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到飞起的骑手到飞起的骑手
全城运力和病毒赛跑全城运力和病毒赛跑
生鲜电商平台再次成为生鲜电商平台再次成为““救火队员救火队员””IT时报记者江丽雯
这一周,上海经历了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疫情“倒春寒”。
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每天以百位数的速度增加。为了和病毒赛跑,13日(周日),上海“慢”了下来,开始在全市逐步推动网格化封闭式筛查。“走到门口才发现小区被封了”“明早8点我们小区要封了”“我带好了衣服,怕办公室被封”“要不要去囤点米油和菜”……和两年前相比,人们对病毒不再有未知的恐惧,却也担心,封闭式管控是否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生鲜电商平台再次成为“救火队员”,外卖员成为上海市民居家时盼星星、盼月亮,盼着的“天使”。从这几日的情况来看,短期爆发的单量的确影响了配送速度,一些居民发现线上平台的配送速度变慢,甚至无法预约配送时间,有些超市也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IT时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超市和生鲜平台物资储备充足,各平台已启动应急机制,正在全城调度,并启动共享骑手资源,招募更多熟练的外卖骑手加入“送菜大军”。
需求陡增激发运力压力
疫情管控下,不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不得不线上选购食物和日用品。“相比疫情前,叮咚买菜大仓的供货产能大幅提升,幅度超50%。其中,重点民生保障商品比如蔬菜、肉蛋奶等供应量增长超过100%,同时也导致短时间内的运力紧缺。”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
京东到家、小时购数据显示,3月7日~3月13日,平台订单量迅速上升,环比上周增长超34%。同时,民生类商品消费额环比前一周大幅增长,其中蔬菜类销售额增长最多,环比增长超10倍。
3月13日,记者打开叮咚买菜App看到,所在小区不光当天配送时间约满,系统也没有再开放第二天的配送预约。3月14日后,情况略有好转,晚上九点后会开放第二日配送预约,但配送时段的档次也由半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大部分区域能够平稳、正常运营,但少部分区域由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订单压力特别大。对于封控社区集中所在的区域,叮咚买菜正在通过及时调拨运力,缓解一线配送力量紧张的情况。”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说道。
和叮咚买菜相似,记者所在小区附近的盒马也显示配送时间已约满。不过,更换其他地址后,有些地区依然能够选择当天的配送时间,但部分菜品显示缺货。
除生鲜电商平台外,社区团购平台也基本可正常自提。美团优选客服表示,当天23:00下单的商品依旧会在次日16:00前到达,23:00之后的订单会延迟一天。多多买菜客服也说明,“目前上海地区部分团点可以正常购买并配送,如遇当地疫情政策调整,多多需要配合当地的防控措施和政策,可能会有无法送达的情况。”
虽然买菜靠“抢”,但总能抢到
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有意识地参与到囤货大军中,尤其是还没有被封闭管理的居民更是直接前往附近商超、菜市场选购。
3月14日,家住闵行区的张小姐突然接到小区通知,“各位居民请注意,请大家尽快准备粮食、日用品等物资,小区即将开展核酸检测和封闭管控。”
在几个生鲜平台都没抢到菜的她,立刻冲往附近的菜市场。昨天大家还在挑挑选选、井然有序,今天菜场变成了战场。“人好多,全是接到即将封闭通知的社区居民在囤菜。张小姐告诉记者。
尽管价格走高,但丝毫不影响市民的购买欲,不到半小时,菜场里的各个摊位上只剩下被嫌弃的几片菜叶。这场“战争”,张小姐花了200多元,但战绩一般,只买了点木耳、香菇、豆皮等素材,一把芹菜和一块生姜就花了十多块。
不过第二天,张小姐却有些后悔,叮咚买菜上的菜量供应明显多了,菜价却基本没有涨。前几天买过的菠菜,这几天还是同样的价格。记者也发现,之前加入购物车的土鸡蛋,早上还显示“补货中”,下午又回到了购物车。
叮咚买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社区被封数量不断增加,这几天,平台的蔬菜供应从每天600多吨提升到1000多吨,肉蛋奶从每天400吨提升到700吨,米面粮油从120吨提升到300吨,前置仓刚需品类的平均备货量达到了日常的1.5~2倍,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算法助力保障菜品供应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当上海面临疫情“倒春寒”时,这句话依然是整座城市走向抗疫胜利的法宝。全城进行网格化核酸检测的直接结果是,全市的粮食、蔬菜供应可以做到灵活调整,这也让以AI算法见长的生鲜电商平台和即时零售平台,有了用武之地,不停调整运力和病毒赛跑。
下转06版