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特刊-
6特刊
  • ·走在未来之前元宇宙十大猜想
  • ·无标题

走在未来之前元宇宙十大猜想

  1995年,比尔·盖茨写下那本著名的科学预言——《未来之路》,对于一场即将开始的伟大旅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将把大家带往何处,而比尔·盖茨却确信,它必将触动人们的生活,并将人类引导至更远的地方。
  27年前的那次旅程名为“信息高速公路”,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未来之路》中的种种预测,都已成为现实。
  如今,另一场同样将改变人类进程的巨变即将发生。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发,它描绘出人们对互联网的终极想象,甚至成为下一代人类进化方向的终极可能。
  然而,当我们迈向那个终极目标时,有哪些“可能”会先到来?至少在当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
  在2022年伊始写下这篇《关于元宇宙的十大猜想》,或许可以用比尔·盖茨的那句话来自洽,“如果我说的话后来被验证了,有人会认为那本来就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但如果我说错了,他们会认为我的话是多么滑稽可笑。”但终究是为了想明白,“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在未来年代里必然要发生的一切?”
元宇宙到来的标志是一款爆款产品
  人们可能未必记得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字,但这不妨碍他们使用Windows或是Mac O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后两者:微软和苹果,才是真正将计算机带向平民百姓家庭的公司。如果互联网走向元宇宙是一种必然,那么日后人们记住的将是哪家公司?答案或许是——推出爆款产品的那家。无论多么重要的一项技术,想要全面走进人类的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征服市场。数个世纪后,当后人回顾元宇宙的诞生,一款爆款产品的风靡无疑将成为标志之一,而这种趋势,如今已然可以看见。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元宇宙的风越吹越猛。风潮最先由“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引爆,后者凭借这一概念首日股价涨幅达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较一年前估值40亿美元暴涨10倍。
  随后,元宇宙的热度在投资界、二级市场及社交平台上屡创新高,追捧者们不厌其烦地回溯到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试图传播元宇宙的必然性与神秘感。
  虽然不乏“泡沫”,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元宇宙愈发“登堂入室”,进一步受到科技圈、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继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全面进军元宇宙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同样“杀入”元宇宙;复旦、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传播学者纷纷发布元宇宙相关研究报告,探寻元宇宙的定义及趋势;2022年开年以来,武汉、上海、浙江等地不约而同地将元宇宙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前布局相关产业及技术。
  风向也在悄然改变,在上述动作中,不难发现,入局者们开始注重更加实际、具体的举措,关注元宇宙的“落地”。从内容生态、硬件技术两个元宇宙的具体方面着手出发,“产品”或许是两条支线的交叉点,并真正将元宇宙带到大众面前。
  2021年10月底,在宣布Facebook更名Meta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通过一段宣传片的演示,将元宇宙可能带来的未来体验展现出来。不少网友津津乐道,“扎克伯格版”的元宇宙最引人神往的莫过于沉浸感,它将互联网由二维跃迁向三维,让人们的交流仿佛面对面进行。
  这一宏观的设想却遭到旗下Oculus公司CTO卡马克的“吐槽”。据外媒报道,他因独特贡献被称为“FPS游戏之父”,这位在科技圈很有名气的技术官认为,扎克伯格准备“建造”元宇宙的设想或许并非正途,自己最大的建议是通过产品一点点趋向元宇宙。
  不过,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确实也一并透露高端VR/AR头显Project Cambria、AR眼镜Project Aria、AR全体验眼镜Project Nazare等最新设备正处于开发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福特汽车、苹果个人电脑的出现,皆造成了颠覆式的变化。资本逐利,立足2021年元宇宙短暂的“爆发史”,一款“元宇宙消费级产品”的影子正在从模糊走向清晰。 (崔鹏志)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在元宇宙概念大热的2021年,仅1-9月全球VR/AR产业投融资金额便达到407.09亿元,超越2020年全年投融资金额244亿元。此外,2020年全球VR/AR产业市场规模为900亿元,而2020-2024年的5年间预计将维持54%的年均增长率。
  从行业的内在逻辑来看,VR/AR也在面临技术的进化和生态的衍生。
  此前,VR 一体机Oculus quest 2被视为VR头显设备的领军产品,这款官方售价为299美元的产品在销量及生态上已经实现“便宜又好用”。尽管如此,多名行业人士都曾告诉《IT时报》记者,相关技术数年来一直没有变革性突破。
  “今年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年份,我认为是一个过渡的年份。”虚拟社区项目vHome创始人潘博航告诉《IT时报》记者,细数VR领域的近10年,从2013年发售的Oculus初代产品Rift DK1到2016年各家消费级的PCVR(电脑VR),从一系列VR手机盒子到2019年发布的Oculus quest一代,“观影为主的轻量级头戴设备”等市场策略一一验证失败,最终持续快速发展的只有“VR一体机”赛道。
  “但事实上,VR体验这些年并未发生巨大变化。VR设备皆是双目视觉加听觉,除去分辨率的提升,没有更深层次的进化。”潘博航说,而今年VR领域即将公布的两款消费级产品皆是此前成功产品的迭代:一款是扎克伯格公布的Project Cambria,也即行业人士猜测已久的“Oculus quest Pro”;一款是索尼的PS VR 2。两款产品皆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例如两者都有的“眼动追踪”,PS VR 2开发出“动态注视点渲染”,震动、光学、屏幕皆有提升;Project Cambria的“表情捕捉”“全身动作捕捉”,用视频穿透的方式实现AR功能,而这或许将使其成为AR开发者及消费者最好的平台。
  潘博航认为,2023年将会陆续出现更多新标准下的VR/AR硬件,造成使用者晕动症的AR/VR显示领域的未解难题“视觉辐辏调节冲突”或也将得到解决。VR/AR领域的过渡期后,更多的“进化”将会迎来爆发。
  2016年,Oculus创始人Palmer
元宇宙的爆款产品会在2-3年后到来
  让我们试着总结大多数爆款产品的“爆点”:第一,它无可替代,能带来优越的体验;第二,它价格亲民,不会太“伤腰包”;第三,它应用广泛,能够掀起流行浪潮。当你面对这样一款产品,不免会想试试看。事实上,已有“元宇宙产品”正在趋向达成前两项条件,那便是VR/AR设备。VR/AR领域是元宇宙与技术结合最紧密之处,自然承载起产生第一款元宇宙爆款产品的希望,于是产品完成第三项条件的路径,逐渐与VR/AR行业技术的进化周期深度绑定。“2~3年。”这是一位行业人士预计当下技术进入下阶段所需的过渡时长。Luckey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可能再过10年,虚拟现实设备将足够低价、轻便,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计算平台,“足够强劲的计算能力及足够小的体积,才能让人们愿意把它天天戴在头上。让虚拟现实设备成为人人愿意用的东西是获取几十亿用户的唯一途径。”
  “如果有一天,VR设备通过光学穿透的技术变得和眼镜一样轻薄,或许就会替代手机成为一件通用设备。”潘博航同样畅想,“现在VR要做的,是巩固自己成为一款优秀‘游戏机’的地位,随着技术研发进展,再向‘通用设备’迈进。” (崔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