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1 特别报道-
11特别报道
  • ·他们是建设“世界智慧城市”的先行者

打造“城市大脑” 探索“数字孪生” 守好“城市动脉”

他们是建设“世界智慧城市”的先行者

“领军先锋”获奖者

  2020年注定是将被载入史册的一年。无论是世界格局变化的不确定性,还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都给社会经济和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是危机也是机遇。大变局中,随着大数据、5G、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智慧城市迎来建设大潮,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在这股建设大潮中,上海的成绩格外耀眼。11月18日,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正式公布获奖名单,上海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
  无独有偶,进行到第五年的上海智慧城市“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今年的得奖者大多与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密切相关,他们通过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模拟城市全要素生态资源,正在构建城市智能运行的数字底座。
城市大脑的“架构师”
  一座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自然是它的“大脑”,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都提出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大脑”,但如何理解和定义城市大脑,却各不相同。2019年,云赛智联中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项目(又称:上海“城市大脑”顶层设计),作为公司的首席架构师,陈正伟带领云赛智联,在与阿里、华为、腾讯等十几家公司合作下,开始为上海市的城市大脑做顶层架构规划。
  顾名思义,“城市大脑”是城市生命体的智能中枢,通过聚合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全量大数据、城市级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统筹运用数据、算力、算法资源,驱动数据产生智慧,最终可以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帮助管理城市。
  但在上海这样一个超级城市,如何让它学会“思考”,让它的毛细血管能够与大脑相连呢?事实上,城市大脑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社会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我觉得上海在整个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做得非常扎实”,2012年,陈正伟开始从事智慧城市建设。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2012年开始,住建部首批智慧城市示范区落地,各地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从2015年开始,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教育等行业应用启动;第三阶段则是从2018年开始至今,“城市大脑”的提出,聚焦上海,便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最终实现打通数据孤岛,整座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全国是有标杆作用的”。
城市底座的“守护者”
  有了“城市大脑”的完整架构,并不意味着城市就此启智赋能。如何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包括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汇聚起来,构建一个平台型的人工智能中枢?自然离不开云和大数据。
  如果说数据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生产要素”,网络是城市流淌的血管,数据中心则是城市生命体中的重要节点,再加上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高质量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底座,而张慷是这个底座最“虔诚”的守护者。
  在智慧城市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简称上海电信),张慷耕耘了20多年,作为电信信息网络部的“掌门人”,他负责运营56座数据中心、7万个机架、1300兆瓦的装机容量,服务着2000万上海市民和百万家企业,拱卫着上海整个城市60%的数据安全。同时,他的团队承接了近千个上海不同委办局的政务云系统,让数字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
  一朵朵“政务云”开通,便民服务一项项上线。智慧城市因此变得“活”了起来,有了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城市名片的“幕后功臣”
  特殊的2020年,让城市和它的人民,逐渐接受了用数据表达的自我。
  “亮出随申码”,小小二维码,市民新名片。
  某种程度上,随申码是对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集中考验,而在今年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中,多位当选者及其公司都是随申码的“幕后功臣”。
  简简单单的红、黄、绿三种颜色,背后却是海量的数据碰撞和建模分析,是连续10个月里,一支15人小团队在上海大数据中心每晚不眠、挑灯夜战的数据运算。作为唯一一家既参与上海市“一网通管”,又参与“一网通办”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公司,2020年除夕夜,黄海清接到上海大数据中心的电话,能否让数据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所用?
  经过一个礼拜的算法模型研究,两个星期的试运行,2月13日,随申码正式试点上线。依托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汇聚的国家及本市公共管理机构数据,加上德拓团队的每晚计算,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颜色”。
  事实上,一个小小随申码背后,是整个上海城市数据“入湖”又“出湖”的绝佳样本,也是整个上海大数据产业生态融合的战时演练,是这些智慧城市建设者共同奋斗的结果。
  德拓挑灯夜战运算的,是来自三大运营商、卫计委和公安等部门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在云端才能被及时抓取,而打破数据孤岛,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并以此推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创造性地进行系统重构,推动业务流程简化,是张慷的数字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做的事。
  云赛智联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平台承建商与数据服务运营商,陈正伟团队和各生态合作伙伴一共300多人,曾连续工作22个小时,将各种数据融合在一起,建立了随申码的主题库。进博会期间,每一起与进博会相关的“随申码”申诉,都做到了15分钟内反馈,2小时内解决的快速响应。
  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领军先锋一“码”当先。
城市动脉的“守夜人”
  如果说,上文中的这些智慧城市建设者,是在虚拟空间里,建设打造一个数字孪生的上海,那么,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凌翔则是这座城市看得见的“动脉守护者”。
  地铁历来被称为城市的大动脉,上海作为全球超级城市,更是拥有全球最大地铁网络,近7000辆列车、900余座变电站,张凌翔和他的团队正日夜守护这个超级网络,让城市“夜归人”安全到家。
  每晚,当地铁停运,城市沉睡之时,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便对车辆、通号、供电、工务、物资和后勤等各项工作展开维护保障工作,他们是上海的“守夜人”。但如果你以为地铁维护就是工作人员拿着锤子在轨道里敲敲打打,那就太out了。今日的上海地铁维护保障系统,早已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的“上海地铁智能运维体系”,是行业内唯一一个融合了地铁全专业的智能化运维系统。
  张凌翔在上海地铁从事运维工作已经27年。2000年,他到德国学习地铁运维技术,就此打开传统地铁向智慧地铁转型升级的大门。短短20多年,上海地铁的间隔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1分50秒;7条线路延时运营超过0点;每天运送的乘客超过全国所有铁路一天的客运量总和。
  如今,上海地铁运维的智能化程度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甚至超越了国际传统巨头西门子,“毫不谦虚地说,我们是世界最强,在各大领域全面领先”。设备会说话、系统能思考、乘客可预知,张凌翔的智慧维保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智能驾驶的“造梦者”
  在任何一部对未来幻想的电影或小说里,无人驾驶的汽车都是必需品。即便在今天,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浪潮,也都剑指无人驾驶。毫无疑问,未来人、车和城市的关系,将被出行服务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重新塑造。
  然而,如果将时间轴拨回到10年前,选择智能汽车作为自己的博士后课题时,李霖却是犹豫和忐忑的,因为方向太新了,他甚至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工作。但他选对了。10年后,身为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李霖,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究的人员之一,正逐步让智能汽车从概念走向现实。
  从2015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建立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开始,在智能汽车的未来蓝图上,上海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道路测试,截至今年8月,已经向上汽、蔚来、宝马等20家企业发放90张测试示范牌照,开放的道路里程达到130公里,分布在嘉定、临港、奉贤等区域,并且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体系。
  如何通过发展智能汽车构建未来智慧城市,并以此打造一个存量城市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如何让智能汽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是李霖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方向,他牵头打造的“五可”技术体系,即如何把智能汽车从1-1000-10000推动,实现可运行、可推广、可监控、可认证、可提升,已经成为国家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并逐步形成行业共识。
  在34年前的1986年便疯狂喜欢上编程的邢波,同样是“软件让社会变得更好”的造梦者和实践者,从一个高一时便在纸上写下一行行代码的孩子到东软集团副总裁,邢波一直坚信,软件是所有美好设想落地的工具,并带着团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2009年,邢波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将软件应用到汽车上,让汽车变得智能化。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车厂都摁下了暂停键,尽管所有汽车商都知道,未来一定是智能汽车的天下,但谁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成本太高了。作为一名专业软件人,邢波立下军令状:要用一年的时间,让汽车的软件和硬件解耦,车企无需再自己研发软件,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一年后,全球第一个软硬分离的汽车软件诞生了。如今,东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软件开发商,全球5000万辆车上跑着东软的软件。
  邢波是一个马拉松狂热爱好者,南极、北极、撒哈拉……各种极限挑战,他至今保持着在北极点连续奔跑最长的世界纪录。
  勇于提出目标,怀着敬畏之心挑战它,突破它,无论是作为马拉松奔跑者,还是智慧城市建设者,邢波都在路上。
结束语
  当然,以上并不是今年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的全部。另外还有四位得奖者: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渝、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黄璿、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艳、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臧云峰同样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教育等方面有卓越成就,为将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点亮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