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3 数码导购-
13数码导购
  • ·无标题

无标题

  

上接05版
悄悄记录的“浏览器指纹”
  用户恩卉(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与同事面对面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了电单车的电池,但她此前从未搜索过与电池有关的任何东西。就在其打开闲鱼App后,与电池相关的链接便出现在她的手机界面中。与此同时,她的同事正在搜索与电单车电池相关的商品,而且恩卉的闲鱼App并没有打开麦克风权限。
  网络尖刀团队创始人曲子龙表示,上述案例从技术角度来讲,其实现途径源于“依存性画像”。
  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给每个人都构建有用户画像,继而按照人们的习惯和喜好推送广告。每当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这一痕迹变成为用户的习惯或喜好,会被大数据记录在册,成为用户画像中的一个维度。
  于是互联网上留下用户使用痕迹和浏览记录变成了用户的“浏览器指纹”。
身边人之间的“依存关系”
  围绕“指纹”体系,用户的手机MAC地址、网卡的序列号,甚至基于手机的其他硬件标识等信息便构成了动态的用户画像。该用户使用过的微信、QQ或者其他的浏览器的账号便成为不同App保存下来的“用户指纹ID”。
  如果当两个人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中,二者会产生依存关系。
  以电商平台的购物链接为例,甲给乙分享了一条购物链接,从乙的角度看是一个购物界面,但是在浏览器里看到的数据信息则是甲和乙两人的“浏览器指纹”,大数据会将甲乙二人定义为依存关系。当出现了第三个人丙,在甲和丙互不认识但乙和丙认识的情况下,丙打开了乙浏览的购物链接,大数据画像会认为丙的设备也有了乙的浏览器指纹,根据大数据的依存关系,会将甲和丙的手机主人匹配成有相关性。当甲通过了自己的网络打开了浏览器,留下了浏览器指纹,大数据会根据甲的喜好为乙和丙推送甲喜欢的信息。
  这就解释了为何办公室和家庭等环境中,常常出现不同人获得的App推荐信息近似的原因。
  另外,在构建用户画像的过程中,麦克风权限也是其中的要素之一。如果甲乙二人在同一网络/地址的状态下,通过面对面聊天讨论某个商品。一旦触发了App的敏感词,例如订餐、导航等,App后台会通过开启的麦克风权限对用户聊天内容进行监听。即便没有点开麦克风权限的用户,也会因为两人的大数据依存关系在两人同时打开同一 App或者浏览器时,出现聊天中提到的商品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