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特别报道-
3特别报道
  • ·扫去“桂西屋脊”上的贫与困

扫去“桂西屋脊”上的贫与困

中国电信定点扶贫帮扶广西田林县记事

  

IT时报记者李丹琦
  广西田林,一个令人心醉,又曾令人心碎的地方。
  这是广西区域面积第一县。海拔2000多米的“桂西屋脊”岑王老山坐落于此,山上常年仙雾缭绕,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这里还是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堪称天然的南亚热带生物博物馆。
  田林地处广西丘陵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境山地,200多座海拔高峰,层峦叠嶂。但隐匿在秀丽风景之下的,还有连片的石漠化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田林成为国定贫困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有贫困户13512户,贫困人口54595人,贫困村68个,贫困发生率23.6%。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是田林山民们挥之不去的痛。
  四年后,这片土地悄然变化。截至2018年底,全县实现44个贫困村摘帽、11106户4677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3%降至4.8%。今年田林县更有望摘除戴了33年的国定贫困县帽子。
  一切,缘起于一场脱贫攻坚战。2015年8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扶贫田林县,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一同参与网络、信息和产业扶贫。
  10月9日至12日,《IT时报》记者随中国电信“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团来到大山深处,感受脱贫攻坚战中那一份不屈与坚定。
网络扶贫篇“4G电视加宽带,乡村处处有Wi-Fi”
  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回家过年不过两三天便频频外出。田林县百乐乡根标村的老人们深感疑惑。在他们印象中,年轻人外出的时间最早也要到正月初七、初八。
  这是手机惹的“祸”。
  根标村远离县城,车程两个半小时。村里网络信号差,热衷于手机上网的年轻人,尤其是恋爱中的青年,刚到家里不久便会开着摩托车到三公里以外的高坡上。只有那里才有信号。
  在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厚村六也屯,上不了网的村支书韦世成比年轻人还着急。村里的农产品因信息不畅、信息不灵影响销量。村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无济于事。
  对此,根标村第一书记罗跟则感受更深。“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时需要用到‘精准扶贫’的系统。但由于没有网络,精准扶贫系统上不了,村民的信息无法查询,非常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最要命的是,发个会议通知都要等屯里的赶集人帮带口信或字条,急事还得开车逐屯通知。”
  贫困,往往因“困”而致贫。纾困的一剂良药,便是通网络。“基站和宽带是田林信息建设的重点,”中国电信田林分公司网络运营维护部负责人鲁潘国说道,“但最高点往往人迹罕至,泥石流高发,基站建设困难重重。”
  目前,田林有两个海拔较高的基站。“没有公路,建设基站只能靠双脚,跑到山顶至少要4个小时。”鲁潘国表示,“有的地方稍有不慎可能会跌入悬崖。”
  他还记得2017年的那个夏天,渭龙基站的变压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150多公斤的变压器,因体积过大只能人扛。那一天,他们请了8个民工,扛了8个多小时,仍未能走到维修点。烈日之下,汗流浃背,在距离维修点只剩600米时,民工们力竭,想要罢工。为了这段网络上的最后冲刺,鲁潘国和他们沟通了许久。最终,这片区域的网络恢复了正常。
  这是为改变田林县落后的通信面貌,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电信员工的一个缩影。此外,中国电信还通过专项经费支持,实施投资倾斜政策。到2018年底,中国电信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田林县的通信建设。
  为此,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通4G、通宽带、通电视,平数字鸿沟”的“三通一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公司负责人率队深入田林县,结合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开展直放站建设试点。光纤宽带到位后,只需要投资8000元至16000元建设1~2个直放站,就可以解决一个屯的手机信号覆盖问题。目前,全县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贫困村宽带覆盖率、天翼手机行政村信号覆盖率均已提升至100%。“‘三通一平’到瑶寨,4G电视加宽带,乡村处处有WiFi,中国电信真厉害,脱贫致富希望在,壮美广西我最爱。”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村平阳屯的瑶族群众用歌声表达他们的感激和赞美。
信息扶贫篇让田林特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10月12日,下午5点,田林县城中心商业街一家名为“百乡拾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店铺里,人来人往。店里的货架上摆放着八渡笋、姬松茸等各类田林当地农产品,店铺右侧堆放着近300个打包好的快递。店老板王大吉告诉记者,这些包裹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在中国电信的扶持下,这家店铺月销售额最高接近200万元。
  2016年春节回家,王大吉看到家乡人因为农产品销路不顺,不敢种植,他决定辞去工作,回家乡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家乡农产品。
  为此,他走遍田林各乡镇所有村落找寻货源。2018年,田林县首家电商公司正式成立,王大吉通过1688、淘宝网等电商平台销售当地农产品。
  因发货快加上产品口碑好,王大吉的店铺渐渐有了人气。2018年10月,县政府、中国电信与王大吉达成了电商扶贫合作协议,田林农产品由此通过王大吉的店铺走向全国。
  在中国电信电商平台“天虎云商”网站,网络引流推广为王大吉的店铺打开了销路,而贫困户王韦成了电商扶贫的直接受益者。
  王大吉的电商平台60%-70%的产品直接或间接从当地贫困村贫困户家里收购,王韦专供自家种植的笋类、木耳、芒果。“过去种东西,种得少不赚钱;种得多了又发愁销路。自从天虎云商帮我卖东西之后,原先一斤只卖10元的八渡笋在电商平台可以卖到20元。今年8月,一个广东的客户通过王大吉的电商平台订购了笋干和木耳各1500份,全是从我家采购的。有了销路,我们农民再也不用担心东西卖不出去了。”王韦向记者说道。
产业扶贫篇特色产业种出新希望
  从田林县城出发,驱车行驶在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上,2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到达田林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浪平镇。浪平镇地处大石山区,连片石漠化严重,浪平镇集聚着多个深度贫困村和极度贫困村。
  姚再来便是其中一位贫困户。40岁的他育有一对儿女,由于家境艰难,妻子在外出务工时离家出走。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在照看玉米地时不慎摔到沟里,颈椎骨折,6万元治疗费压得这家人无法喘息。“当时想死的心都有。”回忆往昔,姚再来仍觉得内心酸楚。支撑他的,是两个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9岁的女儿姚泉宏一夜长大,她把家务农活全揽在自己身上,成为爸爸的得力助手。“如果我不干活,爸爸就会累,有时候他一熬夜,一整夜都不睡觉。”姚泉宏说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赚钱,供两个孩子上学。”泪水占满了姚再来的眼眶。
  希望出现在2018年。这一年,在中国电信携产业链合作伙伴的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支持下,镇政府积极推动,引进姬松茸项目,在浪平镇浪平村和塘合村建起了55个姬松茸生产大棚。
  姬松茸,对抑制肿瘤、医疗痔瘘、增强精力、防治心血管病等都有疗效,种植价值高,多生长于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浪平镇的海拔高度和气候都非常适宜种植姬松茸。
  一个大棚占地一亩,前期投入需要租用土地、搭建大棚、购买牛粪、甘蔗渣、菌种等生产材料,共计3.87万元。在中国电信规划的“合作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下,每个农户每棚只需要投入1万元,便可开始种植。
  姚再来算过一笔账:每年姬松茸可以采摘10茬,按照目前一斤姬松茸4.5元的收购价,4.2元归农户、0.3元留作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个棚一年的净利润会在1.5万至2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农户投入当年就可以回本,而且还有余款。“我想为自己搏一把。”今年年初,姚再来投入3万多元,承包两个棚种植姬松茸。尽管因劳动力不够,他的进度比其他人慢了一截,产量只有700余斤,但他依然乐观。“预估今年能有6万元收入。今年产量低是因为补土不够,有了经验明年就会避开弯路,提升产量。”姚再来道。
  据了解,从2019年6月开始产菇,截至10月10日,浪平镇18户参与项目的农民,共产菇8茬计17.5万公斤,获得收入147万元,村集体还获得了10.5万元收入。据悉,55个棚预计年产鲜菇300吨,总价值约270万元,预计每个大棚纯利可达到2.5至3万元,种植户能达到当年脱贫的收入指标。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派驻田林扶贫专干、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国宁告诉记者,今年中国电信将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拟携产业链合作伙伴再捐资1420万元,扩建705个姬松茸生产大棚,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姬松茸生产基地。“姬松茸引进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村里青壮年的种植积极性和热情,现在已经有好多人跟村两委和合作社申请预留1-2个棚。一家2个劳动力种植3个棚,正常情况下保守预计夫妻俩可以赚得5-6万元的纯收入,不用背井离乡也不用东奔西闯,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浪平镇党委书记蒋正波说道。4年间,这一片曾经令人心碎的土地即将完成蜕变,这背后凝聚着网络、信息、产业上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