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5 特刊-
15特刊
  • ·无标题

无标题

  

纸币会在线下消费场景中彻底消亡么?
5到7年内全球形成金融无纸化共识
答者魏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货币的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纸币作为货币的一个“过渡方式”,会逐渐消失。
  移动支付刚兴起的时候,消费者在购物时经常会问上一句“可以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么?”然而现在,即使是路边卖臭豆腐的小商贩,也会在摊位上贴上一张收款码以支持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性有目共睹,中国消费者出门只要带个手机就够了。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会消失的,但它的形式会发生变化。货币变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在向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纸币只是货币在现阶段的一种存在形式,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低成本使得它取代纸币是迟早的事。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超过7亿人。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中国仍有很多人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尤其以老年人为主,因为老年人往往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但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移动支付的方式也会不断突破。以后身份证、指纹甚至是虹膜都可以成为支持移动支付的新手段,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可以像吃饭喝茶一样习以为常,非常方便。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令很多人担忧,解铃还须系铃人,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我们要从新技术的角度去解决,而不是拒绝新技术。银行卡在发行之初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实用的发明。预计在接下来的5到7年内,全球会形成金融无纸化的共识,纸币在线下场景彻底消失指日可待。
科技能在养老问题上发挥多大的作用?必须服务好养老院外的97%老人答者彭剑波(安康通&Natali中国执行总裁)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是9073,其中90%是居家养老,7%享受社区养老,3%由机构代为养老。互联网科技带给机构的智慧化作用不是很大,真正要解决的是剩下97%的人群,他们进不了机构,年龄范围也更广,覆盖了初老到终老,这时互联网手段才能产生所需的社会价值。
  现在通信技术手段已经能够解决老人在家的安全问题,假如老人突然摔倒、生病了,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养老院里有护工定点巡逻,而居家和社区养老就需要高科技的介入。最早的解决方案还得由老人主动报警,而今天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在家中安装传感器,通过30天的学习了解老人的行为习惯,建立他的数据模型,譬如每天几点起床,是深睡还是浅眠,平均卫生间去几次等等。
  目前,整个养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基础,技术的支持是为了让人更高效、更精准地提供服务,因此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服务团队。而且养老产业的周期很长,不是5到10年就能见成效的。
  能创造价值的智慧化才是有生命力的。2050年,我国将迎来老龄化高峰,在前后10年间老年人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企业若想看得更远,就需要更多的养老大数据来把握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居家的老人还有更多消费能力,例如医疗、用药、旅游、娱乐等,可能未来旅游业里每三名游客中就有一位老人。
BAT还能统治中国互联网多久?物联网、大数据、AI是挑战者的赛道答者黄立冲(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
  任何公司都会被取代,包括微软Windows也会逐步被谷歌系统取代,但这并不能否认其在传统PC领域所具备的实力。从历史发展节点看,当市场终点从一种产品发展到另一种产品,比如从PC到手机,从互联网到自媒体,专注于过往领域的企业往往就会被取代。
  目前来看BAT三家,它们凭借自身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节点的准确把握及很强的发展实力,在中国市场已经“恒大天下”,同时它们也在试图垄断新兴的商业模式,它们的大笔投资让只有得到它们支持的少量新兴模式可以脱颖而出,这对其未来自身的发展未必会形成良好环境。
  当然,BAT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到公司基因文化、语言能力的影响,它们的成长速度必然会减慢,不会像在中国市场拓展那么顺利。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浪潮和竞争已经开始了,围绕着物联网、大数据、AI,新兴领域已经开始酝酿新的领军企业,而BAT或许在固守阵地的同时可能错失下一个浪潮竞争的先机。
AI、5G等新技术将带来怎样的未来场景?三大应用场景点燃“AI+5G”答者刘道福(寒武纪副总裁)
  AI、5G、大数据等爆发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启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全新时代。尤其5G与AI两大时代技术产生历史性交汇,两者将互相促进,共同进化,共同催生出更多行业和模式创新。在此,仅从三个场景,来管窥人类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第一,让超高清视频人人可享。5G的高速率特性将使用户不仅能观看当下各类视频内容,还将随时随地体验4K以上的超高清视频。高清视频和长视频不再是小部分专业媒体的专属特权,而数千万台手机将广泛地参与到高清内容的制作中。人们只要使用内置人工智能处理器IP和5G芯片的手机,日常即可轻松上传、分享高清视频和长视频,强大的AI芯片可以为这些超高清视频内容实时美颜。
  第二,把一切带入智能世界。5G和AI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让人与物在数据构筑的智能环境中进行交互,普通人将借此大幅拓展感知和能力,而残障人士将借由数字驱动的感知和行动力获得与常人无异的能力。通过5G和AI技术,即使身在办公室,人们可以与家庭智能机器人进行人机协同交互,让机器人帮助人们做家务、看护老人、陪伴孩子教育……
  第三,无人驾驶实现新突破。5G+AI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在自动驾驶状态下,无论是低至零点几秒的延迟还是几厘米的定位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在驾驶环境中汽车或驾驶员必须有能力实时处理数据。4G网络下,时速100公里的汽车,从发现障碍到启动制动系统仍需要移动1.4米;而在5G时代,该距离缩短到2.8厘米。
  5G+AI多元化的场景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若在5G+AI时代拥有一席之地,须在多个领域进军中高端市场。面向未来世界,众行总是比独行更重要。
与互联网相关的基础教育环节会如何进化?孩子将拥有全球先进教育资源答者米雯娟(VIPKID创始人、CEO)
  未来5到10年,在线基础教育将朝着智能化、全球化、普惠化的方向发展变化。
  线上线下,一字之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互联网老师们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是生产工具,孩子们通过一部可以看视频的智能设备就可找到全球的老师和教材。“互联网+教育”让人们看到,科技技术不停发展,教育就会不断进化,用技术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来匹配特点相符的老师和教学资源,实现针对性地提高已经成为现实。但技术和行业需求如何更好匹配,同样需要企业去探索,科技赋能教育,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真正解决现实教育中的痛点。
  如果将目光放眼未来5年甚至是10年后,在线基础教育一定是朝着“智能化”“全球化”“普惠化”的方向发展变化。从智能化方面来看,早期的录播、网课都是在线化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兴起推动了数字化,现在则正处在教育科技向第三阶段“智能化”的过渡,AI、大数据、AR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
  比如,AR变脸能让外教在上课的过程中一键召唤虚拟动态贴纸,变身为小兔子或是小狗等卡通形象,或者利用动画合成技术,打造虚拟现实的教学场景。从全球化方面来看,孩子们拥有的不再是面前单一的课本,而是全球的教育资源。
  未来10年,知识共享的需求会进一步释放,技术的发展会让现有共享行为的效率更高、体验更好,推动教育资源的普惠进程。
再过15年,报纸会消失吗?更精、更深,纸媒精神终将长存答者伍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随着网络的强势崛起和智能手机的大力普及,年轻一代的读者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读报习惯,使用手机阅读新闻。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纸媒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经营状况大不如前,偶尔新闻纸价的波动也给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报社雪上加霜。
  因为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最客观、直观的变化则是,大街上的报刊亭消失不见,想顺利购买一份报纸也变得越来越难。部分纸媒宣布停刊、媒体大量裁员的消息已经不足为奇,人们已经接受并习惯了这一变化。日渐式微的传统报业和欣欣向荣的网络媒体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乃至未来15年,不少报纸依旧难逃停刊、被淘汰的命运。人们收看信息的主要阵地转移到了手机上,但报纸这一媒介不会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就目前来看,国内报纸的形式也在向互联网转移,报纸的核心内容也会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呈现。
  除此之外,报纸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伴随着报纸的诞生,《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不单纯是一个媒介,还是精神承担和思想传承的需要,所以这一类和新中国一起诞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的纸媒不会消失。
  未来15年的报纸,尽管数量仍在减少,但是也会变得更精贵、内容更精华、更深度。对于一些40岁以上的资深中老年读者,部分报纸还需考虑为这部分群体的市场做一些改变,报纸还将会有市场。未来存下来的报纸会是综合实力很强的报纸,今后这些报纸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