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新闻消费-
3新闻消费
  • ·“网红”变脸App会窃取你的脸吗?
  • ·上海垃圾分类满月“摇铃铛者”向“正规军”转型

上海垃圾分类满月“摇铃铛者”向“正规军”转型

  

IT时报见习记者徐晓倩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行将近一个月,被带火的除了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歌和网红垃圾桶外,还有月入过万的垃圾回收员。
  从“摇铃铛”孵化出来的垃圾回收员,趁着垃圾分类的东风,再次得到了公众的关注。与之前不同的是,在现阶段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垃圾回收背后已经形成了井然有序的产业链。
看准了线上风口
  1个月前,潘师傅还做着传统的走街串巷回收废旧家电的工作。如今,他成了新型垃圾回收业务的一员,主要负责普陀区长风街道的垃圾上门回收服务。
  不过,近些天的高温阻挡了潘师傅的生意,“每天8点上班,5点下班,在‘易代扔’一天只能接到2~3单。”相比于快递、外卖等,线上垃圾回收在普及范围上远远不如前者。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从业20多年的潘师傅就闻到了行业风口。“几乎每个小区都设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箱,这种回收方式很大程度挤压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不得不考虑转型做线上服务。”潘师傅告诉《IT时报》记者。
  和潘师傅一样,上海昉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师傅也是从传统垃圾回收向线上转型。之前收入并不稳定,现在有基本工资兜底,这是张师傅转型后的最大感触。“以前要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回收垃圾,全看运气。现在用户在手机上下单,我们只要负责固定的片区,效率大大提高了。”
  垃圾回收是一片蓝海,天眼查的数据显示,6月下旬,垃圾分类新公司注册数量达70家。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前一周就有53家相关公司成立,有些公司的注册资本甚至达到了数千万级别。
  上海仁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份就拓展了垃圾上门回收业务,有200~ 300名从业人员,目前垃圾回收的业务主要依托于支付宝平台。公司股东之一的康先生向《IT时报》记者透露,“自从条例实施以来,业务量实现了很大的突破,之前一天下来平均只有四五十单,如今的订单量可以达到过去的2~3倍。”从线下到线上,曾经单打独斗的“摇铃铛”人要成为“正规军”。回收人员不仅要穿上统一的制服,还要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及时上门。“以前单干的时候没有那么多规矩,现在代收垃圾一般要30分钟内上门,如果遇到天气太热、堵车或者下大雨的情况,就很难准点到达。”张师傅坦言。
盈利问题最是焦灼
  线上垃圾回收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得益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在这个领域内,小黄狗、爱回收、闲豆都曾试水过,但如何盈利始终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困局。
  对于垃圾回收企业来说,玻璃、泡沫塑料、大型家具等回收物品的价值含量极低。以废纸箱为例,一吨废纸箱的市场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回收和分拣的综合成本就要超过800元。
  易代扔是刚刚走入公众视线的企业,它充当垃圾回收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桥梁。经过1年的发展,易代扔业务覆盖超过180个城市,招募了近百家服务商。
  易代扔CEO张洪铭告诉《IT时报》记者:“垃圾回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新政策让垃圾回收业务在短期内有了新的增长点,但从宏观来看,用户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才是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现在我们在做的就是把环保的生活方式搬进用户心里。”在支付宝“易代扔”小程序上下单卖垃圾,不仅有现金,还会有绿色能量和平台积分。
  在张洪铭看来,除了鼓励用户积极参与之外,公司也要不断扩大垃圾回收的版图。“我们也会涉足湿垃圾领域,但我们要做的不是处理环节,分类的任务应该交给市民。”张洪铭还向记者透露厨余垃圾的回收业务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