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来,上海的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市数据条例》于今年1月1日生效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上海正在加快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海市数据条例》的出台,既是对上位法和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加快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标志着上海迈入了数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驶向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在1月1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条例》出台后,关键在于执行,做好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据悉,《上海市数据条例》共有10章91条,以促进数据利用和产业发展为基本定位,紧扣以规范促发展、以保护促利用的立法主线,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三大环节,结合数字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的发展瓶颈,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赋能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例》具有制度创新引领改革发展的鲜明特点。比如,设立“数据权益保障”专章和“个人信息特别保护”专节,明确保障数字经济主体依法使用、加工数据取得的财产性权益,鼓励各类主体开展数据创新活动,并针对广大市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多项举措。在“公共数据”章节中,提出便捷共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多项创新举措。在“数据要素市场”“浦东新区数据改革”章节中,将上海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框架以及建立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港等一些实质性举措予以明确。
为了保障《条例》尽快且顺利落地实施,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准备、提前谋划,按照“全覆盖”“可实施”“可评价”的目标,研究制订了《贯彻实施〈上海市数据条例〉配套工作分工方案》,梳理了7方面37项配套措施任务,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尽早”“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计划于今年3月底、6月底、12月底三个主要时间节点,分批出台配套政策或完成配套措施,在年内基本建成数据领域“1+ X”制度体系。
比如,制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指导性文件,在部分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推动各行业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支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加快落实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浦东数据产业发展;制订上海数据交易所配套业务规则,支持开展交易合规性审查、登记结算、信息披露等。“《上海市数据条例》的出台,一方面将为上海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按下‘加速键’,另一方面将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好‘安全带’。”吴清表示,上海作为超大城市,要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既要靠法律、制度,也要靠数据技术。制定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就是要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推动《条例》及配套政策措施实施,确保《条例》立法精神落到实处,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