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时报独家-
8时报独家
  • ·借呗、分期贷会降息吗?

六成互联网借贷平台高于“红线”

借呗、分期贷会降息吗?

  

民间借贷利率红线降至15.4%,10万元贷款一年可省8600元利息
IT时报记者孙鹏飞
  8月20日,最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该决定从2020年8月20日起施行。
  LPR每月20日披露,最新数据显示,目前LPR 一年期利率为3.85%(与上一个月持平),对应民间借贷利率红线15.4%。
  此前法律维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为24%。从24%突然将至15.4%,以一笔10万元一年期的贷款算,你可以少交8600元利息。《IT时报》曾对市面上的25个借贷平台的产品做过测试,目前多数借贷平台的合同仍未改动,近六成平台的利率高于15.4%,近1/3平台实际利率逼近36%。
  尽管新规指出,与金融机构发生的借贷行为不属于民间借贷范畴,也就是说银行信用卡、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获得银保监会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不受新规约束,但《IT时报》记者发现,参照以往判例,有关消费贷、租金贷、银行信用卡等方面的纠纷,法院参照的依旧是民间借贷规定。
  如果以4倍LPR为红线,未来银行系的信用卡、消费贷产品又会如何变化?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未来不排除金融机构借款利率参考民间借贷利率整体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25家平台六成超过红线
  尽管新规明确借贷利率上限从24%下调至4倍LPR(目前上限数据15.4%),但最高院没有说明以哪种方式计算。APR(实际利率)和IRR(内部回报率)是两种常用的贷款利率计算方式。APR以利息除以本金对应时间来简单计算年利率。一笔12万元贷款,借贷一年,连本带息要还13.848万元,你面前有两个方案:方案一,一年后偿还本金和利息13.848万元。方案二,第一期还12万元本金,后11期平摊利息,每期偿还1680元。如果用APR的计算方式,两个方案的年利率均为15.4%。但细细一看,方案一的12万借贷时长有一年,而方案二的本金在第一个月便已还清,但借贷方还是按照一年计算利率。后者并不合算。
  这便需要引入IRR,更直观反映借贷过程中的实际利率。IRR将现金流动情况,包括服务费、逾期费等也计算在内,考量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如果第二个方案用IRR计算,实际利率高达189.66%,是APR利率15.4%的12倍。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此前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法律上还未明确规定,但以IRR计算将成为未来规范的方向。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号上,一篇名为《我的天,原来贷款利率还有这么多“花样”》的文章也显示,计算贷款利率的合理方式应该是IRR。《IT时报》此前曾对25家贷款平台利率进行调查,如果以15.4%的IRR计算,当时众安小贷、小米贷款等15家平台的实际利率超过这个数值,占比六成。即便以15.4%的APR计算,微博借钱、拍拍贷、360借条等8家平台利率在当时也超过了此数值,占比近1/3。“还是用APR算吧,不然大部分平台都要撑不下去了!”一位P2P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新规没有提及计算方法,为的是留给平台生存空间。值得一提的是,LPR每月调整,据多家券商预计,未来LPR仍有下调的可能。这意味着,未来利率红线可能会低于15.4%。
  第一财经曾报道,如果IRR降低到15.4%以下,可能80%消费金融机构都无法存活。
花呗、小贷是高利贷吗?
  如今,提前消费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工资还没发,手上资金不足,但还是想趁着优惠活动剁手一场。相信用花呗付款,是不少人的选择。
  目前,花呗的逾期日息为0.05%,逾期一年利率也有18.25%,单这一项便超过了15.4%的红线。此外,花呗合同显示,针对3、6、9、12期账单分期,花呗还会收取2.5%、4.5%、6.5%和8.8%的手续费率。
  合同显示,花呗收取息费总和费率折算成年化将不超过24%。这是调整前法律维护的利率上限。对于新规,花呗还没有修改。
  与此类似的,还有微粒贷,逾期日息同为0.05%。
  花呗、微粒贷是否会调息,何时会降息?《IT时报》记者多次拨打蚂蚁金服、微众银行客服电话,但截至发稿,电话仍未接通。
  用户接触的,除了花呗,还有颇为类似的租金贷、消费贷等产品。特别是初入社会,本没有太多资金积累的人群。往往面对大笔资金支出时,会采用分期的方式。
  《IT时报》此前报道,捷信业务员曾以2%月利率为诱饵,告知用户产品合规,但实际上用户还需要交服务费、短信提醒费等其他费用,这些不包括在2%的月利率中。
  如今,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至15.4%,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依旧有用户质疑捷信收息过高,乱收服务费。“不上征信的网贷逾期,年利率35.9%,现在能不还吗?”8月20日,一位网友在QQ群中问道。
  尽管花呗、微粒贷、分期贷不属于民间借贷,但不排除以后借鉴民间借贷红线的可能。
“撸口子”的最后狂欢
  目前,用户经常使用的在线借贷产品平台主要有银行系、银行参股消费金融机构、联合贷款、助贷和小贷公司等几大类。
  小贷被多位采访对象认为会受到新规冲击。
  小贷公司虽然也能获得当地金融办、金融局牌照,但和银保监会、银保监局发放的牌照相比,含金量并不高。
  另一方面,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7333家小贷公司。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48%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及以下,而金融消费公司的注册资本要不低于3亿元,这意味着,小贷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弱。
  由于小贷公司还未完全纳入征信系统,反催收群已经暗流涌动。“上征信的平台按时还,其他的还是不还了吧。”一位网友表示。
  面对高风险用户,加之利率收窄至4倍LPR,即目前的15.4%。多位采访对象认为,小贷公司清退潮将无法避免。
  这也可能是征信差,无法从金融机构贷到款的“撸口子”人群最后的狂欢。
  除了小贷公司,助贷也将受到新规影响,如果撮合的是民间借贷,利率直接被约束。另一方面,《IT时报》此前测评的滴滴滴水贷、哈罗出行臻有钱和今日头条放心借,属于助贷性质,出借方是中原消费金融、新网银行及马上金融。这两者的APR利率均为36%。
  如果这些机构的利率仍保持高位,很难说未来是增加的诉讼更多,还是流失的用户更多。
信用卡费率下降成为可能
  年化利率15.4%红线对于银行意味着什么?《IT时报》记者发现,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在10%-15%间,但一旦用户产生逾期,加上罚息,年化利率有可能超过该红线。
  那么,银行会为了规避风险主动降息吗?
  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最高院提到,希望借由此次修改法律保护上限,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但是否要调整银行信用卡、联合贷款、消费金融产品的利率,又将如何调整,他们还在等待银保监会和当地银保监局的文件。
  据某地金融监管机构人士透露,目前已有银行信用卡部门研究利率问题,但还未有结果。
  前述城商行人士也担心,当一大群信用卡用户聚集,质疑银行信用卡是高利贷,可能会对银行造成舆论上的压力。
  信用卡费率下降,或将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不少银行曾联合其他企业成立消费金融公司,试图寻找一条覆盖中高风险借款人的差异化业务之路。但如今,利率红线被限定在4倍LPR,令这一试探成为一门高风险、低收益的生意。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预计,未来银行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再向消费金融公司导流。
  这意味着,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将成为过去。
规避红线:借款变“股权投资”
  4倍LPR的利率约束,在中信证券看来,兼顾市场实际情况。
  Wind数据显示,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目前中枢水平基本在15%-16%区间,近三年均值为15.7%。这与15.4%颇为接近。
  但在实际操作上,目前已有放贷人开始钻“法律空子”。操作的方法很简单,将借款合同的标题转变为投资合同,试图绕开红线。
  事实上,投资合同和借款合同对应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投资合同要求盈亏自担,只有盈利了才有分红。而合规的借款合同要求本息确定和追偿。“在这些标题为投资合同的文件中,放贷人却要求必须保证本金到期返还,还约定固定收益,其本质是借款合同,拿到法庭上一审,就能确定其真实目的,利率还是要受到规定的约束。”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夏谨言表示。
  但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民间借贷过程中不受监管,法律覆盖范围有限,只有到产生纠纷时才会有司法介入。
  这意味,尽管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红线,双方如果愿意按照约定继续履行,最终不了了之。因此,前述金融监管机构人士表示,如今最高院利率红线还未有更明确的说明时,借款人仍需警惕合同中掩盖的真实目的。
  利率红线新规已来,在借贷的江湖中,部分小贷、助贷、消费金融公司终将成为过去,而头部企业、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降息合规的命运。
  江湖中撸口子的人即将销迹,不合规、不合理的借款合同中终会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