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5G云游戏大火之前,还有几道坎?
  • ·无标题

无标题

  

上接01版
八年之痒:瘸腿走路
  和苹果打官司这八年,小i机器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傅新(化名)是已经离职的小i元老级员工,在他的记忆里,2014年,智能客服业务踏破了小i机器人的门槛,接不过来时,5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接。两年时间,小i的员工数量从百人以内扩招到500人。
  然而当所有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聊天机器人生态时,小i机器人能争取的市场局限在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营商等智能客服领域,而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当我们对一个业务形成依赖的时候,危机已经埋伏,2016年,各种度秘妈妈、小冰爸爸开始出现。”傅新说,众多竞争者快速将这块盘子吃干抹净。
  如今根据官网说明,小i机器人占据智能客服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其他“腿”都没有及时茁壮成长。
  2017年,资本狂热地注入AI赛道,当话语权分散之时,分歧也便出现。
  2019年,小i机器人出现了一次大的人事震荡,时任小i机器人CEO、创始人朱频频被迫出走,小i机器人的一行行代码出自这位曾经的CTO之手。天眼查显示,朱频频实际控制的5家公司全都处于注销状态。
  上述前员工透露,朱频频等高管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智能客服业务的“依赖症”,小i机器人孵化了一批项目和公司,鼓励员工走出去创业,但都没有创造出另一个支撑点,比如某项目做了两年,融到A轮就失败了,分歧的种子开始埋下。2019年又遇资本寒冬,留给小i机器人的时间不多了。
此时此刻背水一战
  要么上市,要么易主,小i机器人已无退路。
  2015年12月,小i机器人登陆新三板,正值智能客服领域激烈逐鹿,烧钱换市场是创业公司的一贯思路,2014年到2016年间,连年亏损,净亏损共计1.7亿元。直到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大涨415.47%,亏损同比减少。
  2017年到2018年,为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小i机器人两次定向增发。当时有媒体透露,第二次定增,小i机器人和投资人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获得2.63亿元的输血,但条件是小i机器人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上市,否则将对外出售不低于51%的股权。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没有在今年下半年成功上市,公司可能易主。天眼查显示,当前袁辉持有上海智臻智能12.31%的股份,另外87.69%属于无限售条件股份。
  2018年4月,小i机器人从新三板退市。同年,小i机器人在中国香港成立亚太地区总部的动作,被解读为有赴港上市的意图。
  但是,港股上市条件是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至少盈利5000万港元。2017年上半年,小i机器人净亏损1033万元,之后再无消息公布。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朱频频口头表示2017年公司有4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港股上市盈利难,科创板排队者众,小i机器人的IPO去向还不明朗。“上市不是公司发展的目的,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适应公司发展。现在的小i还只是刚起步的AI公司,就像2005年刚上市的腾讯一样,今后有可能会变成万亿市值的公司。”从袁辉的表态中能读出其野心。
  只是,小i机器人已经19岁了,它比场内大多AI独角兽都要年长。
  2020年是小i机器人的生死存亡之年,是否易主,要看下半年上市进程;能否胜诉,决定着其在全球AI圈的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