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特刊-
9特刊
  • ·一部大发展一部大发展的奋斗史的奋斗史
  • ·无标题

电话升位电话升位::

一部大发展一部大发展的奋斗史的奋斗史

  

曾经,打个电话那么难
  对于90后来说,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出现过“电话待装户”这个词,这个词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电话大发展时期独有的一道“风景”。“电话待装户”,是指那些苦苦等待装电话的上海市民,20世纪80年代初,平均每天有1000多个市民申请安装电话,这群庞大的“电话待装户”群体最多时一度达到60万。
  在电话并不普及的年代,有一句流行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人们打电话之不便:“打市话拨痛了手指,打长途喊哑了嗓子。”以前电话机是拨盘式的,拨个1是最快路径,如果拨个9、拨个0,嘚嘚嘚嘚,拨盘要走一大圈。多打几个电话,一天下来,手指肿得像胡萝卜了。
  打长途电话更是一场“漫漫长征路”,那时候,横浜桥长途局营业厅、四川路桥邮政营业厅、南京东路电报营业厅,可以说是上海滩最热闹的三大地方,要打长途电话的市民都得到这三个地方排队。运气好一点的,排半天队打通了电话;运气差一些的,排一天队也不一定叫到号。排队的人尿急了也不敢上厕所,肚子饿了也不敢出去吃东西,就怕错过了叫号再重新排队。所以很多“经验丰富”的人轻易不敢喝水,甚至还有抄了尿不湿去排队的。
  打国际长途同样是“人在囧途”,当时一些外商来上海投资,项目谈妥了,可是当外商想与上海的公司联系时,发现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一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项目便无果而终。有外商抱怨,在上海打个越洋长途,还不如直接去趟东京、中国香港。
  装电话有多难?要摘掉“电话待装户”的帽子,往往要等上一年、三年,一旦轮上大放号,排队又很壮观,当时云南中路的一个放号营业厅遇到大放号,大家从云南中路排队一路拐到金陵东路、西藏南路、宁海东路,最后又回到云南中路,一圈绕下来的队伍足有一公里。但排再长的队伍,大家都愿意等,比现在的果粉要执着多了。
  电话难装、难打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我国通信发展水平严重落后。1978年,上海的电话普及率是每百人1.7部,同期华盛顿的电话普及率是145.8部/百人,巴黎是105.9部/百人。即使到了1985年,差距仍然非常悬殊,上海的电话普及率是3.1部/百人,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12部/百人。
后来,引入程控迈上新征程
  在电话大发展阶段,还有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名词是“电话初装费”,这是当年上海为快速推进通信业发展推出的一个政策。初装费为上海电话大发展提供了启动资金,也为后来上海通信业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电话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通道,得益于程控交换技术的引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电话交换技术的应用上打破国际惯例,大胆引进并推广使用了当时世界上刚刚开始商用的TDM程控交换机,为国内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电话大发展初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引入了纵横制电话交换设备。那时候,在电话局技术人员队伍中有一句风行的话是“学了纵横制能干一辈子”。
  谁曾想到,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力。80年代初,邮电部同意上海引进10万线程控交换设备,但当时程控交换机的制式有不少,有的国家只愿意卖设备不愿意转让技术,而比利时的贝尔S-1240交换机可以在购买设备后转让技术,但价格较高,技术虽先进但不太成熟。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上海采用了能引进生产线和核心技术的贝尔S1240。贝尔S-1240交换机首先在泰兴路分局安装试用,顶着强大的压力,技术人员经过一个月日夜奋战,终于攻克难关。S-1240交换机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而后富士通F150交换机也得到广泛使用,对推动我国电话事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三步并成一步走,一步到位上程控”,上海通信业开始迈上了高起点、大跨越的征程。
如今,是一份家的牵挂
  资金难题、技术难题,这一个个坎跨过以后,上海电话发展开始加速!
  解放时,上海电话号码是五位。1957年,上海电话由五位拨号改成六位。32年后,上海经历了两次电话升位。1989年11月12日,上海电话号码实现了六位升七位。1995年11月25日,上海的电话号码又统一升为八位,成为继巴黎、东京、中国香港后,全球第四个实现统一八位拨号的城市。
  1989年六位升七位的时候,上海电话交换设备还五花八门,人工制、步进制、旋转制、纵横制等老设备“纵横交错”,必须先改造老设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改造方案,常常忙到深夜凌晨,有的新妈妈还抱着未断奶的宝宝一起来机房。
  电话升七位后,上海的电话容量每年以20万、50万、100万的速度递增,电话放号也是以10万、30万、60万的速度发展。那些年,又忙坏了装电话的线务员们,一个线务员一天至少装20个电话,常常是早上七点到单位领工单,晚上七八点才能收工。装电话是一项“苦力活”,线务员们骑着自行车出发,因为一天要装二十来家,自行车上装的东西可多啦,两三捆引入线,一捆就有十多斤,还有室内线、白料、榔头、钢凿等材料和工具,放在自行车上的东西往往有七八十斤重。碰到寒冬、炎夏和刮风下雨的日子,骑自行车的滋味可不好受。弄堂里、马路边、水泥杆上,到处可以看到线务员爬上爬下的身影。拉引入线进用户家时,有时要爬上屋顶,不小心踩坏了屋顶的瓦片,还要赔钱;电话线拉到用户家,碰到冰箱、洗衣机“挡道”了,就得把这些大家伙搬掉……虽然很忙很累,但装电话的线务员是当时最“吃香”的职业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之下,上海的电话号码资源很快捉襟见肘了。1995年11月25日,上海电话号码由七位升至八位,号码资源增加了10倍,可容纳8000万门交换设备,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如今,电话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它更是一种“家”的存在,一份心的牵挂。出门在外,打个电话给父母问个平安,“丁零零”,妈妈在那头接起电话,一声熟悉的“喂”,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