及商业模式。
  5G的发展还在路上,但5G的经济影响非常可观。据5G产业报告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5G价值链平均每年将投入2000亿美元,这将支持全球GDP的长期可持续增长。2020年至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创造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每一代通信技术大概可以维持10年到15年,到2035年,5G累计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这些经济价值和变革都非常巨大。AI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将扮演什么角色?用AI构建城市“操作系统”,人类乐在其中答者郑宇(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副总裁)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智能城市,智能城市建设离不开AI的加持。未来,随着AI的发展创新与技术变革,人类将进入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社会,人们生活在智能城市中。
  什么叫智能城市?智能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城市则是要在此基础上,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为城市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搭建起统一的技术底座,实现城市万物互联和数据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将AI与城市场景进行深度融合,驱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升级。
  这需要城市计算平台的理念和应用成果,这个平台包含城市感知和数据获取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和服务提供层,可以解决交通、环境、能耗等城市问题。
  比如通过挖掘大量共享单车轨迹数据来检测违章停车。城市计算平台利用目标时间(例如当前一小时)的大量轨迹特征和正常骑行轨迹特征进行比较,推测哪些轨迹受到路边违章停车的影响,从而快速判断路段的违章停车状况;再以AI预测某区域人流及流转为例,管理部门预估到会有大量人流涌入某大型活动区域,但如果没有精准的时间和人流数量,仍无法合理地安排保障人员和相应的疏导措施。城市计算可以精准预测某一个区域内、一个具体时间点的人流量,这对城市管理部门的价值是巨大的。
  这个用AI加持的城市计算平台如同iOS系统,可以为智能城市构建起城市级别的“操作系统”,它不仅能够将城市中的多源数据汇聚在一起,还能凭借数字网关技术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最终构建智能城市发展的高级生态。
科技会作恶吗?科技只是工具,别让它成为刺向文明的利刃答者李茂(BAT公司技术专家)
  环卫工人戴上监控手环,偷懒20分钟自动报警;小学生佩戴注意力监控智能硬件,稍稍走神排名靠后;就连背后提供技术的科技公司员工,也正在被996工作制“压榨”……这些天的热搜三大话题让人担心自己正在被科技之眼“监视”。
  尊重人性,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红线。把人“物化”,“物尽其用”,是把人当作机器来使唤。科技是无罪的,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科技只是工具。
  遗憾的是,我们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任何学习和研究过现代管理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注重并尊重人性是管理的核心。除了管理者要承担主要责任外,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的科技公司也一样要向劳动者负责。
  环卫工人事件是由于需求方和工程方均没能足够关心社会伦理,才导致出现的。作为软件设计者应该指出风险,但恰恰因为工科生缺乏人文精神,做出的产品很容易出现伦理问题。令人担心的是,科技从业者缺乏相应的行业公约,于是国家法律法规就成为行业底线,管理和产品设计缺乏伦理方面的约束力,难免“作恶”。
  谷歌公司曾经的信条是“不作恶”,而去年开始改成了“做正确的事情”。对谁是正确的,主体有太大的主观性。两者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这时需要有底线意识,这条“底线”千万不要被外部利益攻破。
  科技只是工具,别让它成为刺向文明的利刃。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来理解和认知科技,让科技“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