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特别报道-
4特别报道
  • ·AI的瓜藤上,究竟哪一颗先熟?

AI的瓜藤上,究竟哪一颗先熟?

  

IT时报记者潘少颖孙妍李蕴坤李玉洋徐晓倩图东方IC
  人潮涌动的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馆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城市大脑”接管下的城市,各种机器人、机械臂上下翻飞,每家公司都展示出自己最新的AI研发成果和案例,然而在涌动的人流中,无论参展者、观众,还是专业人士、媒体人,似乎都在同时带着一丝焦虑,思考和寻找一样东西——真正落地的、大有前景的AI应用。
  除了以视频识别为核心的生态圈之外,人工智能产业界仍在苦苦追寻可以规模商业化的AI场景和模式,AI需要闻到更多商业化的味道,才能推动产业更进一步。《IT时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重新采访了工业、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商业领袖和技术专家,试图找出那个离AI最近的垂直行业。场
  景AI遇上工业
工业,也许是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
  1913年,福特发明了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序幕。转眼100年光景,和1.0时代的机械制造相比,当下的工业4.0时代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这些新关键词背后,几乎每一个都离不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风口”,更是一个时代,它出现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与应用,而是作为核心驱动力驱动产业结构、城市形态、生活方式和科技格局的颠覆式变革。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大胆判断,如果2030年AI将为中国带来200万亿元GDP的提升,那么其中1/4的价值将来自于AI对传统行业的赋能,而不是黑科技。工业,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受益者之一。
电网:AI搭建云化虚拟电厂
  “你想象过这么大的展馆,突然停电吗?”在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突然向前来采访的记者发问。
  为了保证整个大型展会的正常供电,从电厂、输电线、大变电站、小变电站、电缆再到现场这些环节必须在掌控之中,因此,“城市绿色环保最强大脑”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感知,感知运行状态,感知设备周围的动态。“高可靠性”的背后,是对运行状态“全面感知”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所谓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要实现人机交互、状态全面感知、万物互联等。比如,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智慧保电系统”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监拍装置、无人机等,对核心保电区内的设备实施监控,解决了以往保电过程中拼时间、拼体力的人海战术,避免了人工巡视间隔内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再比如虚拟电厂,其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集合了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和互动商业模式,实现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一种特殊电厂的形式参与到电力市场与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中。“大家很熟悉的一个词是高峰负荷,要错峰用电,有时波峰时间也就几分钟,但为了这几分钟可能要付出几个亿的代价,但是,现在AI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阮前途解释。
  城市虚拟电厂的构建与运行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模样,在阮前途看来,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同时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实现综合能源智能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未来,坐在柜台里卖电的场景将不复存在。”阮前途说道。
电气:AI值守在遥远的地方
  上海电气是极少数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2007年,当大多数人连“物联网”这个词都没听说过的时候,上海电气就已经推出了电梯物联网,2014年至2017年,上海电气又分别针对风电与电站推出了智能化管理平台“风云”和“Ellumix”,2018年,开始着手打造集团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回忆上述每一段“AI+”的历程,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艳表示,电梯是一种专有设备,需要具备远程诊断功能,以便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知晓,因此最早选择电梯物联网开始“触网”第一步;而风电作为一种新能源,总是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带,同样希望做到少人值守,“除了从每个业务的诉求点出发,信息化也和社会发展也推动了我们的变革,从两化融合到工业4.0、工业互联网,再到中国制造2025,外部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物联网为服务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无人值守、有人值班’的风场运维模式也直接降低了风电运维的人力成本。”程艳说。
飞机:无人机检测机身瑕疵
  很少有人知道最新的中国商飞CR-929采用的是何种材料?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大大减轻飞机的重量,非常节省燃油,也受到了中国商飞的青睐。
  不过,飞机作为空中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安全性一直是比经济性更核心的关键问题,如何保证用在飞机上的材料上没有任何瑕疵?中国商飞正从以前的人工检测转变为AI检测的模式,“以前要检验材料是否完好,需要工作人员使用登高梯,现在有了云端的AI学习平台之后,通过前期大量有缺陷样本的训练,AI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什么样的材料是有缺陷的,通过装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拍摄回传照片,大大减轻了劳动量。”中国商飞相关人士介绍,再加上5G助力,有时现场检测需要立即上传数据并得到回复,5G的低延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汽车:柔性生产与众不同的每一辆车
  当工业设计与定制化走到一起时,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上汽大通负责人介绍,用户可以自行定制车辆,包括颜色、前格栅、内饰、座位数量等,而不再是传统的高配和低配,你很有可能不会和别人“撞车”,“对于个性化定制的车,是模块化生成,根据订单要求把模块组装在一起,就像快餐店一样。”
  能够实现“快餐模式”的是上汽大通在南京的智能工厂,汽车制造是流水线工作,加入了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后,流水线式的加工链路被彻底优化,变为生产线跟随每一个订单的加工流程。每一个从C端来的订单,都有一个独立的ID,后续所有零配件、生产、装配环节,都将对应着这一个ID来进行。“数字化系统”是这个“智能工厂”的灵魂,比如打通了供应链数据,让每一辆车的订单数据能够实时传递,每一个订单都将实时发送到相应的供应商手中,再进行备货送货。“这样也解决了库存积压问题,可以及时消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机械:机电装备能“自愈”才是真智能
  “现在很多人提出了柔性制造,也就是说未来的工位可能不会是固定的,机器会变得像人一样,哪里需要我,我就过去,这要求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实现。”程艳畅想。
  智能工厂里最“科幻”的场景,当属穿梭在车间里的近百辆AGV无人小车,它们会根据预设的行进路线自动至零部件仓库取货并补给生产线。“就好比公交车有规定的专用车道一样。”在程艳看来,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可以是自组织、自决策、自感应的。
  但是,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表示,虽然设备检测诊断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但机器故障必须依赖人来解决这点始终没有改变。“有必要深入研究机电装备复杂系统动力学行为,通过自诊断预测和主动控制在运行中抑制和消除故障,让机器故障从完全依赖人工‘治愈’到可以在运行中‘自愈’。”在高金吉看来,机器产生自愈力可抑制可能产生的损坏力,如果说人工智能会使机器更聪明,自愈可让机器更健康,这也是“智能机器”进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