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新闻通信-
6新闻通信
  • ·兔子、鲜杏、鲜枣……它们的命运被一部手机改变

兔子、鲜杏、鲜枣……它们的命运被一部手机改变

将手机、电视、大屏幕变成“新农具”“扶贫”更要“扶智”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7月流火。
  上海,某西域风情餐厅门前,一斤新疆小白杏,26元。
  新疆,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比纳木村,一斤当地甜杏,0.5元。
  5200公里,52倍价差。
  当新疆的瓜果、坚果通过各种渠道在一二线城市卖出“好价钱”时,新疆依然有不少果农们难以靠每亩200~300元的收成脱离贫困。
  是中间渠道利润太过丰厚?在新疆做了4年电商的疆果果创始人陈文君“九死一生”。
  是市场吃不下这块“蛋糕”?带着一箱现金的乌鲁木齐批发商,开出10元1公斤的收购价,第三天却无货可收。
  在占据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距离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天然的障碍,再多的技术人员“洒”入166万平方公里,也如杯水车薪。
  直到网络覆盖了这片广袤的热土。
  截至2019年5月,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的4G网络已覆盖全疆98.3%乡镇、83.8%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全疆98.5%乡镇、82.3%行政村,而中国电信和产业链联手打造的“企业+基地+农户+信息技术”新产业模式,正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真正“唤醒”新疆特色优势产业。
  7月2日至7日,本报记者随中国电信“助力新疆扶贫攻坚”媒体团一行走访新疆南部阿克苏、和田、喀什、克州四地。
农业专家:“用武之地”太小
  “所有的果树,凡是枝干朝上长的,产量一定不高,可只要将树枝压下来,保证明年产量可以翻一倍,但这么简单的种植知识,我们很多维吾尔族同胞不知道。”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的一个当地土桃园里,张锐拉了拉头顶的桃枝,对着记者说。
  张锐是个“妙人”。2017年初,56岁的他作为一名“超龄”援疆干部来到和田,负责在北京援建的新疆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138座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里,培育葡萄、草莓、樱桃、芦笋等30多个新品种农业示范项目。拥有数十年农业科学研究经验的张锐,一到和田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因为它拥有“全世界发展设施农业(大棚)最好的自然环境。”
  尽管新疆遍地是宝,农产品的规模化却是这几年才开始。入疆以来,张锐每日奔波于大棚和田间地头之间,指导和田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学习技术,目的是由这些企业再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科学种植。“是不是科学管理,亩产收入能差好几倍。”喀什地区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亚格恰热克(14)村第一书记哈力再提·海力力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枣树在嫁接“七月鲜”之前,每亩地收入只有200-300元,统一嫁接之后,当年结果,当年见收益,每亩枣树当年收入1000元。
  张锐是无数奔波在新疆各地农业科学专家们的缩影。新疆地域辽阔,往往一个县辖范围便抵得上京沪相加,最远的村子距离县城超过300公里,而这些偏远山村基本都是深度贫困村,村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更需要专家手把手指导。
  可张锐他们苦于分身乏术,虽拥有“一身绝技”,却无法为更多人授业解惑。
脱贫农户:用“兔子手机”养兔子
  有着同样烦恼的还有和田地区墨玉县天将实业的技术员吐尔逊古丽。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英也尔乡库木亚依拉克村农户阿卜斗克热木·艾合买提家后院的兔舍里,一排排兔笼里,几百只獭兔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不期而至的访客们。这是阿卜斗克热木家今年第四批兔子,不到半年,他家的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
  库木亚依拉克村是深度贫困村,村里的贫困发生率为56%,而类似的村庄,在和田地区非常普遍。如何帮助这些农户寻找合适的致富产业,是不少北疆选派干部到南疆后第一要考虑的问题。
  2017年12月,陈鑫从北疆来到墨玉县,担任县委常委、普恰克乡党委书记,当时全乡有3803户贫困户,人均只有耕地0.7亩。陈鑫引入了繁殖率较高、收益见效快的獭兔养殖产业,并与新疆天将墨玉实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兴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兔、饲料、技术服务,每家贫困户可以领取55只种兔,繁殖出小仔兔后,由天将按照8元一只的价格回购。由于獭兔一年能繁殖6-8胎,每胎6-12只,农户一年最少可收入14000多元。按照人均4000元的脱贫线,仅这一项收入便能让一个三口之家脱贫。
  然而,对于自古以牛、羊为主要家养牲畜的维吾尔族农民来说,兔子可是个“新鲜玩意”,对于如何养兔子阿卜斗克热木一头雾水。虽然有问题可以给像吐尔逊古丽这样的技术员打电话,可她一个人要管3000只獭兔,要为30户养殖户提供技术上门服务,常常忙得连轴转。
  现在,阿卜斗克热木和吐尔逊古丽的烦恼被一部手机“吹”跑了。
  2018年,新疆电信开始和产业链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信息技术”的新产业模式,全力打造“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信息田园,通过与各个产业基地合作,深度定制“田园云手机”,以手机为“新农具”,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在线培训模式,帮助农民随时掌握农业新技术。
  农科专家和基地技术员只需根据不同的农令时节、养殖期,录制科学种养殖的视频,农牧民便可以点开手机内置的“信息田园”App,以短视频的形式看到,如果操作中有疑问,还可以直接在App里拍照上传,技术员收到报告后很快会上门查看。
  在阿卜斗克热木手机上,记者看到,“信息田园”默认推送的是兔子配种、如何养小兔子、如何预防疾病、调整兔子棚圈的温度等“兔子”短视频,每条15-30秒,这种“抖音”模式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现在大家都管这手机叫兔子手机。
“信息田园”全疆复制
  在新疆其他地方,“兔子手机”正变身为“鲜杏手机”“鲜枣手机”“牡丹手机”“棉花手机”……
  喀什地区疏附县铁日木乡的木亚格杏科技信息化种植基地里,贫困户买买提明·玉努斯正一边看手机里的“信息田园”视频,一边学着给地里的杏树剪枝。今年的木亚格杏已经采摘完了,由于品质优于往年,杏子每公斤收购价涨了三分之一。
  湖南人陈文君的电商品牌疆果果成立于2015年,本意是想将新疆最好的瓜果卖到全国,却在2017年初濒临倒闭,商品规格不统一、品质无法保证、收购和物流风险高是主要原因。
  新疆喀什优农佳品总经理陈芳也遇到过“甜蜜的烦恼”。近两年,尽管新疆电信与新疆商务厅通过“田园欢购电商平台”和“天虎云商”等平台,打通了农产品电商上行的渠道,却因为没有足够优质的产品,导致有订单却无货可卖。
  原本在电商领域启动创业之旅的陈芳和陈文君,不约而同地开始向上游产业链扩张。
  在铁日木乡,优农佳品培育了200亩木亚格杏科技信息化种植基地,实施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时间浇水等科学的农业管理方式,通过向农户发放定制有“信息田园”App的手机,大大减轻了传播基础技术的负担。
  买买提明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种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虫害,也不知道该如何预防,有了“信息田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基地的技术员都会通过视频推送到每个人手机上。今年有虫的鲜杏从往年的60%下降至20%。
  在和田地区,新疆电信已陆续在墨玉、于田、策勒、民丰等县逐步开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田园新农具手机的部署工作,目前已完成5000余部扶贫手机的农村区域覆盖。在喀什地区,“新农具”试点也已开始,陈芳的木亚格杏基地里已有100户农户拿到了手机,另一个水稻基地的1000部手机也即将发放到位。随着试点逐步成熟,“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信息技术”的信息化运营发展模式将在全疆进行推广。
用不同屏幕改变命运
  有了网络,改变命运的屏幕不仅是手机,还有电视。
  亚喀什(12)村是深度贫困村,之前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3000元,属全县最低。半年前,喀什电信为全村460户家庭安装了光纤宽带,实现了iTV宽带电视户户通,每年380元的费用由中国电信全额补贴,家里的电视频道从以前的两三个变成了几十个。
  阿布都热合曼最爱看《新闻联播》和电信专设的科普知识频道,自去年新疆电信对亚喀什(12)村开展帮扶以来,村民的农业生产逐渐从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向蔬菜和特色经济型农作物转移。每天看两小时电视,不仅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阿布都热合曼干起农活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只是需要不时和正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商量一下,“要不你看半小时,我看半小时?”
  阿克苏市兰干街道迎宾社区,另一块屏幕也正在改变社区近2万名居民的某些观念。“洗牙能洗白吗?”“吃核桃补脑吗?”“减肥用到的四种天然食物”……设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的“科普中国e站”,俨然是社区居民的“科学老师”,来中心办事的居民,总喜欢随手翻翻这本硕大的“电子书”,了解最新的科普知识、动植物资料、百科大全等。
  最受欢迎的功能是自检自查,居民根据已有症状,搜索查询可能的病症,感觉不对劲,就可以直接到卫生服务站进行治疗。2016年,新疆启动全面免费健康体检,但有些老人并不愿意主动体检,随着“科普中国e站”不断宣传,潜移默化下终于让很多老人都完成了体检。
  无论是iTV中的科普知识频道,还是“科普中国e站”的内容,都来自新疆电信和新疆科协共同打造的科普中国网站。通过将科普信息资源加载入新疆电信IPTV云录播平台,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可以随时随地在不同屏幕、不同终端上实现双向互动,从而大大降低了科普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成本,加快科普中国的普及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