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新闻产业-
3新闻产业
  • ·10年洋码头嬗变:落地、下沉、直播
  • ·新基建时代,数据中心领军者数据港“御风而行”

10年洋码头嬗变:落地、下沉、直播

  

IT时报记者徐晓倩
  2010年正式成立的洋码头,当2020年8月17日站在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时,为下个十年提出了“新市场、新营销、新标准”的“三新战略”,而将如此重要的活动放在山城重庆,正是新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沉下去。
  洋码头的十年,是跨境电商跌宕起伏的十年,从百舸争流到巨头争霸,身在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掀起的红海巨浪中,坚持买手制的洋码头始终有自己一席之地。
  但在下一个十年,洋码头必须得变。
释放下沉市场能量
  站在第二个10年起点,洋码头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发展线下体验店,并将第一家线下店落户重庆。传统门店租金高、运营成本大,尤其在电商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线下开店似乎不是一桩好生意,为何洋码头要尝试开设线下门店?“电商红利期过后,线上的流量资源越来越稀缺,成本不比线下经营成本低,平均购买一个用户的流量成本大约要200元。”洋码头CEO曾碧波认为,线下零售有用户的消费属性、消费场景和用户信任感的优势,可以作为体验入口和教育入口。
  从线下门店的选址来看,洋码头意在瞄准“有闲有钱”的下沉市场人群。《QuestMobile2020“618”电商洞察报告》显示,618期间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综合电商App新安装的下沉用户占比均超过65%。
  在消费升级的促进下,90后以及三四线下沉市场的消费力量崛起,对海外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目前,新增电商流量集中在广阔的中部、西部、东北、华南,”曾碧波表示,“中国做电商只有两个出路,一个叫出海,一个叫下沉,出海是做国际化,下沉是做三四线新兴消费人群,洋码头今天选择下沉,是流量结构变化给我们提供的挑战。”洋码头的线下体验店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覆盖2亿-3亿三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完成流量闭环和场景闭环。
  据介绍,洋码头新零售店将采用“自营+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线上赋能线下、线下反哺线上的分销模式,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为三四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服务。
  在业务模式上,洋码头新零售店铺形态将包括2000平方米的旗舰店,800平方米的体验店和400平方米的社区店。旗舰店由洋码头打造,主要设在省会城市知名商圈,将引入全球直播、体验中心、新品发布等创新业态,结合大量触摸屏和新零售技术;体验店和社区店则结合旗舰店进行布局,未来以开放加盟店铺为主,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满足细分地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打造全民直播生态
  2020年是直播和短视频带货的风口之年,同样也是洋码头布局未来的重要一年。早在2017年的黑色星期五,洋码头便上线了全球视频直播。洋码头CMO蔡华表示,洋码头推出的“全民直播”计划,将打造1000个直播过亿的买手主播,破解直播带货的马太效应,并对App进行改版,让直播元素无处不在,让买手随时随地想播就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超过六成的网民是直播用户。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
  经过10年的发展,洋码头已经具备了实现全民直播的基因。目前,洋码头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83个国家和地区,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用户数量超8000万。
  洋码头海淘直播具备“高客单”“高复购”“高吸粉”和“高转化”特点,直播间客单价超过1200元,而业内平均客单价为200元左右;新客当月复购率高达45%,V4(铂金)等级以上占比70%;直播订单转化率高达16.8%。
  洋码头在直播赛道上的野心不止于此,洋码头希望通过流量分发让直播交易额冲击50%的GMV占比。对此,洋码头一方面持续培养平台内部的买手主播,一方面向头部MCN机构伸出“橄榄枝”,利用短视频+网络红人,实现流量变现。
  值得一提的是,洋码头合作方之一的MCN机构泰洋川禾旗下有陈赫、papi酱、张钧甯、金晨等四十余位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