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六问互联网消费贷平台背后的小心思
  • ·四度熔断 美股投资者“浮世绘”

四度熔断 美股投资者“浮世绘”

被迫“见证历史”20万变2万 华尔街孤寂 A股会是避风港吗?

  

IT时报见习记者孙鹏飞钱奕昀
  人迹寥寥,华尔街只剩下巨幅的广告牌。
  3月11日,乔治(George O’krepkie)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巨舰”形容这些广告牌。
  照片发出的第二日,美股再次熔断,开盘后仅5分钟,标普500指数跌幅扩大至7%,美股休市15分钟。孤独的巨舰,似乎是一种预兆。
  乔治是华尔街某金融公司的CEO,他曾因休假躲过了911空难,也在雷曼兄弟担任过销售一职。
  这个3月份,他见证了美股四度触发熔断,最近一次发生在3月18日(美东时间)。截至当日收盘(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4点),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分别下跌6.3%、4.7%和5.18%。
  当《IT时报》记者联系到乔治时,他和妻子正在长岛的家中。提及这个3月,乔治吸了一口古巴雪茄。烟雾氤氲中,他在键盘上敲出“challenging…but safe”(具挑战性但安全)。
  中间的省略号,是停顿,似乎也是一种欲语言又止。“还是会展望未来的。”他说。
  与此同时,部分国内美股投资者,再度彻夜未眠。尾盘急剧跳水,令林华(化名)心惊,他担心第二天可能会再度熔断,也在纠结该抛掉还是加仓。
  他曾以5000美元的本金入市,风光时持股市值超过8000美元。如今这些收益回吐,本金也在渐渐被吞噬。
  一个美股交流群中,消息24小时不停歇。杠杆、疫情、期货、价值投资、豪赌是常常出现的话题,焦虑和不安,隐藏在每句话中。
  “说起来简单!在底部被套六七年,那种滋味,你一定要有准备。”一位群友称。
  美股收盘后,群员们的话题无缝切换,担心着外围市场对A股的冲击。截至3月19日早市11:30收盘,A股三大股指均下挫,其中沪指大跌2.14%。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曾向《IT时报》记者表示,2月4日受疫情影响,沪指创下的2685点年内低位是“战疫底”。但3月19日早市,上证指数下探至2646.8点,失守“战疫底”。
  李大霄期望,疫情逐渐稳定的中国市场,大概率将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而A股有望借此走出“沉睡的十年”。
  3月12日,赵丹(化名)在朋友圈上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只想赚点钱,为什么要让我见证历史!”字里行间,除了反讽还有阵痛。
  熟悉资产配置的她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只是,除了美股,比特币也“崩”了。
  那一天,比特币价格从接近8000美元下挫,一度失守6000美元关口。而在一天后,比特币价格跌至3915美元,24小时内拦腰,创下2019年3月以来最低点。
  她用“血泪史”形容这段惊心动魄的日子,不愿提及损失。
  3月12日后,她的朋友圈中不再出现与美股、比特币相关的内容。她在刻意回避。尽管她用技术性贫困自嘲,但还会看看行情。
  与赵丹不同,林华开始在群中变得活跃。深夜的QQ群,成为林华们抱团取暖的场地。
  发生在1929年10月的美国股灾,是群中讨论的话题。“那时候还没有熔断,肯定死得更惨!”林华说。那次股灾引发美国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这似乎成为群里的禁忌,话题就此打住。“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要不要补仓?”方泽(化名)回应称。他手中的20万人民币只剩下2万元。
  痛过之后,方泽仍不甘心,想再投钱抄底波音。
  美东时间3月16日,波音全天大跌23.85%,创下128.76美元/股的新低,单单3月份市值蒸发超过一半。有群友建议,做空。
  一个月四度熔断,后入场的美股投资者往往会面临亏损的命运。
  当然,市场中还有幸运儿。
  王雨晴(化名)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纽约一家事务所担任税务顾问。
  回想3月份的美股市场,她庆幸,她和好友群中小伙伴在2月底前清仓,有先见之明。“赶紧抛,能抛则抛!”群里有人说。那是2月3日,A股鼠年开门大跌,有敏感的群员嗅到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冲击。
  熔断前王雨晴最后卖出的股票是哔哩哔哩。她怀念着几次倒卖赚了几百美元的苹果,也会回想割肉最多的股票——推特。
  如今讨论抛售股票的那段经历,王雨晴觉得如同掺杂在娱乐节目里的一个包袱。她将这一切归为运气。“可能大家逐利的野心不是那么强。”她表示。
  某创业公司COO王延巍在春节前夕降低了30%-40%的仓位。除了疫情,他还考虑美股3~4月份的财报季,打算空出资金补仓。歪打正着,他也赶在熔断前套出部分现金。
  仔细分析这份幸运,或许包含着对市场的敏感和理性的分析。
  在这个用金钱和美梦铺成的资本江湖,似乎部分投资者的“狼性”被激发。在云淡风轻的背后,对财富的渴望并未改变,他们都想成为“华尔街之狼”。
  胡平(化名)从2011年便开始接触美股市场,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如今已经退市的7天酒店。如今,除了炒美股,他还会参与比特币的投资。
  前三次美股熔断,胡平亏了10万元人民币左右,对此,他“云淡风轻”。
  胡平告诉《IT时报》记者,去年曾以20万元人民币为资本加杠杆炒币,巅峰时账面市值2000万元,此后收益跌去一半。
  入行9年间,他曾交易过原油期货,但最终爆仓,“亏得一塌糊涂,至今对原油都有阴影。”胡平购买过奈飞,收益高达几十倍。
  如今留在他账户中的,还有中概股拼多多,他还想布局美股科技龙头股微软,他看好电商平台和科技公司的未来发展。
  胡平自诩是一个“赌性强”的人,喜欢用各种金融工具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在大赚大亏间不断切换。
  为了应对美股可能的变化,胡平特意做多日元来对冲市场的风险。他不会选择离场。
  安澜资本高管陈达选择全仓度过。他依然看好美股的长期回报。
  “疫情之下,系统性风险固然存在。但长期来看,总能收回上市公司的盈利。”
  陈达说:“如果无风险等于无收益,除了‘冒险’搭上纳斯达克的过山车,我们还能栖息于何处?”
  有5年美股投资经验的楼山(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他身边部分好友的信仰往往是“只要有人能接我的盘,我就能安然无恙”。
  3月9日熔断后,楼山明显感知自己所加入的美股交流群里的聊天话题,有着“赌”的成分。
  亏损后想到的不是离场,而是筹钱为了翻本,在楼山看来这本是一种赌徒行为。
  直至如今,楼山发现群员们还在盲目投资。没有研究过技术面、基本面,不会研究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近期新闻,有人认为只要公司名气越大,就代表着有成长性。
  这令楼山捏了把汗:“这次熔断行情的学费,还没能让有些朋友清醒和得到教训。”
  下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