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0 时报独家-
10时报独家
  • ·3问 5G手机能买吗?

3问 5G手机能买吗?

  

买之前,这几件事要知道
  6月25日下午,华为5G双模手机Mate 20 X(5G)获得国内首张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编号为001,这标志着5G时代正式开启。同一天,全球率先商用5G终端厂商三星同样在国内宣布了其5G手机商用计划。三星承诺,为其现阶段购买指定机型的用户在下半年其5G手机在国内上市后,平价升级至5G手机。除了华为和三星,国内全部主力手机厂商小米、OPPO、vivo、中兴、一加等全部发布了其5G手机。
  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中兴、小米等其5G手机均已在海外市场商用并上市销售,而国内的上市只待相关主管和审批部门的一声发令枪响。
  中兴手机官方微博曾明确表示,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宣布下月(即7月份)上市发售。消息称,这款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已经通过了国家3C认证,只待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所有信息均显示,一旦工信部加快5G手机的上市审批速度,国内消费者直面第一批5G手机的诱惑。
  然而,6月26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的一句话犹如石破天惊,让这些厂商的心“拔凉拔凉”的:“明年的1月1日起,中国将不允许只支持NSA架构的5G手机进入国内市场。”截至目前,所有5G手机都是NSA架构。
待机短点、发热大点
  “今年还是别买5G手机了。”一位国内一线手机厂商高管向《IT时报》记者表示,功耗、发热依然是主要问题,“别到时候买个(5G)手机,却只能用半天,各家手机厂商在发布5G商用机型时均考虑加厚手机,扩大电池容量。”
  在MWC19·上海大会现场,《IT时报》记者在现场5G环境下体验了多款5G手机,结果发现在使用视频、摄像、游戏等应用时,均没有出现明显发热现象,5G使用体验快速流畅。
  但技术专家对此表示,5G手机提供了更快的下载和上传速度,与之相应,从芯片、射频模块以及各种相关元器件的功耗都会非常明显的上升,目前手机硬件设计普遍采用两层PCB的设计,一旦传输速率倍增,发热量上升几乎是必然的,“假设你用5G手机在线观看一部4K的高清电影,不难想象,手机肯定会发热,而且电量消耗会很快。”
  上述专家进一步解释,当手机芯片和元器件遇到功耗快速攀升时,手机温度也会瞬间升高,“常常,当下一个高峰来临时,手机温度还没来得及下降,一波一波功耗高峰会迅速推高手机温度。”“目前手机行业普遍公认的温度临界值是40℃,一旦手机温度提升到这个水平,手机就会主动降频,从而造成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卡顿等情况。”该技术专家表示,虽然高通、华为等手机芯片厂商都有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技术和芯片,但总体来说,第一阶段上市的5G手机功耗和发热肯定会明显高于4G手机,或者换句话来说,“第一批5G手机用户应该可以较明显地感受到待机时间短了,手机更容易发热了。”
一定要买个SA版的5G手机吗?
  在MWC19·上海大会召开之前,5G手机支持的模式从来没有成为消费者担心的问题。但杨杰表示,明年1月1日开始,政府不允许NSA手机入网,SA是发展方向,中国会尽快过渡到SA。
  问题来了,今年下半年入网的5G手机大部分都属于NSA,这会给手机消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从技术层面来说,5G独立组网(SA)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5G非独立组网(NSA)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目前,我国已经很明确地拥抱SA独立组网模式。
  虽然国家主管部门还没有对NSA模式手机采取禁用措施,但根据中国移动董事长透露的信息,2019年下半年上市的大部分5G手机将成为“绝版”,“道理很简单,明年NSA机子不许买了,除了华为之外,其他手机厂商还暂时没法商用SA模式的手机。”业内人士表示。
  华为官方表示,华为Mate 20 X(5G)手机是目前业界唯一一款可同时支持SA/NSA的5G双模手机。根据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的说法,华为Mate 20 X 5G版并不是双卡双5G,而是“华为现在能一张卡5G,一张卡4G。其他平台产品目前只有单卡,要回到单卡时代。”
  而根据高通的时间表,支持SA模式的骁龙X55基带解决方案将在年底完全成熟商用,而各家手机厂商能不能赶上1月1日的时间线实现大规模量产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即便在2019年下半年买了现有的5G手机,也完全可以在2020年1月1日以后正常使用,因为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5G组网主要就是通过NSA非独立组网完成的,虽然我国明确支持SA独立组网,但SA大规模部署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
价格,未必如想象中的那么贵?
  也许是为了不让消费者在5G手机价格上抱有“幻想”,从业界开始研发5G手机之后,就一直向外界传递出“5G手机不便宜”的信号,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通信业内专家普遍预测的5G手机售价均在8000元以上。
  那么,5G手机真的那么贵吗?
  在今年2月的西班牙MWC前夕,小米发布了其首款5G手机——5G版本的小米MIX 3,售价599欧元,约合人民币4600元。“小米希望降低5G消费门槛。”负责国际业务的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称,在成本方面,小米5G手机基本上跟4G手机保持同样价格,甚至更便宜。
  据渠道人士分析,通常来说,5G手机预计会比4G的手机贵1000~2000元,从目前国产主流旗舰手机的售价区间来看,国产5G手机售价不会超过8000元,“但如果再加上折叠屏等其他高阶工艺设计,价格超过万元也很正常。”
  上述人士预测,例如下月即将上市销售的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目前4G版的售价为3199~4199元,“预计5G版本的配置会较高,但零售价不会超过6000元。”
比快更重要的是“低延时”
  对于已经打算在2019年购买一部5G手机尝鲜的人来说,5G手机除了能在屏幕最上角显示出一个漂亮的“5G”标志外,还能给手机用户带来哪些性能提升呢?
  在本届MWC19·上海大会上,来自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等各方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高清、超高清、VR等视频应用将是5G最显而易见的消费级应用,拥有一部5G手机,在线观看超高清视频将不再是问题,配合电信运营商的“不限流量”5G套餐,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上已有的蓝光级视频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这在过去即便利用家中的WiFi网络都很难实现流畅观看。
  游戏,是另一大手机应用,5G手机的游戏体验也将比4G手机带来革命性变化。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5G的超低时延,这让游戏响应速度变得飞快,5G手机玩游戏与PC端相比,时延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快。
  在展会现场,一加手机利用5G网络展示了云游戏的场景。据介绍,现场游戏大部分的处理和渲染任务都由远在苏州的服务器完成,服务器通过5G网络将游戏画面回传终端,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只是随身携带一部5G手机就能随时畅玩大型游戏。记者看到,游戏的延时仅有十几毫秒,经常玩《王者荣耀》等大型在线游戏的玩家都知道,这在4G时代是几乎无法实现的超低时延,这对游戏体验来说,将是非常关键性的。4问 应用等网络?还是网络等应用?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花园”
  相较于前几代网络,5G具备天然的优势,它可以是连接器,替代有线、Wi-Fi、4G、微波卫星;可以是倍增器,在未来5年,5G直接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5G的间接经济总产出达到24.8亿元;也可以是使能器,让产业升级,使产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助力更多的行业升级。但是,在5G建设的蓝图里,什么是最重要的?让应用来等网络,还是网络来等应用?人们为5G规划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却也遭遇很多骨感的现实。尤其是在5G元年,当NSA网络只能在超高带宽上表现自己时,在5G热潮中,谁将是冷静的观察者和探索者?这个被全世界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钥匙”还未真正让行业见识到它的威力。
工业互联网:静待SA网成熟
  华为将5G的第一波聚焦在视频影像监控、云VR/AR、港口矿山、能源、无人机、工业制造六个场景。驱动华为的因素是这些行业对带宽、时延、移动需求,它们大都是户外场景,有的是国家推动产业,具备快速常用的能力。比如,在视频影像方面,华为、运营商以及央视共同成立的5G新媒体平台,并在今年实现了央视春晚5G+4K直播、国家两会5G+ 4K直播、5G双频4K直播。
  在能源场景下,南方电网是华为5G合作方面的典型案例。南方电网的网络有数百万节点,投资大周期长,需要低时延和精准授时的无线网络,来减少故障停电范围和时间。这时,通信延迟低于15毫秒,具有网络切片特性的5G派上用场。
  MWC开幕前的几天,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与华为就完成了基于SA架构的端到端切片验证。第一个切片保障低时延,传输电力的配网自动化业务;第二个切片保障大带宽,传输电力的视频监控业务;第三个切片承载公众业务。核心网、传输、无线在内的网络端到端经过验证,在公众业务超流量情况下,也不影响电力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网络切片是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能够应用的关键技术。5G时代需要满足的业务场景十分多样,而且极具差异化,比如自动驾驶应用需要5G的低时延高可靠,VR等应用需要大带宽高速率的支持,而在智慧水表等大量物联网应用中,更需要的是海量连接,对时延和网速的要求并不高。
  网络切片能将一张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端到端的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之间是逻辑独立的,任何一个虚拟网络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虚拟网络,以此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或高速率,或低时延,或海量连接。
  诺基亚展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际标准组织3GPP一共约定了256个网络切片场景,其中128个切片是由各垂直行业提供需求明确场景,而剩余128个是可以由运营商定义,而每个终端可以支持8个切片。也就是说,通过云端软件,用户可以要求购买特定场景下的网络切片服务,同时也可以看到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当初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