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时报独家-
8时报独家
  • ·回A首日就“牵手”,中国电信和上海组“数字化转型CP”

回A首日就“牵手”,中国电信和上海组“数字化转型CP”

  

IT时报记者郝俊慧钱立富
  8月20日,刚刚在上交所敲完IPO铜锣的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和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匆匆赶到兴国宾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会见了两人。
  一天内,中国电信办了两件大事,重归A股资本市场,首日涨幅34.88%,市值5580亿;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到2025年底,在上海投入不低于1000亿,全面服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十三五”期间,中国电信累计在沪投资超过300亿元,积极提升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能级,助力上海建成全球双千兆宽带城市。如今,“十四五”开局,上海启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引擎,加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掀起未来之都的建设高潮,而中国电信带着千亿,“踏浪而来”。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中国电信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中国电信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方向目标契合,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以此次协议签署为新的起点,深化双方合作对接,共同完善城市数字底座,共同发展新应用新业态,共同加大科技创新突破。上海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良好创新生态,提供更多发展舞台,支持企业在沪做大做强。
  柯瑞文衷心感谢上海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电信的支持帮助。他表示,中国电信将加大在沪发展力度,积极参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围绕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核心技术赋能和数据安全保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是全球电信运营商中的“巨轮”,共和国电信业的“长子”,一个是全球城市中的璀璨明珠,当两者携手站在新时代开端时,拉开的将是一个世界级都市重塑升级的辉煌画卷。
中国电信的战略区域
  “上海,将是中国电信的战略区域。”对于中国电信将回A后首次“牵手”对象选择为上海,一位在通信行业浸润20余年的“通信老兵”毫不惊讶。
  2020年底,上海率先全面启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数字化,这是关乎上海发展全局和长远的数字蓝图。“未来,上海如果还是上海,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从昔日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到未来的“国际数字之都”,在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雪锋看来,“数字化程度”是上海在未来是否具有全球性城市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35年上海远期愿景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政府的高瞻远瞩。
  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可以刮起万里之外的一场飓风,更何况一座特大城市的重塑,诸多产业将因此经历摧枯拉朽式的颠覆与重生,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亿欧发布的《2021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今年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闭幕式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宣布,未来三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6000亿元。在消费端,数字经济也发挥着强大的引擎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7.6%,网上商店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2.8%,增幅高于实体店3.7个百分点。“中国电信正迎来难得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电信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柯瑞文表示,以5G、AI和云为主要代表的技术要素相互融合,正在推动用户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变革,开启数字化发展的新未来。“中国电信在回A如此重大的时间节点,与上海签订战略协议,我相信,它既是看到了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机会,同时作为央企、中国电信业老大哥,它也看到了上海——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需要在全球城市之林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义,并愿意为此承担自身使命的社会责任。”盛雪锋表示。
  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云龙也看到了两者“牵手”之后的巨大利好:“云服务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大方向,数据湖、两网工程正在推动整座城市‘上云’,但无论是建设的巨额投入,还是模式的创新探索,都需要政府与企业默契合作,尤其在建设初期,可能会产生一定试错成本,这需要参与建设的企业既要有实力、能力,更要有使命感。中国电信作为央企,恰逢其会。”
转型的最佳试验场
  上海,当然是“新未来”最好的试验场,尤其对同在转型期的中国电信而言。
  中国电信正在进行一场“云转数改”的战略转型,这艘“电信巨轮”第四次调转了船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云网融合为基础,数字化平台为枢纽,生态合作为关键,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网信安全为支撑,建设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一系列转型目标显示,这是一场与全社会数字化深度绑定的企业变革。
  盛雪锋认为,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中国电信原有业务形态必将发生重大调整,“比如随着数据要素地位的确立,掌握海量用户数据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未来或许可以是一家数据运营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时,上海特别提出,要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动态调整和供需匹配,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各领域堵点难点转化为发展亮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这意味着,上海不仅可以给电信提供转型的市场空间,同时电信也可以在上海完成一些数字化转型试验,并形成全国推广的创新业务样板。”盛雪锋表示。
  这并非上海学者的“自我凡尔赛”,从1997年诞生中国第一个家庭宽带用户开始,一系列“第一”彰显了上海在中国、甚至全球城市中的引领地位:2003年,全国第一个家庭光纤用户;2006年,全国第一个家庭IPTV用户;2012年,中国内地“光网第一城”;2018年,全国第一个美丽家园、全球第一个5G示范商务区、全球第一个千兆光网城市;2020年,全球第一个“双千兆之城”建成,第一个“三千兆之城”建设启动……自从站上峰顶,便从未被超越。
  2020年11月18日,上海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殊荣,这是中国城市首度得此奖项,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上海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十三五”以来,中国电信通过创新应用、科技赋能,一直积极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上海市政务云IaaS平台、全市“美丽家园”智能物联感知、宝钢5G自动运输车(AGV)规模应用……中国电信在上海率先推出的诸多“互联网+”应用创新,不仅成为全国标杆项目,在其他省市电信公司都得以规模化复制。
  2021年8月20日,一个新时代开始。
共同转型的新窗口
  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中国电信在转型期打开的新窗口。
  在上海,中国电信的转型步伐早已开始。作为上海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多年来,中国电信通过创新应用、科技赋能,一直积极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张网”是上海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设的“一体两翼”,治理数字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支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国电信全面参与市/区两级政务外网的全光网化升级改造,保障市/区/街镇三级政府机构的可靠连接,承担全市政务外网线路总量的50%以上;组建上海电信数字政务服务中心,承担市级和11个区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营保障;承担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日常运营,市民满意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是彰显“上海服务”的政务新名片。
  此外,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参与建设的“社区云”,正在推动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数字化、智慧化,破解社区治理中所遇到的信息系统繁多、缺乏大数据支撑等痛点。“社区云”使用全市统一的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一方面发挥“减负”作用,将街道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从“表哥”“表姐”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不用为填写上报各种信息表格而终日忙碌,减少他们的数据采集工作量。
  生活数字化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了一项有温度的典型应用——智慧水表。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电信智慧水表,若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水表会自动报警给街道,社区干部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
  从2018年1月上线首个智慧社区项目开始,截至今年6月,智慧社区已经累计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62个街镇,超2700个小区,累计服务超过200万居民群众,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神经元末梢”。除了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上海电信还推出了智能烟感、智能燃气报警器、智能守护宝、智能红外、智能门磁等一系列生活智慧化产品,打造了“智慧养老”“群租预警”“垃圾监控管理”等一系列场景化智慧应用。
  经济数字化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处于先导地位,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对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在上海,“园区经济”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上海正在探索给特色产业园装上“数字化大脑”,以提升园区的数字化能力。不久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推出智慧园区一体化定制融合服务,依托“5G+云网+AI(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园区智慧化发展。
  目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智慧园区一体化定制融合服务可提供6类服务和N个智慧应用,包括AI提供智能管理运营,CIM技术提升园区展示效果,基于数据运营构建园区数据资产,云端统一部署实现智慧应用,端边协同提升园区管理能力以及5G+物联网实现智能感知一体化。这些能力将构建起公司探索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技术,用数字场景与技术创新开拓园区发展新空间。
共绘五年宏图
  站在新五年的开端,投入千亿,这对“转型CP”要如何联手“搞事情”?
  上海目标明确。2020年11月,上海宣布建成“双千兆宽带城市”,同时提出加速度计划,“2023年起,新增家庭及企业宽带用户套餐原则上1000M起步,到2023年底千兆用户达到百万级”。《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中目标明确,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数字化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城市数字化、网信安全都是政府正在重点布局的方向,其中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马云龙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政府、企业进入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周期,CPU芯片、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兴起,整个信息化服务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同时,随着千行百业“互联网+”“云化”的推进,政府、企事业面临的安全考验日益增多,自然也是商机。
  作为上海电信运营商中的主力军,中国信息化建设长期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电信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当仁不让的主要建设者和推进者。
  数据显示,上海电信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级信息通信网络和“云网一体”的服务能力,通过“连接+算力+平台+应用”的服务模式,在线服务客户数超过2500万户。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电信在上海地区的千兆光网端口数超千万个,覆盖全市家庭、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投入使用的5G基站超1.6万个,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和街镇;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4T;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架数超过6万个,是全市最大IDC运营商。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电信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地位。到2025年,投入服务的5G基站超过4万个,主流用户普及千兆带宽,国际出口带宽合计超过6T;在上海设立中国电信长三角区域研发实体,重点研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网信安全、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聚焦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应用。
  其中,重点推进5G网络、智能物联网、边缘云计算与城市支柱行业的应用融合,打造至少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形成不少于100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支撑重点行业智能示范工厂建设。
  此外,上海电信还将组建不少于500人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运营商的云网优势,全面提高上海全市重要产业经济和城市运行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长三角的“联合大脑”
  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350亿元打造的中国电信临港园区。规划显示,临港园区最终将占地300余亩,建设一节点、一枢纽、两平台。
  其中,节点为长三角天翼云核心节点,保障长三角区域大型企事业和政府机构的云网一体化服务需求;枢纽是第二海光缆登陆站和新增海缆通信系统,为了进一步上海面向“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国际通信枢纽能力;两个平台,一个是大型公共运算力平台。为上海全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提供充沛算力保障,另一个则是全球数据枢纽平台,满足国内“走出去”企业和境外“走进来”企业入驻临港对跨境数据高效流通方面的诉求。
  启信宝显示,2021年4月,中国电信成立了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此前,中国电信在浦东康桥区域已经建成千亩级的信息园区,该园区于2003年启动建设,如今已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网络核心枢纽和高品质数据中心所在地。“临港算力公司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共算力平台,预计铺设4.5万个算力机架。”一位接近上海电信的人士告诉记者,与常规IDC相比,虽然算力机架自身的投资密度和能耗密度高一倍以上,但通过算力能力的共享复用,整座城市的综合算力能耗将因此下降10倍。
  这并非难以想象。
  奉贤区科委副主任张卫成正在准备为奉贤新城打造一个“孪生兄弟”。在顶层设计规划中,建设之初,便将数字化的“血液”和“基因”融入新城的每个肌体和神经元中,当物理空间的新城建成那天,也是数字空间里“孪生”新城出生的那天。
  届时,新城的每座建筑将会“说话”,温度、湿度都能自动调节,降低空耗,交通变得更加智能,拥堵将逐渐消失,是一个有着智慧车、聪明路的未来城,可以让民众感知和遇见未见的未来新城。
  这样的“未来新城”需要一个智慧大脑。
  作为战略性产业的科技基础设施,一座城市有没有超算中心,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大脑”能否高质量运转的关键。无论是上海数字化转型升级聚焦三个领域:生活、经济、治理,还是结合“五个新城”建设目标,规划“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的未来之城先行区,都需要强大的算力将“爆炸的数据”变成可视化、可执行的决策。
  “2035年,我们将面临远超今天想象的数据量。网络基础设施、数据算力平台、数据标准,都需要超前规划。”张卫成认为,由电信运营商夯实的网络+算力数字化底座,是这场数字化转型中,场景和应用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
  “这个算力中心甚至可以为整个长三角服务”。上海打响第一声发令枪之后,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共识,但为了避免“一窝蜂”造成的资源浪费,盛雪锋认为,“全国一盘棋”的中国电信,可以更多赋能长三角信息化统筹建设,比如算力的统筹、长三角协同的场景联合创新、城市大脑的联通、数据的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