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特别报道-
4特别报道
  • ·AI浪潮:和“同行者”一起打

AI浪潮:和“同行者”一起打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新基建”。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和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共同组成“新基建”的底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交叉耦合,彼此赋能,相互成就,站在彼此的肩膀上,人工智能全面化的浪潮席卷而来。
  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大咖们关注5G、区块链、边缘计算、芯片与AI框架、联邦学习等AI前沿技术的结合,它们将成为“新基建”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悄无声息中创造新世界。
5G+AI :新基建之“首”与“脑”
IT时报记者钱立富郝俊慧
  5G+AI意味着什么?技术世界皇冠上最闪亮的两颗明珠,全球经济发展马首是瞻的技术引擎,人类社会变革的下一次巨浪,更是百年之大变局中最关键的技术变量。
  5G借助自身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特性,赋能千行百业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也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泛在;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之“智”、新基建之“脑”,是数字社会变革的新引擎,同样能让5G网络变得更智能。
  “5G+AI”融合发展,构建新基建之“首”和“脑”,将有力推进中国数字经济“换挡增速”。
5G时代,AI终于登场
  一直以来,通信业界都有个梦想,希望网络变得智能,从而提升网络运营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5G时代更是如此,高能耗已经成为5G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
  十多年前,3GPP组织在制定LTE通信技术最初的R8标准时,就提出自组织网络(SON)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让网络能够实现自配置、自优化、自愈这“三自”功能,从而帮助电信运营商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
  但直到4G时代,这个梦想仍未能实现,原因在于现有网络的场景远比数学模型中的场景复杂得多,“通信网络对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远比计算机完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的要求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勇说道。
  5G到来之后,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再次被提上日程。相比4G,5G从应用、网络到终端都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从应用层面而言,通过传统的静态配置、人工维护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5G的需求。从网络层面来看,5G具备高度灵活性的同时,网络也变得更为复杂,按照传统方式,不可能快速实现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传输路径优化,需要智能化的手段。而在终端层面,5G不仅仅由手机终端接入,比如在mMTC场景下,5G要具备在每平方公里接入百万终端的能力,对于如此庞大规模的终端管理,没有智能化的手段是不可想象的。
  产业界已经在行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5G实现网络智能化,5G设备提供商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爱立信提出了“原生AI”理念,从网络设计之初就将AI技术与能力融入底层架构;而华为提出了“自动驾驶网络”理念,想让网络和车辆一样可以“自动驾驶”。“智能化社会需要一张自动、自愈、自优、自治的网络,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网络优化领域,5G应用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为了达到最佳覆盖效果,仅通过一套初始参数是无法实现的,而手动调整费时费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参数组合动态适配场景的变化。”华为公司公共开发部总裁鲁鸿驹表示。
  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加快智能化网络升级。以中国电信为例,在2019年发布了《AI发展白皮书》,希望打造全面融智的“随愿网络”,提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随心业务”,成为“AI网络建设者、AI产业驱动者、AI技术应用者、AI服务提供者”。
技术融合:你让我聪明,我让你无处不在
  AI已成为5G乃至6G的核心技术组成部分之一,正全面赋能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反过来,5G对AI来说同样重要,如果说AI让5G变得更聪明,那么5G则能让AI更泛在,用户触手可及。
  数据是AI发展的“原材料”,5G是优质数据的最佳采集渠道。根据今年6月底发布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终端数量将达到246亿,是2019年的2.3倍。另外,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签约用户将从2020年底的1.9亿户快速增长至2025年底的28亿。这意味着,5G将会产生多种类型、规模庞大的数据,这会为AI训练和建模提供海量优质数据。
  张勇介绍,不久前冻结的5G R16标准中,3GPP定义了5G网络自动化的通用架构,其中新增加了网络数据分析功能,作为大数据收集和智能分析的承载实体,不仅能够从5G核心网等收集数据,还具备智能分析的能力,包括计算模型训练、推理判断与预测等等。
  5G网络已经具备了多种来源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的功能,对于AI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算力是AI发展的引擎。边缘计算是5G的重要特征和“独特本领”,边缘计算的出现,使得业务和内容从传统只能部署在远端云的方式,转变为可以部署在离用户更近的位置,让应用就在用户身边。
  比如在XR领域,可以将画面渲染等任务放在边缘云端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时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在5G网络的支持下,边缘计算和分布式部署让算力变得更加广泛,也让AI变得更加泛在。
  高通Qualcomm总裁安蒙表示,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云端,并且逐渐在终端侧加强应用。在全新的边缘云中,内容和控制的处理将转移到流量所在的地方,“当终端可以始终联网并从云端获取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处理能力,更加强大、更具潜能的应用必将随之涌现。”
应用融合:“5G+AI”是企业ICT的基本盘
  “5G+AI”的融合应用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初露锋芒,而在未来,这样的融合应用必将成为行业常态,“5G+AI”或将成为一种基础和泛在的技术组合方式。
  救护车呼啸而过,紧急将病人送往医院。在“5G+AI”的加持下,更为专业的医疗救护工作得以前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学院副院长丁克峰介绍,在5G救护车中,病人的呼吸、心跳等一系列生命体征数据都可以实时传回医院,专家在医院可以直接指挥急救车上的一切操作,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接下来,医院会将这套5G急救车的急救体系延伸到ICU、急救中心和区域烫伤中心等机构。”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