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4 掌中乾坤-
14掌中乾坤
  • ·一问:

一问:

  

仿佛一夜间,朋友圈里做生意的除了代购、团购,还多了保险。重疾险、医疗险、教育金、年金险、意外险……每一个险种看起来都必不可少,更常有公号作者“呕心沥血”整理一份“最值得购买的XX险名单”,宣传语中“每日2元,百万保险”的性价比看起来“真香”。但看完之后,往往心生困惑,这些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看起来都比线下更合算,能买吗?今年2月1日,两份与互联网保险相关的政策正式实施,分别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和《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下称“重疾险新规”),加上1月份银保监会公布的《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政策让眼花缭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有了可供参考的选择依据。如今,网上销售最火的莫过于健康险,2020年,健康险保费规模达到8172.71亿元,增速为15.66%。《IT时报》记者从最常见的短期健康险——互联网医疗险入手,准备了一份购买攻略。IT时报记者 ■郝俊慧图东方IC
保险推销巧舌如簧,该信谁?
  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经营活动。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3月3日发布《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20年共有61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
  无论是传统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产品,还是众安等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保险公司的产品,都要按照此监管办法管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核心原则是两点:“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和“投保页面必须属于保险机构的自营网络平台”,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如蚂蚁旗下的蚂蚁保、腾讯旗下的微保、专业保险代理平台慧择网等)、保险销售人员,都必须是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并持证的。同时,最后真正投保的页面,必须是保险机构的自营网络平台,以此避免第三方平台截留保费。
  以往,朋友圈里往往可以看到各种保险自媒体大V撰写各种“呕心沥血整理的购买建议贴”,推荐某个“特别合算”的保险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在其平台上购买,这些现象以后都要被严格监管。按照规定,非持牌机构不得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服务、不得比较保险产品、试算保费、报价比价,不得为投保人设计投保方案、不得代办投保手续、不得代收保费等。
  因此,如果再看到朋友圈里别人推荐某个保险产品时,首先要做的是——核实资质。时报建议:
  打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 cbirc.gov.cn/cn/view/pages/index/ index.html),在“在线服务”中可以查询各种资质信息。“许可证”一项可查询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的许可证,比如输入“蚂蚁”,可以看到“蚂蚁保保险代理公司”的机构代码以及成立时间等信息,具体保险产品可以查询“人身险”和“财产险”,但只有包括保险公司和产品名称的简单目录,没有产品详细内容。朋友圈里的各种保险经纪公司是否有资质、推荐保险的人是否靠谱,可以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里搜索,如果找不到,对他说的话就要打个问号。 二问:
百万医疗险到底能买吗?
  “每天×元,×百万保障”这样的广告和宣传语,无论是刷朋友圈还是刷短视频,不时都会跳到眼前。每年只需数百元,便能获得数百万元的医疗保障,如此高的杠杆率,听起来像是个“骗局”,但确实并非“忽悠”。时报建议:
  放心,医疗险是中国银保监会核准的产品,真实有效。
  医疗险属于报销型医疗保险,一般被认为是重疾险的最佳搭档。那么,是否可以闭着眼买?当然不是。根据1月出台的《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一些保险公司的数据,记者总结了一份医疗险的“避坑指南”——继续往下看。
三问:
一定买保额高的产品吗?
  经常看到不同保险公司将“最高医疗保额”放在显眼的广告位,数字一个个看起来惊人,从百万到300万再到600万,有心购买保险的用户会疑惑,那到底是买300万还是600万呢?看起来,保额越高越好。
  答案是,无所谓。
  前文说了,医疗险是报销型产品,其保障方式是按照实际情况报销,并不是说会直接给付这些钱。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出险的赔案高位数基本在百万元左右。比如《众安保险的2020年理赔报告》显示,位于医疗险十大赔案第一位的是G先生,因烧伤获赔133万;泰康在线的2020年单笔健康险最高赔付是114万元;平安人寿的理赔报告则显示,2020年,医疗险一共赔付了356万件,赔付金额为105亿元。简单一算,平均每单赔付额为2949元。时报建议:
  甭光看保险公司宣传最高保额,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时,基本可以不用考虑这个因素,理论上,200万-300万元保额已基本能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