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特刊-
6特刊
  • ·一个儿子对父亲最深沉的爱
  • ·无标题
  • ·无标题

一个儿子对父亲最深沉的爱

  车水马龙的威海路380号,现在是静安区的新地标——上海素凯泰酒店。82年前,这里曾是威海卫路338号——福声无线电公司,负责制作、维修、隐蔽中共在上海的多处秘密电台。
  福声公司的“老板”是党内最早秘密电台制造和修理专家、中央特科通讯科第一代技师涂作潮,“电台三烈士”之一的李白是“账房先生”。涂作潮也是李白的师傅,在这里,他把李白培训成擅长报务和机务的全能无线电人员。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涂作潮被派往莫斯科学习秘密工作和无线电机务本领,在那里,周恩来给他起代号——“木匠”。
  作为手艺精湛的无线电专家,涂作潮曾在中央苏区为红军缴获的电台增设了秘密通信频段,开创了人民军队电子对抗先河;在西安事变中,他一个人做了三部电台,传递捉蒋的消息。
  他最辉煌的成绩是1940年前后发明的无形收报机,两根铅笔粗的线圈,一头钩在真空管的屏级上,另一头套在震荡管的铝帽上,一旦取走线圈,收报机立即变回普通的收音机。1942年9月,日寇锁定李白电台的位置,逮捕了李白。经过8个月的鉴定,结果是:只有发报机,没有收报机,无法形成现行电台的证据,李白被释放。
  除了福声,涂作潮还在常德路上开过“恒利无线电修理公司”,在新闸路上开过“闻远无线电公司”。这位四进四出上海滩的“神奇木匠”保障着我党秘密电台的正常运作。
记者札记
  从北京南站坐地铁一路往东到潞城地铁站,再打车约半小时左右,便是“环京重镇”——河北三河市燕郊镇。此行,我和两位同事要寻访的是一个并不出名的个人纪念馆——涂作潮陈列室。
  沿着纵横交错的小路进村,多次问路后却总是一头雾水,迷茫中,当我站在村里某条岔道上徘徊之际,突然一回头看到一幢普通民居院落,外墙上印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海报,“准是这。”同行三人欣喜若狂,直奔海报而去,果然,院落门口挂有“涂作潮陈列室”的牌子。
  这是一个很“私人化”的纪念馆,网上找不到具体地址,平时“铁将军把门”,想要参观得提前和馆长联系。
  馆长是涂作潮的小儿子涂胜华,如今年过七旬,他用20余年为父亲建造了这个纪念馆。
  作为一名红色通信隐蔽战线的技术人员,涂作潮似乎并不知名,但他的故事却惊心动魄。
  大约200平方米的10间正房里,按照时间顺序摆放着与涂作潮相关的出版物、照片、实物等资料,超过3000份,涂胜华“按需”担任陈列室的多重角色,设计师、美工、油漆工、木工、讲解员、馆长等。此前查阅资料时看到的内容,在这里与很多实物“对”上了:涂作潮在莫斯科学习时的花名册、涂胜华的哥哥涂延华按原比例仿制的100瓦发报机实体模型......除了父母留下来的资料,有不少是涂胜华从国内各地,甚至俄罗斯、挪威等国外搜集而来。
  半天的参观,让我意犹未尽,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神秘面纱没有完全揭开。隐蔽战线是“高风险”工作,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与敌斗智斗勇,他们很多都是无名英雄,却个个有着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为父亲开一个陈列室,就是为了保留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涂胜华这样跟我说。
  4月29日晚,我和在澳州定居的涂胜华视频连线,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涂胜华回忆了父亲的点点滴滴。在涂胜华眼里,无形收报机是父亲一辈子最骄傲的事,也是他研究秘密电台最重要的成果,一共才读过9年书的父亲在谍战领域打败了日本对手。
  涂胜华对父亲深沉的爱,深深打动了我。如果不是这些年来,涂胜华不断寻访父亲留下的踪迹,不断写各种和父亲相关的文章,或许后人根本无从得知关于涂作潮的一切。
  我们参观陈列室当天,偶遇一位特意从南京过来参观涂作潮陈列室的“红色通信粉丝”,他对这位隐蔽战线的“传奇木匠”特别感兴趣,尽管没有提前预约,但准备来“碰碰运气”,言语中,流露出对涂作潮的崇拜和敬仰。
  当本报《四进四出上海滩的神奇“木匠”》刊出后,涂胜华给我发了一份邮件,希望能将这份报纸收存在陈列室。或许今日,《IT时报》已经存放于陈列室。如今,涂胜华正在为去世37年的父亲设计“涂作潮网站”,他在用各种方式纪念自己的父亲,也在记录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记者潘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