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0 特别报道-
10特别报道
  • ·吉利汽车的梦与痛

吉利汽车的梦与痛

  

2000s
  一款汽车,几乎靠纯手工敲打,但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最终100辆车被轧路机碾毁,损失数百万。距离千禧年还有1年半时间,吉利推出了首款量产汽车——豪情。而开来轧路机的,是其创始人李书福。也是这家企业,在10多年后与福特同时宣布,双方就收购沃尔沃一事达成一致。而在2018年,吉利这个名字,变成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这是一段关于造车的故事,浓缩着2000年代中国民营造车企业从零开始的突围和奋进。
千禧蜕变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政府为汽车产业争取到了保护时间。直到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才从2004年的34.2%最终降至25%的底线,同时汽车零部件降至10%的目标税率。
  也在这一年,吉利迎来蜕变。2001年11月,国家经贸委增发了一批汽车生产许可证,其中吉利的JL6360在列。这意味着国家明确吉利作为国家汽车定点生产基地的地位。而在12月,吉利也有三款车上榜。吉利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李书福踩中了时间点。1992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而在2000年突破200万辆。而在2004年,汽车行业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分别达到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4.11%和15.50%。
  2003年至2004年,吉利对工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生产。当时,依靠低价战略,吉利在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
  只是,市场再度改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国民平均年薪为2.47万元,而在2000年时,这一数据还未破万,只有9333元。也从这年起,中产人群开始受到关注。这群人更看重的,是品质。
  当年,吉利提出了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
中外联姻
  吉利“求婚”,发生在2008年。当时吉利汽车销量刚刚超过20万辆,销售额未到百亿,在国内汽车厂家只排在第十位。它要迎娶的,是147亿美元销售收入,当年销量35.9万辆的国际品牌沃尔沃。
  李书福从2002年起便开始关注沃尔沃,他认为沃尔沃原创能力强、安全性能高、环保技术领先。从2007年起,吉利开始尝试联系沃尔沃的“家长”福特。吉利曾向福特总部寄出一封挂号信,但最终杳无音讯。
  直至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在底特律车展第一次见到了福特CFO路易斯·布斯,正式表达了收购沃尔沃的意愿。
  2008年的金融危机,李书福看到的,还有希望。他曾这样对外表示:“(当时)世界汽车工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面临百年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
  历时800天,2010年,吉利如愿将沃尔沃收入囊中。这段中国车企走出去的中外联姻,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梦寐以求、如释重负、百感交集,多年后李书福曾对媒体透露出当时的心情。
  吉利方面表示,收购沃尔沃开启了吉利的全球化之路。“融合发展”则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并实现品牌全面复兴的关键。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从2013年11月起,吉利和沃尔沃就部分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联合裁量,两者发挥各自优势,以节约采购成本。
  在联姻沃尔沃后,吉利相继收购了宝腾、路特斯等品牌。2018年,吉利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2010s
  大飞机下的制造升级
  一架飞机,158-174座,总长38.9米。飞机驶离浦东机场的跑道,乘风翱翔于苍穹之中。那是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架自主研发的商用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这架飞机从机头、机身、机翼到翼吊发动机,都由国人设计。这是2010年代,中国制造业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到了今年8月初,第四架C919已完成首飞。当轰鸣的引擎声划过长空,历史,与之形成共鸣。1909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制造了中国首架国产飞机,仅仅比莱特兄弟晚了6年。但那时的制造业,才刚刚起步。而在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发生巨变。中国制造业,早已随着大飞机的生产,一同“飞升”。
最高标准
  中国商飞制造史,离不开一个名字“运十”。1980年,长42.93米,总高13.42米的“运十”从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整个过程历时28分钟。这是中国首架商用飞机试飞。
  “运十”最终只生产出了两架,便退出历史舞台。
  直至2002年9月,70座-90座的支线飞机ARJ21研制立项。曾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制造业最后的机会。
  ARJ21,承接着运十和C919。部分“运十”的技术人员,加入到ARJ21项目。而从ARJ21技术团队中,有不少人随后加入C919。
  韩克岑便是其中一位。他曾是ARJ21项目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技术总负责人。2009年韩克岑被调任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商飞上飞院),主管C919项目设计研发工作。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C919采用的是最新、最高要求的适航标准,对标国外最新基准。但高要求背后,却是基础薄弱。一切,需要不断尝试。
  2012年中国商飞上飞院成立了第一家有限元仿真室。而后两年,百万级、千万级有限元模型相继建成。中国商飞上飞院由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做千万级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单位。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试验样机的高应变、高钉载以及可能的失稳区域,提高静力试验的成功率。
  在制造过程中,C919运用的是数字化测量技术,不再需要人工校准,而误差可小到毫米级以内。
  但在高要求的背后,是制造业的整体提升。
  据悉,围绕C919项目,中航工业所属7家企业为机体结构供应商,宝钢、中铝等16家企业为材料供应商,还有51家标准件潜在供应商,242家大中型企业参与研制。因此,随着C919量产,我国的高端设备制造业产业将迎来升级。
ABC三足鼎立
  从立项到首飞,C919项目已走过10年。而首飞的那一天,相距“运十”出世,已过去30多年。和1980年“运十”首飞成功时一样,当时很多员工,都是动容的。汪牧(化名)便是其中一名。他的工作和生活,与飞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一些重要节点,比如组装、首飞以及重要试验取得成功时,会感到振奋。”这种兴奋带感着旁观者的欣喜,也有着亲历者的感性。他会快速分享相关的文章到朋友圈,带上一个飞机起飞或是彩虹的emoji表情。这是一份归属和认同。
  另一种认同,来自于市场。截至今年5月份,C919已经获得815架订单,其中包括国内航空公司的135架订单。据预测,到2036年C919新机需求将达8575架,市场空间达8万亿元。
  届时,与C919一同竞争的,还有波音和空客。据民航局透露,中国商飞力争在2020年底让C919取得中国民用航空适航证,并在2021年向用户交付首架C919。
  对了,再来看看C919的名字由来。C是中国(China)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而这个C恰恰还能与波音(Boeing)、空客(Airbus)形成了ABC三足鼎立的局面。
  ABC在空中相逢,这一天,并不遥远。同样渐行渐近的,是作为腾飞的中国制造业。
  (钱奕昀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