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4 掌中乾坤-
14掌中乾坤
  • ·民警喊你快下载

这款国家级反诈App很强大

民警喊你快下载

  

“你好,我是反诈主播,请问您是什么主播?”目睹过娱乐主播、美食主播、带货主播,但如果出现在屏幕里的是一位身着警服的“反诈主播”,会不会被吓懵?9月1日晚,主播“西厂雨化田”就收到了这个“灵魂拷问”,向他提问的是“反诈警官老陈”。最近,因为与50余位网红主播连麦、宣传反诈的“反诈警官老陈”走红网络,“当直播PK遇到反诈警察”话题迅速登上抖音热榜第一、微博热搜榜前五。老陈真身是河北反诈民警陈国平,在直播中,他除了向主播们宣传反诈知识,还力荐“国家反诈中心”App,接受了老陈的“洗脑式教育”后,主播们又向直播间粉丝宣传反诈知识,推荐“国家反诈中心”App,实现裂变式传播。IT时报记者■潘少颖
  老陈口中的“国家反诈中心”App到底是何神器?
  简单而言,这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App,是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发的,连图标都正义凛然,听名字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个App是干吗用的。虽然“国家反诈中心”到现在才火起来,实际上,今年3月就已经上线了。在老陈和主播们的“助攻”下,如今,“国家反诈中心”跃居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首位,下载量突破2亿。
亮点一:给手机做个CT
  为什么手机越用越慢、垃圾消息越来越多,每天清理十遍还不够?
  爸妈的手机里装着几十个“来路不明”的App,就像手机中的“毒瘤”,铲除不净。
  很有可能,是一些App在作祟。因此,要把自己的手机清理干净,不要给诈骗分子留一丝丝缝隙。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之后,首先可以给手机来一个全身“CT扫描”,看看哪些App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家反诈中心”首页上,有“App自检”功能,通过检测手机中已经安装的应用和未安装的安装包,“揪出”可疑App。在记者的手机中,通过“自检功能”,一分钟不到,“国家反诈中心”扫描了30个应用程序和14个安装包,没有显示有可疑App。
  这个功能很适合父母,父母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很容易通过收到的“中奖链接”安装一个不明App,随后一环扣一环,手机上不明所以的App越来越多,而这些就有可能成为日后诈骗的来源。
  不仅是App,如果想知道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号或者QQ、微信有没有风险,也可以在“国家反诈中心”的“风险查询”功能里查看。同样,给他人转账时,先查查账号有没有风险。
  所以,把手机中的“毒瘤”铲除干净吧!
亮点二:看不见的“防火墙”
  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山东即墨的刘先生曾接到一名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电话,对方称刘先生在平台上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要对刘先生进行双倍赔偿,刘先生相信了该客服的话,并按照指示下载远程手机屏幕共享App,以便操作退款。这时,即墨公安分局反诈中心预警平台及时预警,反诈中心民警立即拨打刘先生电话进行劝阻,及时帮刘先生挽回损失。
  为什么劝阻电话能来得如此及时?因为刘先生安装过“国家反诈中心”App。
  被诈骗分子“洗脑成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对诈骗行为进行提前预警是“国家反诈中心”最强大的功能之一,也就是说,当接到诈骗分子的电话、短信或者可疑App时,“国家反诈中心”会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在首页上,点击“来电预警”,开启来电预警和短信预警功能,打开 一些相关授权,就能智能识别并预警诈骗来电或者短信,大大降低受骗的可能性。只要在没有转账之前,挽救就还来得及。就如上述刘先生一样,如果没有反诈民警的及时阻拦,或许刘先生就中了骗子的圈套。
亮点三:手机号验明正身
  因为有太多关于诈骗的案例,人们的警惕心也在不断增强。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骗子的手段也在水涨船高,光用一颗警惕心能看穿所有的诈骗吗?
  还是要依靠技术手段!“国家反诈中心”上的“身份核实”功能就像一面“照妖镜”,可以在交易时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只要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发送核实请求,就可以验明正身。核实请求发送后,对方会收到一条身份核实请求的短信,使用被请求的手机号码注册登录“国家反诈中心”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只要对方完成核实后,核实结果立即就能在核实记录中查询。
  不过,请求的有效时限是24小时,也就是说如果对方24小时内没有登录“国家反诈中心”进行身份核实,请求就失效了,要重新来过。当然,也要考虑对方是不是不敢亮明自己的身份。
亮点四:骗子“花样”大揭秘
  不要以为自己离诈骗很遥远,其实,诈骗就在你身边,俗话说,人在家中坐,骗子天上来。在“国家反诈中心”上看看“骗局曝光”中,形形色色的诈骗案例就知道了。
  “骗局曝光”对诈骗案例进行分类,包括冒充公检法、疫情诈骗、兼职刷单、交友投资诈骗、冒充熟人等各种诈骗方法,最新的一个是成都一女子被要求下App、办新银行卡,差点将220万元转给“假民警”的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了解现在诈骗分子常用的“花样”。不仅如此,如果案例和自己碰到过的情况类似,在文章底部有“我要举报”,根据提示填写诈骗类型、诈骗电话、诈骗交易等信息,提交举报即可,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这种滋味不好受。
  就像老陈在录制的原创反诈歌曲《请远离骗局》中所唱:你看见的并非真的存在,也许是一个陷阱,贪婪的欲望容易迷失你原本透彻的心,当你悔恨当时的自己,可伤害已经注定,不要轻易让谎言敲开你原本防备的心。相关链接
支付宝:“叫醒热线”叫醒你
  “妈妈在社交软件上转我一个火车票付款链接,我刚要付款998元,支付宝就给我打来电话说,这笔付款因为存在风险被拦截了,于是,AI客服与我确认转账原因、购买商品、对方意图、是否与对方有过交易、如何与对方认识等问题。经过支付宝AI客服的提醒,我才意识到我妈的社交账号是不是被骗子盗了。”这是本报记者在今年WAIC上体验的支付宝“叫醒热线”,几乎在0.1秒内,支付宝AI客服就打来“叫醒热线”,动作比人工客服快,甚至比骗子还快。这是蚂蚁金服首个用于反欺诈的交互式风控产品,来叫醒那些可能遇上诈骗的用户。
  上半年,支付宝通过弹窗提示、防诈骗答题、电话劝阻等方法,日均发出的风险预警覆盖约50万人次,6个月累计保护潜在被骗资金近27亿元。
微信:看清反欺诈提示
  “现在微信上转账要输入地址之类的个人信息了。”最近,有用户发现微信转账的步骤“有点麻烦”,但千万别嫌麻烦,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
  微信上大多数是好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放松警惕,因此,在微信上发生的诈骗也不在少数。
  微信转账还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反欺诈提示。如果在微信上向别人转账,一定要重视这个提示。在提示上写着“对方曾被他人投诉,谨防诈骗”“对方身在异地,注意核实身份”“对方存在异常行为,请对其身份进行验证”等话语,如果在转账时页面出现这个提示,这表明对方账号状态异常,系统自动触发了安全风险提醒,因此,第一时间提醒你。这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提示,一定要核实好对方身份。
  还要提醒一句,如果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借钱给对方,最好在附言栏目里备注钱款的性质。还可以在沟通中再次确定对方的身份信息、款项性质,以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