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独立音乐靠这些
早在《乐队的夏天》第一季横空出世时,就有业内人士发出“《乐夏》是否能迎来独立音乐的黄金时代”这样的期许。眼下,《乐夏》第二季正在热播中,有民谣歌手质疑节目会过早地消费和透支刚刚好起来的中国音乐市场,让后来的音乐人生存更艰难,“那时的独立音乐也就不存在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独立音乐?为什么独立音乐人是“孤独的一群人”?看专为独立音乐而生的电子杂志来为“小白”答疑解惑。IT时报记者■李蕴坤
余音:简而美的音乐故事
独立音乐(简称Indie music),指的是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所制作的音乐,从录音到出版都由音乐创作者独立完成。独立音乐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音乐风格,其包括独立流行、独立电子、独立摇滚和独立民谣等多个分类。如果想在欣赏音乐之余,也听一听独立音乐人的创作故事,那“余音”这本音乐杂志便值得一翻。
以“余音绕梁,尽善静美”为宗旨的“余音”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黑白色调的界面里有大量的留白处理,十分素净。点击右上角,可以看到《余音》杂志的五大栏目:乐文、猎乐、单曲、乐人以及电台。每个栏目都针对不同的阅读/聆听体验,譬如“乐文”会通过一位音乐人和一首主推歌曲来讲述音乐故事,“猎乐”会将万里挑一的音乐汇成合辑,“乐人”则会介绍一些优秀的独立音乐人。
不过,含金量最高的“乐文”栏目未必每一篇都是精品。以《80年代的摇滚青年》这篇为例,讲的就是在《乐队的夏天》第一季里充当“老炮儿”角色的面孔乐队。读完“乐文”里的乐队专访后,对于他们参加节目后的收获可以略知一二,好比收获了不少包括90后在内的歌迷。谈到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摇滚时,面孔乐队答道:“根本不曾有过什么黄金年代,希望这一天早点来临。”可惜除了一些泛泛的谈资,读者或乐迷似乎无法从这篇浅尝辄止的访谈中感受到多少“摇滚”。
另一篇由乐队Nocturnes曳取的成员萎度讲述的《城市和人一样,长期相处才是最为长情》就显得更有实感,让人看到了乐队创作《城市景观》一曲背后的意义。这座非故乡的城市在萎度眼中“像一个老人,不动声色又高又远地看着你”。无论音乐人对生存环境的表达欲有多强烈,还是会自不量力地觉得她(北京)太大、太强、太宽泛,可是她的美依旧让人无法抗拒。《城市景观》的前奏犹如飞机在缓缓降落,画出了一幅大型城市俯视图,看到的都是熟悉的人间烟火。“跳动的魂是你住过的老房子冒热气,延绵贯穿一百条车河成利爪长龙,沉默的黑色块包住你说不出口的秘密。”
遗憾的是,自今年春天起,“余音”按下了暂停键,停更了内容,仅有一部分迁移至了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创作团队表示,自5年前开始做独立音乐的挖掘和推广,为几百组音乐人撰写推文,没有盈利,项目也从未拿过投资,如今不得不调整业务方向。“余音”的播放功能已经失效,杂志里的故事不能再搭配音乐食用。虽然“猎乐”栏目里制作了诸如《一场警示性的梦》《今天你更丧了吗》《冥想实验室》等主题新奇的歌曲合辑,但无不是只能看、不能听。
不知多久之后的未来,人们才能再重温翻阅“余音”的美好?
看见音乐:一键了解创作者生平
“看见音乐”是一家定位于独立音乐人的自媒体平台,官网的右下角就是官方杂志“KANJIAN NOW”的入口。在这里,有数百篇由封面人物、独家专访以及独立策划栏目组成的文章来带领“小白”入门,内容丰富且图文并茂,有助于大家发掘新锐音乐人。
在“封面人物”里,读者可以一键了解许多世界各国音乐人的生平,其中不乏有趣的梗。例如第一位改编古典歌剧声音的歌手,来自意大利的DiMaio。他重新演绎经典歌剧曲目,把古典音乐与欧洲电子音乐和视觉元素巧妙融合,造就了一番混搭的现代艺术。在日系Jazzy Hip-Hop之路上身体力行的西原健一郎从小就开始吃中华料理,而且深爱北京烤鸭。
2019年,新裤子乐队因《乐夏》而走红,主唱彭磊成了观众眼中的宝藏男孩,殊不知这支成立于1995年的乐队一直是摇滚界的巨星。而在2018年,“KANJIAN NOW”就为新裤子乐队出了一期名为《穿越到21世纪的复古Disco》的专访。他们仿佛提着录音机、脚踏回力鞋从20世纪80年代穿越而来。20多年里,乐队经历了朋克时代、Disco时代和黑暗时代三个时期。读者可以想象吗?2013年后,明明音乐产业更发达了,年轻人开始真正地消费音乐了,乐队反而觉得这是一个黑暗时代?实际上,正是因为机会更多了,独立音乐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比较,乐队若想打动人就必须学着考虑受众的感受,所以歌也变得越来越忧郁了。
21世纪初,中国摇滚乐在经历了短暂的巅峰后骤然退出大众视野,以摇滚乐为代表的独立音乐也集体转为地下发展。演出费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因此音乐节这类舞台对独立音乐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独立策划”给观众带来的就是各地举办音乐节的好消息。
网易云音乐2016年发布的《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称,约四成的独立音乐人认为缺乏曝光机会是影响其作品发展的主要原因。如果音乐杂志上的曝光多一些,是不是可以给大众带来更多认识创作者、打卡音乐节的机会?可惜“KANJIAN NOW”的更新也比较低频,许多栏目的内容还停留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