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消费者相比,5G产业链人士天然扮演着“乐观派”的角色,在他们的眼中,5G应用何时才会爆发?通向全面5G的道路究竟有多长?5G的全面技术特征走进生活和社会到底还要多久?
从3G、4G“后发”到5G“领跑”
过去三十多年,移动网络的演进将人与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1G、2G、3G、4G到5G,每一次的演进,代表着全新无线技术的诞生。相比3G、4G等导入期,5G感知提升到底明显吗?“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许多年前第一次拿到4G手机时的情景,那速度太快了!”高通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徐皓回忆,通信用户感受到通信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往往需要一个完美的载体,例如智能手机,目前全球约一半5G手机中跳动着来自高通的5G芯片,应用终端是技术和人类之间的接口,“触摸屏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和模式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易用地体验到通信技术的变革。”“影响5G使用体验的因素很多,有些人可以几秒钟下载一部电影,但并不代表每一个5G用户都能做到,无线蜂窝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意味着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体验。”徐皓进一步补充,例如有的人住在小区边缘,5G网络覆盖并不完美,那么就无法实现5G峰值速率,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运营商也会根据不同社区的定位确定5G网络的布设优先级。“对5G网络来说,有些用户吐槽目前的5G体验还不如4G是不公平的,4G网络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不断演进,成熟度远远高于当下的5G网络,任何一个技术在部署初期,都有一个优化的过程,基站、终端都需要不断适应,5G也不例外,中国5G网络部署的速度非常快,中国5G用户有机会最先体验到5G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徐皓说道。“2009年1月7日,国家发放3G牌照,当时我们比最早商用3G的国家迟了9年;2013年12月4日,国家发放4G牌照,又与第一梯队国家相差了10年。所以,我国迈入3G、4G时代的时候,全球应用层面的成熟度已经较高。”通信专家付亮告诉《IT时报》记者,彼时4G相关的应用早已准备就绪,一旦我国4G商用,应用随之大量普及。“5G时代,我们一改往日掉队的局面,成为全球领先的SA(独立组网)国家,5G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没有那么多现成的5G应用可以借鉴。5G应用的爆发更需要多技术、多产业相互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4G基站和网络建设的要求相比,5G建设的技术难度更大,还要兼顾能耗、费用等因素,建设和普及的时间自然也会有所延长。”芯讯通方面人士表示。
中兴通讯副总裁、中兴终端产品经营中心副主任王屹也认为,现阶段由于5G网络的覆盖尚未实现全覆盖,随着国内对5G网络布局的推进,包括运营商套餐的推出,消费者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好。
技术、产业、应用仍面临挑战
在5G发展之初,凭借5G“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特性,业界普遍认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将是5G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今,这些应用正在快速迭代,慢慢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日常。“在技术层面,5G终端存在体验不成熟、稳定性不好等问题,5G带宽从几十兆几百兆跃升至几个G,对终端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增强现实(AR)被认为是5G典型应用之一,AR服务提供商亮风台相关人士表示,“芯片的成本受规模的制约,最终又会影响5G终端的价格。短期来看,5G终端仍会以手机为主,未来会呈现多形态化的趋势。”
“5G普及需要满足3个层面的发展。”亮风台人士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芯片大量普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产业链成熟,三者兼具之后,才能加速5G行业应用落地。”
以消费级应用MR(混合现实)眼镜Nre⁃al为例。自2017年成立之初,Nreal眼镜经历了数代的更新迭代,直至2019年正式发布,Nreal的产品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产品重量为88克。通过眼镜与手机深度结合,Nreal是目前为止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一款MR眼镜。
戴上Nreal眼镜,消费者可以用它和钉钉App一道协同办公、体验超高清视频以及MR游戏,还可以通过它与虚拟偶像演唱会做深度结合。目前,相关应用不断发展,仍然难逃消费者对于AR、VR、MR的体验停留在演示阶段的吐槽。
“从Nreal的角度来说,目前因为5G产业环境尚不完全成熟,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以端侧为主,比如在手机上通过SLAM算法解决一些问题。”Nreal 5G AR技术负责人张宇说道:“在技术侧,很重要的一环在于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作为一种网络架构和商用模式的创新,是5G网络服务垂直行业的利器。MEC可以将终端的业务需求就近调用计算能力。但在这一环节,运营商如何部署MEC平台,系统服务商如何参与尚未厘清。目前,也尚未顺利发挥出5G的优势。”
小米手机相关人士表示:“4G时代,手机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载体,但到了5G时代情况就不一样了。未来的5G就是互联互通,不能把5G理解得太窄,5G肯定不仅仅体现在手机上,它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包括车联网等应用。”“受疫情等因素影响,5G的低时延、广连接等与商用关联密切的特性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加之5G网络等基础设施还需要很长时间,预计消费者将在2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广泛体验到5G的优势。”京东方面人士表示。
还会有5G+吗?
疫情期间,全球的5G进展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例如,5G相关标准的制定、厂商的供应链方面都会稍微滞后。上述环节有了变动,会直接影响5G终端的生产和销售。”付亮说道。
从标准制定到5G首版标准R15冻结,再到首批5G商用建设,5G基础网络将与云、AI端到端融合,一张网络将使能百行千业智能化转型。根据国际标准组织3GPP的计划,5G R16标准的成熟期已经近在眼前。“5G标准R16版在高带宽和超低时延方面都有新的完善和补充,例如在降低时延方面,手机、空口、网络时延都要减少,这就需要生态链不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徐皓举例,在R16版本中V2X的5G车联网标准就十分值得关注,这将大大推动5G在行业中的应用和落地,“在R16版本中,5G可以实现3至10米的高精度定位,但在未来的R17版本中,定位精度将提升至厘米级,这对物流仓储行业和居家生活场景都带来革命性影响。”
可见,5G本身也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且幅度和变化非常大,5G在时代的路口遇上了AI、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好伙伴,5G的前路还很长。后记为什么要相信5G?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代表着人类对生命最强音的无限追逐。“更快速度、更低时延、更广连接”是5G对最快信息传递和连接速度及效率的极致追求,这代表着人类面对着这个物理世界时,对时空、速度这两个绝对变量执着而虔诚的追逐。
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我们找不到任何辩驳5G的理由,并对之前走过的每一步道路深信不疑。
在5G之前的2G、3G、4G,哪一次人类不是莽莽撞撞地闯入。没有先知对未来的精准预测,也没有人将这样的变革与蒸汽机、互联网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已经打开了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从目前5G产业链的演进态势来看,产业链各环节的成熟顺序将依次是:终端、网络、应用。目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5G手机大大推动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运营商不遗余力地推动网络覆盖,为5G应用准备好最佳的环境,姗姗来迟的消费和企业级5G应用最终再次颠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5G终端领跑5G网络建设,5G网络建设领先于5G应用普及,是现阶段5G用户和产业链无法回避的现实状况。在PC时代,大型游戏等应用曾经倒逼芯片等快速升级,但在5G时代,如果5G应用和5G网络之间有一场赛跑,那么这次的赢家恐怕应该是终端和网络,而不是应用。
而对消费者来说,感知最强烈的就是应用层。
也许你在今天的城市里,无法随时随地刷出1Gbps的超级网速,也许你戴上VR眼镜就会头晕目眩,也许你的移动互联网生活确实还没有因5G而产生哪怕一丁点改变……
但我们坚信,在5G网络的加持下,智能手机将继续朝着个人移动计算应用中心的方向快速迭代升级;我们也可以笃定地展望,未来是一个无人驾驶成为现实的世界,因为5G车联网的自动驾驶系统更安全,可以挽救无数条宝贵的生命;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AI机器人玩伴,机器人聪明的“大脑”通过5G连接着云端……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以上的世界已经离我们非常之近,只是我们依然如撞入3G、4G时代时那样懵懵懂懂,但如果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又有谁能猜到今天的如梦如幻呢。
相信5G就是相信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