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3 特刊-
13特刊
  • ·一组红色文创:
  • ·一个微信小游戏:

一组红色文创: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如果说“红色剧本杀”带领年轻人回到革命年代,那么充满红色元素的文创设计产品,则将红色思想跨越百年,带入我们的日常。让红色文创融入青年的生活和思想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
  浙江万里学院的设计系学生黄译葶的答案是——“润物无声”。
“95后”“00后”绘制红色记忆
  前不久,黄译葶和几位同学在浙江万里学院设计学院教师陈立萍的工作室中,一起设计完成了宁波江北慈城镇冯定(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故居中的“马哲书局”创意空间。算上黄译葶,工作室中的4位同学都是“95后”或“00后”。
  今年4月,冯定故居开放后,将冯定语录、党建元素、红色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的“马哲书局”悄然成为年轻人打卡地点之一。在这间不大的展室中,“建党100周年”“有为青年”“伟人之光”等5个系列的文创产品被井井有条地陈列着。与以往传统的旅游景点纪念品不同,这些红色文创产品不仅在视觉表达上采用吸引人的亮色,还兼具着丰厚内涵的党史元素。
  从“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帆布包,到“我们都是追梦人”的马克杯,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物立绘,还有以中共历次重大会议会址建筑为原型的系列书签,“马哲书局”的红色文创产品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革命语录等,希望尽量能反映出建党一百年来的革命思想精华。
  做红色文创并非一时兴起,陈立萍向《IT时报》记者表示,为红色文化做文创产品是工作室一直以来的心愿。2020年10月,当她拜访过冯定纪念馆,这种想法开始变得愈发强烈,后来通过一次次现场调研,工作室才正式将红色文创一事敲定。“一开始,我们对红色文创十分忐忑,不知道如何使这种形式让更多人接受。”在工作室考虑的诸多课题中,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将红色思想的精华与当代年轻人喜欢的形式相结合。
将红色思想生活化
  百年时光已经过去,但年轻人的“血脉”仍然相通。陈立萍表示,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冯定的话放在今天依然那么接地气,“这些红色元素原本就是年轻的、富有激情的,这是一种初心和基因,我们只是把它提取出来,自然地让它和当代的年轻人实现精神上的互通。”
  团队中另一位同学林智诺有着自己的思考,如何“红得与众不同”“潮中兼具正气”?对她来说,唤醒红色思想跨越时间的生命力成为创作过程的重心。
  将自身对红色思想的理解注入设计,塑造一系列红色文创产品,最终让同学们感到收获满满。“看到有不少年轻人在文化墙前打卡,或是摆出我们设计的同款手势,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他们分享的照片,作为设计者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转换成红色文创产品,并让大众接受的那一刻让我由衷感到高兴和鼓舞。”黄译葶说。
  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对党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还“粉”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用“95后”“00后”的话来说,他们“特别可爱可亲”。不少拿到文创产品的人,会将一些徽章放在自己的包上,或许这正是文创设计实用的特性,将红色思想生活化,“伟人”的可敬可爱此刻变得触手可及。
  陈立萍在学院教授《传统视觉语言与现代设计》这门课程,除去后来加入工作室的几位同学,这门课上还有46位同学。当问及陈立萍眼中同学们的变化时,她说道:“在学院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大竞赛上,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们彰显出比以往更澎湃的热情,这种变化带给他们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70后”陈立萍眼中,从自己带过的20多届学生中,愈来愈能感受到当代年轻人的特质。“一开始,我以为我们的学生缺乏斗志,不愿交流”,但在红色文创项目的交流中,眼看学生们为创作翻阅无数资料,她又生发出新的感悟:“原来,他们努力的时候一点也不比我们少,你以为你需要催着他们长大,却没想到他们已经成熟,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也许更有角度、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